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46

第146章 新春乍暖多蠹虫(8)

“事到如今,我只有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了,五号大院工程赚的那十六个亿,也给我打点过去吧!国外生活费用昂贵!”俞青眼巴巴地望着黄剑书。对坐在正面的旷啸天,他瞅都没瞅一眼,从内心深处,他实在看不起这个草包,特别是刚才那几句话,他更为反感:“孙子兵法十三篇,哪有什么三十六计啊!孙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末清初,没有作者,这个常识,排长、班长都知道,他竟生拉硬拽地扯到了一块。唉!真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当初怎么能当上总指挥!”

俞青正想着,黄剑书的手机铃声响了,是甄玉望打来的,他刚“喂”地应了一声,就听电话那头传来了振铃声,看来甄玉望的另一部电话响了:“喂?怎么?要抓俞青,停会儿我打过去!”啪的一声,那个电话挂断,又听甄玉望对着这个话筒喊道:“剑书啊,最近好吗?我快要回国了,有什么带的没有啊?”

“没有、没有!”黄剑书无意中听到一个重大消息:“马上要抓俞青!”哪里还有时间寒暄啊!他把手机一扣,痛快地表态,“俞青啊!行吧,五号大院赚的钱,先给你划一个亿出去!”

“两个亿吧,一个亿哪里够啊?”俞青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两亿就两亿!”黄剑书点头拍板,俞青端起茶水,扬头痛饮,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黄剑书呷了口茶水继续说:“老旷啊,你那几个后台老板还得加把劲,让他们再加大点对关清征的压力。”

“怎么压?”旷啸天问。

“正大光明地告诫他,不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上任就翻烧饼!这是我说的第二策‘压’法!”黄剑书说。

“我这就去找!”旷啸天风风火火地走了。

“还有你们一伙人,也要讲究方法!”黄剑书身子前倾,向几个人靠了靠说,“给孟昭方等人暗示,不该说的不说,我和旷啸天正在设法捞他们呢!他们要牵连到我们,还怎么去给他们说话,那可只有死路一条了!在座的谁也跑不了。不说别的,仅为当后备干部拿出的那六百多万元钱,送给了谁?你们还不得人人都关进去?这是我说的第三策‘封’,封住他的口。”黄剑书铁青着脸,给一伙人来了个下马威。

“明白了!我们一定把这个意思暗示给孟昭方等人,我们审案子,也要做到不该记的不记!”几个参加办案的人也诚惶诚恐地表态。

“这算我说的第四策‘销’吧!销掉不必要的记录!”黄剑书想了想继续说,“这第五策‘移’嘛,就是设法把目标往别人身上转移。办案中,你们从中作梗,把问题尽量往营房局长和俞青身上推,对他俩进行全方位调查,把贪占的金额数字做大,将其推向关注的中心,我们即可金蝉脱壳!你们去吧!”黄剑书威严地挥了挥手,一伙人站起来敬礼告别。

“柳云河!”黄剑书在背后喊。

柳云河应声退了回来。

“调查时,我让你再次查查捷舟有什么问题没有,查了这么多人,发现有捷舟的事吗?”黄剑书问。

“没有!”柳云河回答。

“沾点边的事也没有?”黄剑书狐疑地问。

“哦!”柳云河想了好一阵说,“修改动员法规时,请地方领导来开过几次座谈会,捷舟让人去买过几条烟。”

“这不就是事儿嘛!报上去,放在给党委报告的第一条!”黄剑书兴奋地像发现了新大陆。

“这算什么事儿啊?”柳云河一脸困惑。

“就写捷舟让机关给他买烟!”黄剑书指点道,“你想想,群众得知他抽烟要机关买,其他物品还不照此办理?想象的空间太大了!”

“噢!”柳云河若有所悟。

“还有呢!捷舟这人爱较真,舆论造大了,他肯定找关清征理论理论,他们闹起来,我们的压力不就减轻了吗?”

“我马上去办!”柳云河答应着走了。

第二天临下班了,上级某位领导传话过来:“总指挥部地位重要,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千万不要翻烧饼!”

上级机关要求,要把领导的指示尽快传达到党委成员。党委临时召开会议学习讨论,黄剑书带头发言,坚决贯彻上级领导的指示,搞好稳定。

宫义男怒气冲冲地说:“清除腐败,纯洁党的组织,党委才有战斗力、凝聚力,这是稳定的基础。”

“这反腐败不就是为了稳定吗?”关清征拿着电话通知自言自语道。

“报告!”随着一声喊,柳云河匆忙走进会议室,递上一个报告。

关清征接过来轻轻念道:“俞青跑了,跑到国外了!”接着把报告递给常委传阅,嘴里不停地念叨,“是谁走漏的消息呢?”

“这是想掐断案子的线索!”宫义男生气地说。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证据还在,继续查!”关清征抬手看了看表说,“噢,七点半了,散会吧,回家吃饭!”

捷舟家在郊区,刚上车,空中传来银鹞的哨鸣声,他摇下车窗,扬扬红绸,银鹞落了下来,解开脚上的红条看到:“我在等你!”

“嗨!是秋霜写的!”捷舟反复看着红条心想,“咋这么冒失啊!无头无尾,怎知你在哪儿等我?”

车行缓缓,刚出城,前边就亮起了红灯,一群人正叮叮当当地砸路面。

捷舟跳下车来问:“这条路才修了三年,怎么又砸了?”

“质量有毛病,坑洼太多,需要修补。”领班答。

“舟弟!过来坐坐。”路边林中,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嗨!原来霜妹在这儿啊!真会算!”捷舟向林边走来。

“怎么样?大劫过去,现在退出正是时候!”秋霜急切地劝道。

“正义终能战胜邪恶!只是道路曲折,尚需探索。”捷舟仰望星辰答道。

“旷啸天虽然受挫,仍逍遥法外;向雁南反腐被噬,尚在囹圄!眼下腐败奇招迭出,何时是尽头啊!”秋霜长叹道。

“正因魔高,更需道长!求实探索,办法总会有的!”捷舟铿锵答道。

“捷舟副总指挥,请等等!”后边一个人追了上来,手里拎个塑料袋。

“霜妹,请稍等会儿!”捷舟说罢,回头问,“凌局长,有事吗?”

老干部局凌枫局长拉起捷舟的手,坐到路边林旁的石凳上,把手中的袋子递给捷舟说:“首长,在您领导下这么多年,不知道您抽烟,以后由我供给好了,不要向其他部门要了。”

“什么?”捷舟一头雾水地问,“我什么时候抽过烟?长这么大,我可是一支烟也没抽过啊!”

“嗨!老领导,您隐藏得可真深啊!共事这么多年,我真不知您有这个嗜好,把这几条先给您,以后抽多少,我供您,别再向机关要了,让人家写进案件汇报的第一条,多难堪呀!”凌局长把两条烟往捷舟跟前一放。

捷舟没来得及辩解,十几个人相继赶来,人人都拿着一条烟,不一会儿,石凳上叠起高高一堆。

“我什么时候抽过烟啊?哪个案情报告把我写在了第一条?我一生从不抽烟、不吃肉、不喝茶的啊!”任捷舟怎么解释,赶来送烟的人还是围了一圈。

捷舟被弄得莫名其妙,愣愣地蹲在那里。

“老领导啊!被纪检部门查到头上了?向机关要了两条烟,这事不大,但难听啊!”祥记中药店副经理屈琛也拿着烟走了过来。

“小屈啊!听说你当副经理了?”捷舟热情地招呼道。

屈琛顺手把香烟放到他的手里。

“这是咋回事?你怎么也参加进了这个恶作剧?”捷舟不解地拉屈琛坐下。

“临下班的时候,你们机关干部到我店里买药,都在谈这件事呢!这关总指挥也真是的,他知道你是不抽烟的,为什么在纪检部的报告上划了圈?还请常委传阅呢,是有意臭你吧?找他们理论理论去。”屈琛佯作愠怒地在一旁烧火。

“这……这……”捷舟想了想说,“我一不会抽烟,二不会拿香烟去送礼,三不会收藏香烟,怎么会向机关要烟呢?心里无愧自然安!由他们说去。关总指挥他们正忙着查处腐败案件呢!不能去给他们添乱!”

“这腐败已反了多少年了?可是越反越多,关清征也扭转不了乾坤,靠您这点谦让,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屈琛摇着头说。

“所以,一定要加强教育,铲除私心杂念。”碰巧,宫义男也恰好路过,他敏锐地接过了这个话题。

“这还用教育吗?拿公家的东西是错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十几岁、几十岁的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可是,仍然有人变着法几千、几万地拿,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拿。”屈琛几句话,把宫义男呛了回去。

“教育当然是重要的,大家不懂的内容,要让他们懂,已经懂了的,要反复向他们重申,做到警钟常鸣。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行的,但教育不是万能的,还必须有法规制度与措施作保障。”捷舟给宫义男解围。

“就是嘛!”宫义男瞪了屈琛一眼。

“现在的法规制度也很多了,可是,有不少成了摆设。比如:严禁公款吃喝,上级已发了十几个文件,一百二十多条规定,但公款消费还是直线上升。”屈琛不服地反驳。

“说得对啊!就拿修这条路来说吧,招标机制、监理制度、制约措施样样俱全,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后还是一把手说了算。这条路前年才被修过的,今年又要修补了,分明是建的时候质量有问题,还说我们养护得不好!在国外,二战时期的高速公路现在还好好的呢!”修路队领班年强忿忿地说着,伸手从兜里掏出烟盒来,打开看看,已经空了,只好扔在地下,咂了咂嘴。

“你讲的不无道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当然,与我们现有的某些制度规定不实、不具体也有关系。”捷舟说到这里,从石凳上拿起一条烟递给领班。

“嗬!还是苏烟呢!谢谢!这可是江苏的名牌。”领班接过来,迅速打开,抽出一支,叼在嘴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