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02

第102章 真理经得千家辩(1)

编者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盲目崇拜西方社会制度的思潮有所抬头,甚至成为发生政治风波根源之一。面对人们的思想困惑,有的政工干部不做深入透彻的具体分析,习惯于用上纲上线的大话、空话、套话搞教育,结果适得其反。风波来临时,许多学生提出了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要求与干部对话,许多人觉得不好回答。捷舟等人挺身而出做工作,有人善意劝说:“学生们提的问题很是刁钻,没法回答。”捷舟说:“既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是科学,就应该经得起各种质疑和辩论。”他经过精心准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说服方案,来到聚集的人群中,通过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起点、不同的客观环境、不同的发展时间和双方在同一时间段发展速度的比较,以事实回答了大家的疑问,用真理解开了大家的心结,把游行的人群劝了回去。他运用了什么方法?讲了哪些道理呢?

第五十九节说高速以理服众心

初夏,阳光和煦,暖风轻拂,工间休息,干部们却很少有人做课间操,多是三三两两地拎着塑料袋,去营区附近的商场逛逛。这是去年养成的习惯。当时,上级决定闯物价关,由于准备不足,人们担心物价上涨,全国出现了一次抢购风,半月多的时间,商店里的物品被抢购一空。不久,各级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稳定物价,千方百计改善供给。市场逐步恢复了正常,但抢购风在人们心理上形成的余悸,短时间还难以熨平。

破除了思想禁锢的人们,对时政的议论明显增多,高等院校、高新技术部队争论尤烈。为了做好工作,上级和市委有关部门派来了工作组。

这天,捷舟到盛丰大学查资料,看到一个女干部正在给学生讲话。

“好熟悉的身影啊。”捷舟惊奇地轻呼道,“那不是鲁娅娟吗!”

碰巧散会,鲁娅娟走出来,她老远就喊:“是捷舟吧,咋在这里碰到你了!”

捷舟快步走过去,双手紧紧握到一起,述说起各自分别后的经历,捷舟这才知道鲁娅娟现在是市团委宣传部部长,是这次工作组的组长。

她指着从会议室陆续走出的干部,一一介绍,当介绍到白乘风时,他亲切地叫了声:“捷舟叔!”

“你们认识啊?”鲁娅娟问。

“不仅认识他,还认识他爸呢!那是我们的老领导。”捷舟想起了白凯副政委。

“捷舟叔,自打那年陇岭分别后,我被调到省教育厅,去年又调到了教育部当科员。”白乘风自我介绍。

“原来你是捷舟叔叔!我是刘思光家的小二子。”一个中等个头的青年,走上前握手。

“这是盛丰大学学生处的刘文波,你们古州人。”鲁娅娟介绍。

“原来是思光叔家的小二啊!都是管大学生的干部了!”捷舟不由想起刘思光的精明来。

“捷舟叔,你怎么来了?”一个女学生跑了过来。

“嗬!秦怀雪,我没认错吧?”捷舟喊。

“没有!她是大二的学生,原来你们也认识啊!”工作组的一名干部在旁边插话。

“这是我们工作组的贺静儒,搞了半天,我们工作组的人你认识五分之一。”鲁娅娟笑了起来。

“现在学生的思想特别活跃,工作组的任务很重,我们赶快回去研究办法吧,千万不能出差错。”贺静儒提醒道。

“我们是要赶快回去研究。捷舟啊,这一带你们的驻军多,我们要多配合。”鲁娅娟招招手,匆匆告别。

看到这么大的工作组进驻院校,捷舟也感受到了压力,自己的部队地处敏感区域,军官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三分之一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过,平时议论就比较多,现还有一百多名军官在西方国家学习,十几名外国专家住在部队,稍有不慎,会成为不稳定的重点。于是,他把大家的各种议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困惑和疑虑收集起来,通过认真学习,翻阅各种资料,寻找答案。

自饺子馆一别后,捷舟多次与封北川、姚自芳、洪诗咏、李成林等老熟人相聚,一起叹息世事沧桑之余,捷舟托他们帮助查询资料,更多地从中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与我国几十年来的发展进行比较,实事求是地分析各自的优长,对当前议论的重点、热点,逐渐形成一套解疑释难的看法,并且研究出讲课、对话与户外集聚答疑等三种教育方法。

这天上午十点,部队的工间休息与院校课间休息同时,去商场的人格外多。干部们边走边议论着,眨眼间就到了商场门口,一辆大轿车迎面驶来,他们赶忙招手:“噢,你们回来了?从西欧带回来什么好东西呀?”

“嘎”的一声汽车停了下来,车上的人纷纷走了下来。他们是这个部队去西欧学习,刚刚返回的干部,站在商店门口的干部向他们招呼着:“先一块来逛商店吧,你们家那口子正在里面逛呢,钥匙在他(她)身上,你们回家也开不了门。”

从车上下来的几十名干部,无奈地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商场。商场里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嗬!怎么这么多人啊?”从国外回来的干部问。

“现在是课间休息,附近几所大学的老师、学生和部队干部,都要来转一转。”一名干部解释着,“这是去年抢购风以来形成的习惯,你们出去学了两年,不知道这些变化。”

拥挤的柜台前,人们探头伸手,指问着各种货物的价格。售货员紧张地忙碌着,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退休教师,吃力地挤到药品专柜前,声音颤抖地喊着:“同志,买一盒先锋霉素。”

正在算账的售货员头也没抬地回答:“前天就没货了。”

“我已经跑了五个药店了,都说没货,我孙子害了大叶性肺炎,现在烧得厉害,打青霉素和链霉素过敏,医生说一定要赶快买到先锋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退烧,否则要出危险。”老教师焦急地说。

“这类药是进口的,我们这里只是偶尔进几次,现在国家外汇紧张,估计其他药店也没有,你还是想别的办法吧。”售货员同情地抬头望了望老教师。

“我孙子的病等不及了,你们得帮着想想办法!”老教师恳求着。

“刚才不是说了吗,仓库里没有,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忙碌的售货员有些不耐烦。

两个人的争论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群蜂拥过来。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我们国家怎么弄得这么穷啊,治肺炎的药都买不到?”

“是啊!”人们呼应着,“不是整天喊社会主义好吗?”商场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激动。

外面的人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争先恐后地往里挤,商店里不满的嘈杂声此起彼伏,柜台被挤得倾斜了,人群中有人喊起了煽动性的口号。

顿时,群情激愤。服务员吓得脸色煞白,连忙向商店经理报告情况。

经理没想到,一盒药会惹出这么大的乱子,赶紧打电话联系公安,请他们火速派人维持秩序,并联系附近各单位的领导来帮忙做劝导工作。

考虑到这一带院校多、科研单位多、高技术部队多,总指挥部也专门派来了工作组,负责指导这一带的部队做工作。炮兵部部长宫义男、直工部部长甄玉望都是工作组成员,就住在捷舟所在部队。

宫部长接到电话,立即跑出来,要去现场。捷舟拉住他说:“宫部长,别急,要认真准备一下。”

“这有什么好准备的?”宫义男甩开捷舟,跑出营区,来到商场。他挤进人群,向在场的人询问了情况,顺手从柜台里面拎出一个凳子,站上去高声讲道:“同志们、同学们,休息时间早过了,快回去上班、上学吧!你们在这样的场合,散布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是不对的。社会主义好,这是被我国四十年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写进了宪法的,你们的议论出格了,是要犯错误的。”

“既然社会主义好,为什么小孩有病买不到药?”有个声音从人群里传来。

“咳,不要说买药,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在西方已经很普及了,我们怎么还买不到?”

“也有能买到的,人家有路子,能走后门!”

“你是不是有路子,家里什么都有了,跑到这里教育我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们的情绪瞬时被引爆,纷繁嘈杂地向宫义男喊着。

“把他轰下来,让他说清楚。”商场里的人在喊着,几个年轻人冲到跟前,要拉他的凳子、扯他的衣服。

“你们敢!没有社会主义,你们能进得了大学?”宫义男正义凛然地大喝一声,震住了跟前的年轻人。

一部分年轻人悄悄离开商店,商店经理害怕双方顶牛,把宫义男拉到后厅,端上一杯水劝道:“领导,你的话真起作用,歇会儿吧!”

哪知他离开没几分钟,商店里又炸了锅。

“怕什么,上!”有人吆喝着。回返的人不走了,外边又有人涌了进来……

消息很快传到机关、部队和院校,工作组要甄玉望带人火速去做工作。

甄玉望对同行的干部说:“对这些人做工作,不能只讲大话、空话,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后果。”显然,他这几句话是针对宫义男讲话政治调门高说的。他嘱咐身边的人,赶紧去请工作组的贺静儒和刘文波,自己带人匆匆赶到商店,看到纷杂的局面,急忙站在门槛上高喊:“同志们、同学们,你们都是有工作、有学业的,你们的工作、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发展。”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孩儿病了,买个先锋霉素都没有,我们能安心坐下来学习吗?”人群中气愤地喊起来。

“这些事要靠政府解决,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就要遵守学校的纪律。”甄玉望严肃地向学生们扫了一眼。此时,贺静儒、刘文波正巧赶到。

“他俩是驻大学工作组的成员,你们的表现,领导心里是有数的!”甄玉望指了指贺静儒和刘文波,高声喊道。

人群静了下来,有的悄悄地退出了商场。

商场经理发现许多学生面带怒容,赶忙拉着甄玉望向后厅走去:“领导啊,您有工作经验,不好好学习是要被开除的。几句话,就把大家震住了。”他又端来一杯水,恭恭敬敬地送走甄玉望,赶忙回身来到商场,他知道,这种做工作的办法,能说服一部分人,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说不定会成为人群集聚的新导火索。

他的猜想没有错,回到商场,看到已经走出门的青年站住了脚步。

“这家伙是拿着开除学籍、公职来吓唬我们,我们不能吃这一套!”人们重新返回,而且越聚越多。

“我们到广场游行去!”激愤的人群跟在一位大个头男青年身后,喊着口号,向东走去,街道上,不断有人加入,汇成一股巨大的人流。

自打宫义男出去,捷舟就捏着一把汗,他紧急把机关干部组织起来,按“户外集聚时”做好工作的方案,部署了分工。

告急的电话再次打到各单位,捷舟急忙赶出营区,宫义男也追了出去,刚刚回来的甄玉望不得不随着跟上。

滚滚的人流,喊着口号,沿着去广场的路向前疾行,各单位来做工作的干部都追上了队伍。

“这太过分了!捷舟啊,回去把你们的应急分队拉出来,赶到前边去,把他们截住。”宫义男吩咐道。

“不行,宫部长,调动应急分队不是我们的权限。”捷舟说。

“配合公安维稳嘛!”宫义男着急地说。他看到百望公安分局的局长也来了,一把拉住他说,“让你们的警察上来吧!”

“不行,学生们在气头上,动用公安和部队都会火上加油。”捷舟再次劝阻,局长也点头称是。

“那怎么办?看着他们去广场游行?”宫义男不满地问。

“别急,让他们再走走看,或许能把他们拦下来。”捷舟说。

“我们各单位的领导都在这里,还拦不住,谁能把他们拦下来?”宫义男问。

“拦截不好办,让他们聚集走下去也不行。捷舟啊,你们部队可是这个地区的重要军事单位,出了问题,是要担责任的!”甄玉望跟上来补了这么几句话。

“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对国家安全稳定负责,不是区分责任的时候。”宫义男不满地瞅了玉望一眼。

捷舟私下叮嘱身边的部属说:“别反驳,他说得没错,事情发生在我们驻地,工作做好了,是工作组的成就,做不好,肯定会是我的责任。”说到这,他提高了嗓门说,“我们已做了些布置,应该会起作用的。”

长长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前边出现了两个高坡,坡下,是个新建的大交易厅,厅内,各色人等正忙着布展。厅外,熙熙攘攘的人们,在这里买卖蔬菜、瓜果和各种物品,大路由两个坡之间穿过去,路中间,横停着两辆放下厢板的卡车,东边一辆上站着十几个年轻人,车下围了一群人;西边一辆上站着几个老年人,有的胳膊上戴着“校外辅导员”的袖章,车下也围了一群人。

车上,一位青年人向迎面来的队伍高喊着:“对不起,挡道了,请你们暂停一下,我们要聚集去广场游行,这几位老人家拦我们,把我们的同伴劝下了不少,我们要同他们论论理,如果辩不过我们,他们答应也同我们一起去广场。”

“啊呵!太好了!你们辩吧,我们听听,如果需要,我们帮着一起辩论,把他们驳倒了,我们一起去广场。就在这里来个打擂台吧!”走在队伍前头的人喊着。

“原来你们也是要去广场的啊!太好了!我们一起同他们辩论,驳倒他们,一起去广场聚会。”大个头青年高声喊道,走过来的队伍齐刷刷地站在了他们车的周围。

“那我可再说了,打擂台现在正式开始!这社会主义制度不行啊,经济发展太慢了。”车上的高个青年带头说道。

“是啊,是啊,太慢了!”车下的人一起助威。

“谁说我们的发展慢啊!起码在四个方面是高速发展的!”西边车上,李成林戴着“校外辅导员”红袖章,拿着喇叭高声说。

“吹牛!说大话、官话、假话!我们看到、听到的,都是比西方落后,哪一项是高速的啊?”车下喊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