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29

第129章 解甲归来登新程(2)

“要提高部队战斗力,就需要部队干部有个科学的良性循环。转业人员安置得好,在职的人才能安心,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才强,军队员额超出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叫穷兵黩武;干部不顾地方需求,转多了,等同于多印官票,造成货币贬值。”刘汉国反驳道。

“你说什么?”宫义男瞪起了眼睛。

“他说得没错,一个国家,最怕两样东西过多,一是钱印多了,物价就会上涨;二是官造多了,就会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工作,也加重群众负担。一个县的县级领导岗位也就六七个人,但是现在不少县转业去的团职干部已达六七十人,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转下去。这就是说,一个县,本来群众只负担六七个领导的经费就行了,但现在却要负担六七十个人的,这无疑使负担加重了几十倍。”李成东也寸步不让地说。

“今天的对话很好,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捷舟和钟麒麟坐在一起,正私下议论,对公司进行困难补助,组织企业转产,对转业干部遇到的问题,如实向上级反映,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听到对话有些火药味,为了防止顶牛争吵,捷舟站起来插话说:“霞光公司的转业干部没安排好,目前,公司又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军队和地方都有责任。刚才,钟副市长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后,已很快做了布置,救急的钱物,正在送往公司的路上,公司转产问题,政府要很快作出安排,转业干部遇到的问题,地方党委将积极向上级提出建议,尽快提出对策措施。但是,企业的化工产品是危险物资,希望你们动员工人们回去,先把看护工作做好,对转业干部的安置,地方领导和转业干部讲得都很中肯,提高部队战斗力,确实需要军官队伍有个科学良好的循环系统,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

“捷舟讲的,是我们商量好的,大家看还有什么意见?”钟副市长问。

房间内沉寂了一会儿,没有不同意见,钟副市长说:“那今天的对话先进行到这里。”

转业干部带着工人们回去了。

宫义男、甄玉望、捷舟三人回到总指挥部,田总指挥正翻阅上级通知的电话记录,身旁的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撂群众来信,仨人简要汇报了退役军人上访处理情况。

田总指挥说:“根据上级政治机关介绍,退役军人上访还需继续做艰苦的工作,当务之急是做好今年转业干部的工作。现在思想不通的干部很多,〇七二一部队是重点,上级要求对已确定退役的干部进行一次复查,于16日上报调整名单。”说到这里,总指挥叹了口气,“想不到退役军人也成了热点,原因是什么?这项工作该怎么干?请你们谈谈意见。”

“退役军人安置难,的确有个别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的问题,但从部队看,军队干部编制多、周转快,干部转业安置地集中是主要矛盾。”捷舟边说边从皮包中取出一沓材料,这是他前两年写的一份调研报告。

“这几年,我们一再强调编制就是法规,干部超编不多啊!”宫义男说。

“超编不多,但我们的编制基数大啊!外军每个军事单位,只有一名主官、一名副职,而我军则有两名主官,三至五名副职……”捷舟正说着,宫义男不满地打断了他的话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特殊优势,多设一个政治主官,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的保证。”

“设立政治主官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副职编这么多是否必要呢?可以探讨嘛!另外,外军每级只有一个司令机关,而我军每级都编有司政后装四大机关,这又使干部编制多出许多。当然,设立政治机关,是我军的政治优势,但其他机关怎样设?每个机关设多少人?可不可以探讨呢?”捷舟讲到这里,抬头看了看,甄玉望点头赞同,宫义男张了张口,没有表态。

捷舟继续说道:“外军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大力进行编制体制扁平化,绝大多数国家已将过去的方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体制,减掉了两至三个层次,而我军这些层次都还保留,这又使干部数量增加多少啊!外军现在官兵比例多数在1∶5到1∶11之间,而我军还不到1∶3,干部基数大,转业的量就大。”捷舟顿了顿,没听到反对声音,继续说,“军队转业干部政策是从哪里入伍,回哪里安置,既可以回干部原籍,也可以到配偶原籍,家属随军三年以上的,可以在驻地安置,现在的军官,绝大多数在大中城市找对象,因而安置地多数在大中城市。百望区有四个大单位机关,六个军级单位,四十多个师级单位,转业干部就地安置的量,肯定很大。”

“这个分析是对的,但是只要符合政策,就得安排啊!”宫义男说。

“当然应该安排,但是干部岗位编制是有限的,再加上强调年轻化,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干不了多少年就得转业,像割韭菜一样,一批批不停地转。”捷舟讲到这里,宫义男又打断了他的话头:“军队是打仗的,不搞年轻化怎么行?到了年龄就得转。干部流动,是保持部队活力的重要方式,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长了不晋升,哪还有积极性!”

“几年晋一级,一批一批地升,虽然调动起了积极性,但转业时不好安置,又一批批地降两级甚至三级安排,大家看到辛辛苦苦干来的这个职级,水分太大,又从根本上损害了干部的积极性。”捷舟答。

“当军人是为了保卫祖国,不能只为个人打算。”宫义男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田总指挥翻了下台历说:“刚才,你们说的是全军性的大政策,眼下,我们急需的是把〇七二一部队的转业干部重新审定好,现在离16日只有三天了。”

“〇七二一部队的主要问题,也是干部晋升快,转业的多。百望区因为转业干部太多,只能按单位转业人数的比例,分配进各类企事业单位。转的太多,安排不如意的就会多,鉴于目前情况,能不能少走一点?”捷舟询问道。

“那怎么行?不转得快一些,年轻干部怎么提得起来啊!〇七二一部队可是干部年轻化的典型啊!”甄玉望反驳道。

“现在的问题是转业多了,有些人就安排不好,他们不愿意走啊!”捷舟摆出了难处。

“军队是讲纪律的,不能不愿走就不走了,赖着不走的要给处分、降级,个别的要劳动教养。”甄玉望讲起了狠话。

“这样做,不是伤感情吗?安置不好,他们会上访,还不是要我们去做工作?”捷舟耐心解释。

“不能因为上访就不转业了啊!”甄玉望急切地说。他顿了顿,见三个人都没说话,又补充了一句,“接替转业干部的任职命令都已下过了,那可是我们党委集体讨论的。”

这后一句话,真起了作用,宫义男高声表态支持说:“命令下了,就必须坚决执行,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讨价还价,这是军人起码的纪律性。”

“接任的命令提前下了,是因为要搞演习,转业干部的命令还没下,还可以变通……”捷舟刚说了两句,田总指挥就打断他的话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捷舟啊!〇七二一部队干部的转业问题,已成为我们眼前的大事了,你陪义男同志去调查一下,我们党委再讨论好吗?”说完,他向捷舟使了个眼色,捷舟明白,这是给他时间做宫义男的工作。现在,有两个副总指挥在外学习,只有他们三位常委在总指挥部工作,〇七二一部队是甄玉望抓的点,改动已定过的事,他肯定会极力反对,宫义男如果赞成他的意见,党委会上就会出现二对二的局面,形不成决议,所以必须把宫义男的工作做通。捷舟回望了总指挥一眼,表示理解。

田总指挥叮咛了一句:“只有两天的时间,能行吗?因为开会还要一天呢!”

“行!”捷舟爽快地回答。

从办公室出来,捷舟约宫义男匆匆乘车赶往〇七二一部队。

有几个人,这几天比他们还忙活,他们是霍克、一木及其徒弟。退役军人上访,恰似给霍克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不停地给一木和徒弟们下达着指令,要他们收集情况,利用各种渠道做工作。一木的心思已不在这里,他想的只是阻止捷舟在劝阻〇七二一部队转业干部上访中得分,这让捷舟失了分,山魂靠近他就差几步,这样他们追山魂、找图的机会就会多几分,于是他也指挥徒弟们利用各种机会做着工作。

第七十三节算细账惊叹高成本

为了早点赶到〇七二一部队,捷舟、宫义男乘车在雪原上急驶,穿过一片原野,越过一段山峦,攀上青峰山顶,向下望去,只见〇七二一部队撤出演习后的帐篷和装备物资,整齐地摆放在路口,干部们错落有致地站在土坡上等候装载车辆。在演习场支前的巫大爷带着他的人马,在路旁支起了锅灶,为部队烧姜汤,他带着一群妇女、老人,把一碗碗热汤送到官兵跟前,官兵们不住地感谢着、劝慰着他们:“快回村子吧,这天气太冷了。”

巫大爷笑哈哈地说:“大军走到哪里,支前工作做到哪里,这可是我们村的光荣传统。”

官兵们端着热汤,热烈地议论着什么。

捷舟和宫义男从车上下来,静静地看着山下的场面,只见两辆摩托飞驰而至,车上跳下来一胖一瘦两个穿迷彩服的人,官兵们亲切地围了上去。

“唉?那不是巫云鹏吗?”捷舟指着摩托上下来的胖高个儿,对宫义男说,“这可是个爱钻研的转业干部。”

话音刚落,只见二营长已端过热汤递给俩人:“谢谢你们啊!如不是你俩出手,昨天的命令真发不出去了。”

“唉,昨天电磁环境变化那么快,你们怎么不知道改变天线极化方式,仍使用十二兆发报呢?”巫云鹏不解地问。

“我们熟悉用七至十二兆发信,其他的不掌握。”战士们答。

“当时电磁环境不行,我是改变天线极化方式,用地波传播方式,把信息发出去的。”巫云鹏继续说。

“那微波是怎么发出去的?”微波台的官兵围上来问。

“微波通信是直线的,前边一座大山挡着,怎么能发得出去呢?我是把发信台调了个角度,对着一个障碍物发射,让电波成反射角发射过去的。”瘦子回答。

“噢,这个道理明白了,但这种操作方式我们不知道。”官兵们说。

“钱音飞没教你们吗?我俩这次来,就是想问问他训练是怎么搞的,真上了战场,可是要误大事的啊!”俩人齐声说。

“您问的是我们老营长吗?他已确定转业,这次演习没来。”围着的官兵答。

“怎么,他才干了几年,就要转业了?”巫云鹏惊讶地问。

“当营长三年半,咋能不轮到他转业。怎么您认识他吗?”官兵们问。

“认识,那是我带出来的兵,脑子好、有潜力,现在应该正是业务熟悉的时候,怎么转业了呢?谁接的他啊?”巫云鹏问。

“是我,苟云东!”新任营长跨前一步回答。

“当兵几年了?熟悉这些技术吗?”瘦点的人问。

“我是地方高中生考上军校的,本科毕业,到部队就是副连,代了一年排长,当了两年副连长,三年连长,两年副营长,在部队工作八年了。要熟悉战士情况,摸索带兵经验,还要学习连队全面管理,技术方面的实践还不多。”苟营长答。

“这怎么行啊!现在干部中没人当过兵,缺少排职干部,一级一级提得这么快,没有经验积累。听说这两年军事斗争准备抓得很紧,这种生上熟下的用人方式,还没改变啊?”巫云鹏问。

“云鹏啊!演习时幸亏你帮了一把,什么叫生上熟下?”从山上走下来的团政委吴焕章挤进人群,拍拍巫云鹏的肩膀说。

“这生上啊,就是当干部不熟悉这项业务时,让他任职;熟下呢,就是经过两三年工作实践,刚对业务熟悉了,又得提拔或转业了,这违背人才使用规律啊!”巫云鹏解释。

“这句话概括得好!”吴政委看到大家不认识巫云鹏,忙做介绍,“他是霞光公司保卫科第三副科长,当年我们通信系统的技术尖子,带出过一大批技术骨干,我们团即将转业的钱音飞等那批技术骨干,都是他带的兵,十几年前,他在〇八二〇部队当到营长时转业的。”

“现在的技术装备越来越复杂,一个领导信息化基层单位的领导,面对的复杂情况比过去多得多,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怎么能行呢?”巫云鹏说。

“这不是为了年轻化嘛!”吴政委答。

“年轻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战斗力,也不能为年轻而年轻!战时通信最为复杂,过去军队的通信装备与技术是最过硬的。可是,现在不如地方了,有的还不如业余爱好者。有次地震,第一个求救信号就是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发出来的,他们的过硬技术是靠长期实践练出来的,这点常识应该是人人都懂的呀!”巫云鹏争辩道。

“是啊,现在用人,又要强调学历,又要强调任职经历,又要强调年轻,干部们都忙着跑这个过程去了,哪有时间沉下来扎扎实实钻研技术、战术。”吴政委说。

“找点素质好、特别能钻的干部也行啊!像钱音飞那种技术尖子出身的干部,为什么要转业呢?”巫云鹏问。

“他当营长已三年半了,去年想提拔他,没有位置,今年,有个副团长到龄转业,位置有了,可钱音飞的年龄已超过提拔线了。”吴政委惋惜地说。

“他还那么年轻,就年龄到杠?这封顶过早,可是大大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啊!”巫云鹏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哎,封顶过早,又是一个新名词,概括得也很准确。”吴政委赞叹道。

“优秀干部在各个年龄段上都有,片面强调一级比一级年轻,基层干部的职级年龄被过早封顶,流失了多少人才啊!主任,您是管干部的,不能向上级建议改一改吗?”

“他是我们的团政委,早已不是政治处主任了。”官兵们纠正说。

“唉,马上也不是政委了,我也列入转业名单了。”吴政委说。

“怎么,才几年啊!您也要转业了?”巫云鹏不解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