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16

第116章 一籽千粟何不为(3)

这些细节自然瞒不过捷舟,在这个世界上,能知道这个谜团的,只有他了。他开始担心这件事会不会影响寒雪父女之间的关系,会不会给寒雪增加思想负担。慢慢地,他发现,穆大夫好像特别关心这件事,多次打听寒雪与夏雨分别是什么血型。上班的路上,夏雨和寒雪多次看到穆大夫呆呆地站在路口,以好奇的口气打听:“什么是熊猫血?夏雨、寒雪各是什么血型?”

“他为什么关心起这件事来了呢?”捷舟陷入深深的思索……

第六十六节防不测军民融合好

夏末,捷舟带工作组来岳丹军分区调研,飞机舷窗外,嶙峋的山峰,高坡的黄土和绿意盎然的川道,唤起他许许多多对往事的回忆。

这次到岳丹军分区,是为了解高新技术条件下军民共建问题。

军分区司令徐竹寒、政委闵庆东是一对年过五十岁的军官,徐竹寒从R师调来已经五年,闵庆东是去年从宁海洛康驻军过来的。在听取过军分区党委汇报,赶来陪同调研的省军区副政委靳宝柳到了,他郑重地向捷舟敬礼后,悄悄说:“首长,有个熟人急着找您!”说罢,径直拉着捷舟钻进汽车。

“您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呀?危险啊!”靳宝柳在颠簸的汽车中,向捷舟耳语。

“领导让我来,咋好不来呀!”捷舟不以为意。

“那是甄玉望他们建议的,包藏祸心啊!你要在这里遇到个麻烦,可是要栽大跟头的!”靳宝柳提醒道。

“有什么麻烦?”捷舟不解。

“岳丹正处于斗争的旋涡,等会儿见个人你就知道了!”靳宝柳没有多说。

“你说的是韩扬吧?他不是在省里当副省长吗,怎么来岳丹啦?”捷舟有些疑惑。靳宝柳还没来得及解释,空中一个闷雷,哗哗下起雨来。

“这场雨,对岳丹来说,可真及时啊!”捷舟望着车窗外惊喜道。

“快别提了,首长,韩扬正为这事犯愁呢!”

“嗯,为什么?”捷舟刚想问原因,车已到市委招待所了。推门进去,韩扬正坐在沙发上发呆,十几年未见的朋友了,来不及寒暄客套,直奔主题,听韩扬谈起了烦心事。

从谈话中得知,最近河西省长到龄,要选一名新的省长,赵学礼、张希成都是可能的人选,他俩都把韩扬当成了竞争对手,千方百计来找韩扬的碴子,尤其是赵学礼,当年竞争书记没当上,幸亏甄玉望、甄广怀、易凤鸣一大帮老领导帮忙使劲,空降到灵威,当了市委书记,后来又当了省委副书记。一般情况下,省委副书记当省长的把握比较大。但是,他的工作能力实在平庸,对他升迁的路子,群众也议论不少。赵学礼对这些情况一清二楚,但是他想:“事在人为,什么工作水平啊、群众议论啊,这几年不都走过来了么?只要把韩扬打下去,张希成不在话下。”但是,韩扬工作认真踏实,又曾是领导岳丹市由穷变富、创出奇迹的市委书记,名声在外。赵学礼四处寻找把柄,发现没辫子可抓,于是把触角伸向岳丹市,最后,把攻击的目标锁定在几座拦谷水坝上。

这几座坝是二十年前修的,那时资金少,为了急于摘掉贫困县市的帽子,工程赶得急,用现在的标准衡量,钢筋、水泥都达不到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多次接到匿名的群众来信,反映这是韩扬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遇到山洪,将会把市区和几个县吞没,是不顾人民死活。

当地群众听说后,气愤地联名向上级写信,说正是这几个坝和矿业有计划开发,为我们市积累了资金,改善了环境,从此走上了富裕之路。现在,种田、育林、草原灌溉靠的仍是这几个水库,拿几个项目说事是错误的。

此信一发,更添了新的把柄:“韩扬鼓动群众联名信访,是开脱责任,往自己脸上贴金。”

前些年,韩扬多次提出过对这些堤坝进行除险加固,省里因资金紧张,一直没排上计划,偏偏今年气候变化,干旱少雨的岳丹市连降大雨,赵学礼撺掇省长派韩扬到岳丹蹲点。省长不知他的居心,把韩扬派了过去。

省委书记裘子臻深知“这是赵学礼把韩扬往旋涡里推!”但是人已去了,也不能再叫回来。他不无担心地叮嘱韩扬:“现在白乘风在盛丰党校学习,你最好亲自去盯住那几个堤坝,关键时刻别掉链子。”

说到这些,韩扬深深叹了口气:“岳丹是我工作十几年的地方,只要来到这里,即便水库不出事,他们要编点匿名诬告信也会很容易的,说我收了谁的礼、要了谁的钱,想象的空间太大了,怎么编都行!捷舟啊,你不该这个时候来趟浑水!”

“我也是领导派来的,哪曾想到他们这些计谋,但是,匿名诬陷的路数我是了解的,管他呢!身正不怕影子歪!”捷舟话说得虽爽快,但掩饰不住无奈。

“哎!都是这个‘官’字惹的麻烦!捷舟啊!你是知道的,当年我说过,当一任市委书记就下来,再去探矿队搞老本行。省长的职务我干不了,让我干,我都不干,还和我争什么?”韩扬真有些生气。

“哎!可不能这样想。”捷舟听得来了气,“你不当,他们就当,让一个平庸者上去,要误掉一个省份十几年的发展,让一个劣者上去,会毁掉一个地方的风气与建设。过去,我同你想的一样,这几年可真有了切身感受,有比你强的就让,比你差的还真得争,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全省的建设发展,关系几千万人民群众未来的大事。”

韩扬瞪大眼睛听着,没有表态,像赞成又像不赞成。思考了好一阵儿,他才叹了一口气:“这次遇到强大对手了,要争,没那么容易。”

“有什么对手啊?”捷舟不解。

“赵学礼工作一般,但跑官的本事你是清楚的。甄广怀、易凤鸣一大帮老领导,人退了,影响还在,甄玉望的活动能力,能比得了吗?”韩扬向前探了探身子,“尤其是我离开岳丹,他们做通了领导的工作,要贺静儒回来当书记,是我坚决顶住的。你想想,让他来,岳丹的工作还会有好吗?”

“那他不是没来成吗!你推荐的白乘风,上级也都同意了嘛。”捷舟打气道。

“同意是同意了,这疙瘩可越结越深了!”韩扬双眉紧锁,“还有个梁子更可怕。”

“什么梁子?”捷舟惊讶地问。

“岳丹的工作理顺后,我想大面积开发山里的金矿,旷啸天得知后,联合一个大官来找我,要求两家的儿子承包这个矿区,我再三告诉他们,这里比不得其他地方,需要绿色开采,不能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技术管理要求都非常严,我们市政府直接抓这件事。”韩扬说出了拒绝的原因。

“我明白了,拒绝了他们,麻烦就惹大了,这帮人的活动能量,是甄广怀那一代人不能比的。”捷舟省悟过来。

“所以我想,这个省长不能争,能保住掉不进他们的陷阱就不错了。”韩扬望着捷舟,那眼神似乎在说,“你不是也差点中招吗?”

“那也不能让他们把岳丹的环境毁了!”捷舟愤愤地把茶杯掷到茶几上。

“如果把我们自己也赔进去,他们上来,毁掉的岂止是一个岳丹?”

韩扬猛地打了一个寒战。

“嚓”的一声,一个闪电从窗外射了进来。

韩扬呼地站起来,拉住捷舟的手说:“今天这雨太大了,我们得到坝上看看去。坝要出了问题,我们可毁得更快。”

两人冒雨上车,来到大坝,水库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匆匆送上两件雨衣。

“水位涨得快吗?”韩扬高声问。

“上游下大雨,夜里能涨到离警戒线三米的地方。”

“涨到离警界线两米,就泄洪放水。”韩扬说。

“不行啊,韩副省长!”农林局长赶上来喊,他身后跟着无数农民和牧民,有的打着雨伞,有的披着蓑衣,恳求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韩扬,“这两年雨水好,我们多育了林,整好了地,扩大了育草面积,盼着水多,有个好收成呢!”

“大坝决堤,危及全市啊!”韩扬坚决地说。

“当年修坝,主要用的石头,坚固着呢。前年超过了警界线两米多,都没出事。”水库管理站长劝说着。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水火无情,要防患于未然啊。”韩扬坚持着。

“我们可以派人作好准备,去年何洋水库出现管涌,就是部队驻地一个团和民兵带着群众堵好的,保住了大坝,也保住了水源。在咱们这种干旱地方,有了水,才有生命和绿洲啊!”水库管理站长继续解释着。

“是啊,是啊!大坝有问题是可以预防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泄洪放水。”大坝上的群众带着乞求的口气呼应着。

韩扬回头问捷舟:“能不能派点部队来?”

“去年部队精简整编,这一带的师都撤销了。”捷舟回答。

“从外地调个部队来呢?”韩扬询问。

“离这里最近的部队,也有六百多公里。再说,全国病险水库有几千座呢,很多是五八年和六十年代修的,哪有那么多部队派啊!”捷舟说到这里,回头望了一下徐竹寒:“你们的预备役部队,都有哪些人组成啊?”

“我们有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团,三分之一是工人和城市人口,三分之二是农民,复转退伍军人占九分之一。不过,现在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又赶上农忙季节,但是,只要下决心,集中三百人没问题。”徐竹寒回答。

“一般的工人、农民,来到堤坝上,只是个普通的劳动力,我看你们市建筑工地很多,里面的民兵多不多?”捷舟问。

“多,工地是个体力活,按年龄算,绝大多数人员都是。”徐竹寒说。

“这样办好不好?”捷舟带着商量的口气说,“雨天,满地泥泞,不能施工,把建筑公司的民兵组织起来,他们懂工程,抓紧进行救护大坝的训练,派上几十辆战备车,有事很快拉上来,比用部队还强。”

“这个办法不错。”坝上的人几乎都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