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00

第100章 巧借建言突重围(4)

看到老人脸色由红变白,捷舟转而劝慰道:“老人家,不知者不怪,这事与您没关系!”经过坦诚交流,老人讲述了那位干部让他写了六个信封,写了邮寄地址和收信人,临走,那个干部给了他五元钱,并再三叮嘱他不要向外人讲。老人愿意帮助把那个人认出来。雨停了,晚饭时间到了,捷舟让司机小童开车,悄悄把老人接到院里,停在食堂旁,干部、战士陆续来到食堂,捷舟拿着碗筷和大家一起排队,快到售菜窗口了,有人拍了一下巴掌,这是说好的暗号,捷舟来到门外,小童告诉他:“老人认出来了,是三处行政科长扈政新。”

捷舟掏出十元钱交给小童:“去,请老人吃顿饭,告诉他此事我们会保密,以后我们关照他!”

晚饭后,捷舟把扈政新请到办公室,经过一个小时的思想交锋和说服工作,扈政新承认信是处政委授意、处长点头,他起草的,在和平街一个打字间打印,信封是在马路边让一位钉鞋老人写的。写信的原因是,本部队招待所被干部占了,边疆直属单位的干部来机关办事,只能住酒店,上个月,有三个旅级单位的住宿费,布征都呈领导批示报销了,三处的账是八月份结,比别的处晚了半个月,报账时,布征不给报,说是没钱了,八万多元的住宿费压在了干部身上,处政委认为,布征是赵主任的人,自己因为前一段竞争基地政委得罪了赵主任,因此布征受其指使故意刁难他,他们便写了这封信。

捷舟找来三处的处长、政委,进行了严肃批评,同时谈妥,要扈政新在干部大会上作个检讨,通报批评,不给处分。

此时,党办秘书急急赶来报告,领导对告布征的信又有指示:先跟外军通气,布征暂缓出国。赵主任建议,以布征生病为由,与外军沟通,先将其出国机票退掉。

捷舟说:“不用了,你现在通知基地领导到会议室开会。”

几位领导陆续来了,不时望望捷舟,那眼神怪怪的,好像在说:“又来了个呆子!”

人到齐了,捷舟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命令还没宣布,党内任职也没选举,现在司令不在,但有三件事必须马上办:第一,告布征的信已查清,当事人愿意在干部大会上检讨。”

领导们交头接耳,相互对视,那眼神似乎在说:“这么快就查清了啊!信转来还不到六个小时呢!”

捷舟顿了顿说:“这第二件是干部占用了基地招待所,必须尽快腾出来,那是给驻边疆干部来盛丰办事住的。现在被干部占了,外地干部回基地办事,要住酒店,我们每年只有八十万元机动费,哪经得起这么多干部住地方酒店用啊!把招待所腾出来,除边疆干部、外国专家来盛丰办事住宿外,还可部分出租,每年收入的钱给干部搞福利。”

捷舟顿了顿又说:“第三,尽快建立适应高技术部队特点的管理办法,我们部队的编制特点是横宽纵短,四个旅级、十几个团级单位分散在五个省市的不同地区,点多、线长、面广,不像野战部队那样有军师旅团营连排的严密体系;我们部队清一色先进装备,90%以上的干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外国专家常驻,不能用带连队战士的办法管理。”接着,他谈了今后用网络式管理的办法,即:根据本部队师、旅、团、营、连级单位驻地高度分散,多数单位不能面对面领导的实际,加强管理教育骨干队伍建设,从各旅、团、营、连、站级单位挑出一些骨干,组成群众性管理教育队伍,专门进行培训,教给他们防止案件事故的各种知识,在搞好本职业务的同时,配合领导搞好安全教育,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报告,可以按级报,重大苗头要越级报。分管行政管理的副司令孟兴世、参谋长易永武向他们公开自己的BP机号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费,这样有了事故苗头,各级能及时掌握,及时处理,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整个部队处于严密的网络式管理之中。

几位领导听得入了迷,有的窃窃私语:“这个政委或许有两把刷子!”

末了,易永武参谋长小心翼翼地问:“腾房子可不容易,几任领导都要求过,但都没办到!”

捷舟说:“没问题,主要领导带头,我们外来的干部不是每人也有一间吗?先带头腾出来,住办公室。后勤部列个表公布出来,把我们的名字也都写上,明天大会后,贴出去,搬了的,把名字划去,没搬的挂在那里,保准腾得快。当年,我在靖西指挥部曾用过这一办法,实际效果不错。”

第二天的干部大会,先由中心指挥部政治部曹主任宣布命令,捷舟和大家见面,作了自我介绍,接着让扈政新在大会上作检讨。会场静静的,似乎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这个政委厉害,刚到任就让一个团职干部在大会上作检讨。”人们这样私下议论。

会场上,扈科长检讨得声泪俱下,他们的处长、处政委也站起来表态,愿意接受组织处理。

最后捷舟讲话,他先讲了建立管理教育骨干队伍、加强网络式管理教育的要求,又讲了匿名信的问题。他说:“党员有权以任何方式向上级甚至越级反映问题,现在相当多的反腐线索,是通过匿名信发现的。我们不反对匿名信,而是反对诬告信,我们对待匿名信的原则是先查被告,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含糊;如果发现告的不实,而且是诬告,那也要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诬告者反坐,这样贪腐和诬告才会减少。当然,为了不影响上级领导精力,我们要尽可能少地越级反映问题,大家有意见,可以大胆提,保证不报复。如果信不过,我们设立几个意见箱,今天下午即挂到各个角落,大家可以把意见悄悄投进去,署真名、用化名、不具名,打印、手写、代写都可以,反映属实的彻底查清,不实的,向大家作出解释,我们解决不好的,大家再向上反映,好不好?”

“好!”会场上响亮地回答。

这时,捷舟话锋一转,说:“扈政新诬告,布征同志被告,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我们的招待所都被大家占了,边远基层单位来人,只好住地方宾馆,机动费七个月花光了,后来的人住了宾馆,报销不了住宿费,扈政新一时想不通才写了信,我们几个领导研究了,占了招待所房间的,立即腾出来,我们几个领导带头搬。”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散会后,大家看到占住招待所情况的名单写在大红纸上,张贴在办公楼前,常委的名字列在前头,下边按处科逐次到人头。从领导机关来任职的常委,直接从会场带人到了招待所,搬出物品和床铺;各单位领导看到非搬不可,也去搬了出来,下午,所有占房的干部都坐不住了,家属孩子、领导争先恐后地帮忙搬;营房里,抬床板的、抱被褥的、提台灯的,一片忙碌。来宣布命令的中心指挥部政治部曹主任,看到这一奇特的景象,十分诧异:“现在清理住房可是个难题,能腾出来吗?”

“没问题!”捷舟很有把握地回答。

曹主任有些怀疑地摇了摇头。

招待所两天就腾出来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年半过去了,部队再没发生过一次事故,没出现过一封告状信,大家心和气顺,干劲十足。

一天,中心指挥部司令来基地检查工作,他望着捷舟,瞅了好一会儿,说:“行啊,想不到你还真有点办法!”

捷舟回答:“都是首长正确领导的结果。”

“算了,这都是套话。我们现在也让匿名信搞得头疼呢,这次班子调整遇到大麻烦了!”

司令是抗日战争初期入伍的老同志,从他的谈话中得知,这几年,中心指挥部内部也是群众来信不断,尤其班子调整时,矛盾更突出,不少干部的晋职因有告状信批不下来。这不,又到调整的时候了,有两个随自己工作多年的老部下,因为有人告状批不下来,他看到捷舟对付匿名信有办法,特意来请他帮忙。

捷舟听后想了想说:“现在查来信反映的问题怕来不及了,如果有党委对这些事情作出的解释,可以出个函,我去信访局解释一下!”

“能行吗?”司令疑惑地看着他。

“我是从匿名信堆里杀出来的,信访局长我熟,实事求是地同他说说,应该能解决问题。”

“太好了!”司令向捷舟拱了拱手说,“你下工夫给他们帮个忙吧,这两个干部工作出色,任职都四年了啊,如果这次一耽误,还不知拖到猴年马月呢!”

司令返回找人写函去了,不到三个小时,政委来了,他开门见山对捷舟说:“听说你同上级信访局长熟,司令正找人写函,你要去疏通疏通?”

“是的,我去试试!”捷舟答。

“哎呀!这次报去晋升的干部中,有两个跟我二十多年了,工作中攻克了不少难题,任职三年半了,好不容易有几个位置,费了那么大劲,党委成员才统一了认识,呈报上去。谁想,有人写了几封告状信,弄不好,将被卡住,我也让他们出了个函,你也帮忙活动活动去。”说到这,他拉开皮包,把函拿了出来,捷舟无法拒绝,只能痛快地答应下来。

政委刚走,司令也派人把函送来了。

捷舟不敢怠慢,很快联系到容局长,找到他办公室,把信函交给他,一遍又一遍地恳求着,看到容局长犹豫,他很着急,近似哀求地说:“这可是关系我在这个单位能不能立足的大事,帮个忙吧!司令、政委现在急得不行,他们有的已任职四年了啊!”

容局长不解地抬头望着捷舟:“这几个干部任职四年,他们就着急,你任职六年了,干得不错,为什么不提你呢?”

捷舟心中又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啊!但是,他懂得,这些干部分别跟随司令、政委工作多年,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冲得上,共同经历了多少风雨啊!他们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成就已融为一体。世界上,什么情感能有如此奇特呢!他恳切地说:“我是后来的,他们不了解,只有在这种为领导分忧解难的过程中,才能加深领导的了解。这次没有,下次没有,总有一天,他们会想到我,如果我不积极做好这些工作,在那里搞攀比,可能永远也进不了晋升的圈子。”

容局长默默地点了点头,说:“我记起你讲的嫡系论来了。”他转身找到副局长,把解释函交给他,让他设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