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8935100000006

第6章 鱼的先祖——两栖动物探索篇(2)

22.冷泉中的身影——红蝾螈

红蝾螈分布在美国纽约州至俄亥俄州间,南至阿拉巴马州北部。生活在山地或者平地,有时在冷泉中也能见到它们。红蝾螈陆地生活是从早春至初夏间,夏冬之间,它们回到水中生活。红蝾螈的繁殖方式也是卵生,身体全长在10~15厘米,全身呈艳红色,成年后变成红黑并列状。

23.来自于高原山区的贵州疣螈

贵州疣螈分布在中国贵州西部的威宁、毕节、水城、大方(原名大定县,本种模式标本产地)、织金、赫章、纳雍,云南的彝良、永善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种。身体全长约150~210毫米,尾巴的长度占头体长度的75%(雌)~85%(雄)。头部背部两侧有显着的骨质脊棱。通身棕黑色,头部颞后橘黄,正背中央及两侧有3条粗大橘黄色纵纹,尾部与指趾端均为橘黄色。犁骨齿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字形。皮肤粗糙,密布瘰粒。

贵州疣螈的繁殖方式也是卵生,繁殖期在每年4月下旬至7月。

在这期间,出现求偶行为,雄螈把产出的精包黏附于水底的物质上,雌螈再以泄殖肛腔将精包纳入体内。卵一般产在各种浅水水域或者山区,也能产在水域边上大石块或大石板下的潮湿泥土表面。雌性的贵州疣螈一般产卵49~94枚,然后卵单枚分散在水底,卵径2.5毫米。孵化期平均为21.6天。在当年的8月底至11月初,小生命陆续完成变态,全长一般在60毫米以上。它们多栖息在海拔1800~2300米山区的缓流小溪和小河流附近,水域岸边有湿润且阴暗的草坡,最好有石缝和土洞之类的东西,水中长满藻类与水生植物,水深1米以下。它们平时多在水域附近一些地方活动并且捕捉食物,等到繁殖季节才进入到水中。

24.小口拟角蟾——短灌木丛中的“居民”

小口拟角蟾在我国分布地是云南、广西一带,生活在海拔220~1200米山林旁边的短灌木丛上。

小口拟角蟾身体的长度在28~36毫米。吻短,口小,鼓膜又圆又大,瞳孔横置;上颌和犁骨都没有牙齿,舌头呈犁状、吻棱角状,颊部内斜;后肢有些纤细;背部皮肤是浅棕色,较光滑,有小痣粒。

痣粒顶部具角质颗粒。

它们在每年5月份进行繁殖,蝌蚪是漏斗状,没有唇齿和角质颌。

25.叫声不绝于耳的屏边泛树蛙:

屏边泛树蛙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一带,生活在屏边县大围山海拔1950米的亚热带雨林中。它们和蛾眉泛树蛙很相似,但也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屏边泛树蛙没有生囊和生囊孔,而蛾眉泛树蛙具单咽下内声,声囊孔长裂形。

屏边泛树蛙身体扁平,雄体的长度在63毫米左右,雌体的长度在70毫米左右。身体的颜色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正常生活中,它们的背部以草绿色为主,间或有些棕色斑点和白色以及浅色斑点,有的棕色斑点中央色淡。

每年的3~6月是它们的生殖期,产卵的场所一般在水塘的周围,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听见它们的叫声,特别是在进入5月份的繁殖高潮期,当夜幕降临时,成群结队的屏边泛树蛙从水塘四周的山上、丛林中,向水塘边沿的阔叶植被上乃至地上迁移,抱对之后则爬向周围的树丛等地,选择垂向水池一边的枝叶,雌性用后肢将阔叶卷起,在雄性后肢的搅动下将泡沫卵产于其中。

26.棕褶树蛙

棕褶树蛙分布在缅甸一带和中国的云南地区。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半山区地带。棕褶树蛙体型很大,有的雌体长度能达到116毫米。其头顶是平的,头长和头宽相等;吻端略尖圆;超出下颌,吻棱显着;鼓膜明显,犁骨齿发达,略呈弧状。皮肤较粗糙。

指、趾末端有吸盘及横沟,指蹼极发达,趾间布满蹼。在正常生活状态下,棕褶树蛙身体背部和指的背面呈暗绿色,头顶及头后夹杂有棕色斑点,体背及体侧无斑点;腹部为褐色并有一些深褐色斑纹。

遇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从树上下来,在水边活动。常在山溪旁的空心树上产卵。鸣声似“嘟、嘟、嘟”。

27.神秘的“X”——黑眼睑小树蛙

黑眼睑小树蛙分布在越南一带,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地区。黑眼睑小树蛙体型较小,而且雄蛙的体型要小于雌蛙,雌蛙的身长一般在39毫米左右。雄蛙有单咽下内声囊。

它们的背部都有一“X”形背斑,这种“X”形背斑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在辨认的时候比较方便。浸液标本背面灰白色,腹面白色。头长和宽几乎相等,吻端尖,吻棱明显;鼻孔位于吻棱下方;鼓膜清晰;舌卵圆形,后端较宽,缺刻深;指间没有蹼,趾间有蹼。

28.白斑小树蛙

白斑小树蛙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西藏一带,生活在海拔850~1350米的山地、阴冷潮湿的林下灌木丛上或者是在水域边缘。

它们一般体型较小,不过有的雄蛙可以达到长度为33毫米左右。

平常生活下,它们背部的污白色和黑色相间的斑纹比较明显。它们的前肢短,还不到体长的一半;后肢相对于前肢来说,比较粗壮;指、趾膨大成吸盘。头的长稍微要大于头的宽度;吻端高,吻棱不显;鼓膜圆形;舌前端狭窄,后端缺刻深;身体背部的皮肤比较光滑,没有小痣粒,不过有一些孔状的小点;下体的胸部、腹部以及股部都布满了平疣。

29.背上有几条纹——跳树蛙

背条跳树蛙分布在缅甸一带,在我国则分布于海南、云南一带。生活在海拔1050~1620米的芭蕉树下、稻草边、草丛中以及山边的草地上。

雄蛙的身体长度没有雌蛙的长。

有的雌蛙的长度在28毫米左右,不过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有雄性线。雄性蝌蚪背部没有斑点,尾巴末端尖细而修长。

背条跳树蛙皮肤很光滑,有很少的细痣粒。头的长度稍微要大于头的宽度;吻短而钝,吻棱明显;舌头较大,后端缺刻深;没有犁骨齿;鼓膜小而显着。成体的浸液标本为红棕色,背部及体侧有5条深色纵纹;前臂及股胫部有黑横纹;腹部为白色。

30.威宁蛙

威宁蛙在我国分布于贵州、四川和云南一带。生活在海拔1700~2950米的溪流、岸边草丛中以及树木叶子下面。它们体型较小,雌蛙的体长要比雄蛙的长,雌蛙体长40毫米左右。皮肤光滑,没有生囊,平常情况下,背面及体侧一般是橄榄色。鼓膜圆形;指端膨大,趾端稍微膨大有些像吸盘,有马蹄形横沟;趾间蹼缺刻深。它们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5月之前。

31.小角蟾

小角蟾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安徽、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生活在海拔550~2400米的山林溪流的石缝和草丛中。

雌蟾的体长要比雄蟾的长,雌蟾在36~49毫米,雄蟾体长在25~31毫米。雄蟾第一、二指背面有灰色婚垫;内有生囊;全身皮肤比较粗糙,散布有角质颗粒;体侧有许多小圆疣;腹部的皮肤比较光滑。平常生活中,全身为棕红色,鼓膜是棕色,腹面有大小不等的圆斑;头的宽度稍微要小于头的长度,吻端为盾状,向前突出;吻棱为角状;颊部稍微有些凹入;鼓膜圆;无犁骨齿;舌后端微缺;瞳孔椭圆纵置。

蝌蚪身体上密布着雀斑,位于头顶部的唇是漏斗状。

32.黑耳蛙是黑色的吗

国外,黑耳蛙分布在菲律宾一带,在我国则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一带;黑耳蛙生活在湍急的水沟之中。雌蛙体长在61~65毫米,雄蛙有生囊。黑耳蛙身体细长,头长要大于头宽,吻端钝圆而略尖,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指端吸盘扁平,吸盘上的横沟不明显;趾端都有吸盘,横沟清晰。蝌蚪吻部略尖圆,眼睛在头的背面,尾鳍薄而透明;皮肤光滑,背侧褶细直;口角后端颌腺明显;后肢背部小痣粒排列成行;浸液标本背面浅棕灰色,鼓膜处有极显着的黑棕色三角形斑;腹面白色,胸部两侧具有不明显的成团小黑点。

33.歌声嘹亮的动物——花狭口蛙

花狭口蛙分布在我国的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由于它们很善于挖掘,生活的场所一般在土穴或者树洞中,叫声高亢有力,身体的长度一般在70毫米左右;一般情况下,身体的背部颜色是棕色,呈三角形状,在三角形的外边有一条深色带纹,两者之间是镶以黑线纹的浅黄棕色带纹,腹面为黄白色,密布棕色小斑点。它们的体型肥硕粗大,头的宽度要大于头的长度,吻端钝圆,吻棱不显,鼻孔靠近吻端,鼓膜不显,上下颌没有牙齿,也没有犁骨齿,嘴大,后端宽无缺刻。

在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产卵在临近的水源,卵浮于水面上,一直等到变态完成。大约12天的时间便可以完成变态。

34.和猫相似的两栖动物

胸腺猫眼蟾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等地,生活在海拔2800~4100米的高原河谷的泉水源头。胸腺猫眼蟾个体较大,但是数量不多,身体肥硕,头很宽也比较大,吻宽圆,吻鳞钝,没有鼓膜,上颌与犁骨无犁;吞后圆形。体背橄榄色,布满了许多平疣,但是腹面光滑,腋腺明显,股外侧有米黄色小颗粒。眼间呈“三角形”斑;咽喉为肉色,腹部为蜡色;瞳孔纵置,虹彩密布黄点。

雄蛙比雌蛙的身体长,雄蛙体长一般在61~85毫米,雌蟾的体长63~81毫米。它们的卵呈环状,蝌蚪体长在73毫米左右。身体背部是浅棕色,尾巴是黑灰色。

35.雨后的歌唱者——你知道是谁吗

云南小狭口蛙分布在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生活在山区靠近水源的地方。云南小狭口蛙群体的数量很多,雨后鸣叫声相当的大,这样也很容易捕捉到。雌蛙体长在48毫米左右,雄蛙没有雌蛙的体长。

云南小狭口蛙平时生活中背部为土棕色,且有米黄色细边的深棕色斑纹对称分布,到了两眼之间,呈倒置三角状,后端在枕部分叉,向两侧斜行至胯部,体侧各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深色斜纵纹;胯部有一对醒目的深色眼点状斑;四肢都有横纹;腹面全为不规则云状斑,咽部色深。蝌蚪体扁平。前肢长;眼睛很小,位于头部两极侧;口位于吻端,无唇齿或角质颌,口缘膜状;鼻孔黑点状,相距很近;舌圆形,吻短而圆,不超出下颌;皮肤光滑。

在每年的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它们把卵产在水塘岸边的水草上或者在水塘内的树枝上,单行或者成片地粘连在一起,卵径在1.5~2.0毫米。6月份左右,在水塘周围可以采到它们的卵以及蝌蚪。

36.红蹼树蛙

红蹼树蛙在我国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等地,生活在海拔80~2100米的热带地区,经常活动在草丛、茶树、灌木丛、小乔木上,在水塘、水沟等地方也能见到它们。以瓢虫、蝶类等的幼虫为食。蝌蚪全长47毫米左右,头长18毫米左右,尾长29毫米左右,后肢芽9.2毫米左右。成体的雄蛙体长34毫米左右,雌蛙48毫米左右。

红蹼树蛙体型扁平,头长大于头的宽度,胯细,舌头很窄,瞳孔横置,指端有吸盘和横沟。

背部皮肤光滑,一般情况下背部颜色是红棕色,上有不明显的深色斑纹,并有一深棕色“×”斑。四肢有深色横纹;趾间蹼为猩红色;腹面是黄色。成体腋部及体侧各存一对黑斑。体背棕褐色,体腹面浅灰棕色,尾肌浅棕色,尾鳍透明,体侧、尾肌及尾鳍上有棕黑色细斑。

37.女贞子树上的“居民”

黑蹼树蛙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栖息在海拔1000米的热带雨林中,在干旱季节就来到森林中生活,到了雨季则会出现在水塘附近的灌木丛、草丛上,甚至还会在公路上活动。

黑蹼树蛙成体细长而有些扁平,雄蛙的长度要小于雌蛙的长度,雄蛙体长在69毫米左右,雌蛙约83毫米。头宽,鼓膜圆,舌梨形,后端缺刻深;瞳孔平置。

前肢较长,体背皮肤平滑,体侧、胸腹及股后满布小圆疣,股腹面小圆疣间杂以较大的圆疣;四肢有绿色横纹,瞳孔暗褐色。

每年的6月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主要在女贞树以及其他阔叶树上能看到它们的卵泡。

38.你见过宝兴泛树蛙吗

宝兴泛树蛙分布在我国的湖南、云南、四川一带,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静水坑等地。

宝兴泛树蛙身体肥硕,头较宽,雌蛙体长67毫米左右,雄蛙略小于雌蛙的体长。雌蛙的吻端高而圆,雄蛙吻端斜尖,它们的鼓膜很小但可以很明显地看见。皮肤有些粗糙,背部皮肤颜色是绿色,上有不规则的棕色小斑点;腹面是乳白色或者有一些很不规则的黑点。

每年的4~6月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卵泡是乳白色,隐藏在草皮或石头下。蝌蚪灰棕绿色,杂有金黄色小点,口角两侧各有一条乳黄色条纹。

39.白颊小树蛙

白颊小树蛙的独特之处是眼下方颊部有银白色宽常纹。白颊小树蛙在我国分布在云南地区,栖息于海拔1040米的潜水池塘旁边的树枝上。白颊小树蛙体型小,纤细,体长在26.8毫米左右。

在晚上,叫声就像弹琴的声音,非常优雅。

白颊小树蛙头较长;指较长而扁;舌较窄长;吻尖长,呈三角形;没有犁骨齿;皮肤背面光滑,背部有很小的小黑点;上眼睑有少数较大疣粒;颞褶细而清晰,一直达到肩上方;四肢很细微的小痣粒;前后肢的背面有较大的黑点,全身大部分区域被深棕色浅纹所覆盖;腹面是白色。

产下的卵以堆状分布。

40.小巧玲珑——锯腿小树蛙

锯腿小树蛙的显着特征是前臂的皮肤有锯齿状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