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893300000269

第269章 9 借钱给皇太后

第二篇第二十章9 借钱给皇太后

范蠡因政治原因而离开越国,他凭借着一叶扁舟,历经无数艰难和险阻到达齐国海畔。他给自己改名为“鸱夷子皮”。

在这里,海盐成为范蠡最大宗的商品之一。大海无垠,晒盐、煮盐的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拥有鱼盐之利”是这片土地最出色的地方。在神州华夏,诸侯各国之间,范蠡的盐业市场很快就打开了。一天下来,在一家人收拾完盐场后,范蠡擦了一把汗,看着晒成的盐堆成了一大堆,亮晶晶、光闪闪的,他舒展开了面容,捋着胡子,笑了。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海,给了人类无数的恩泽,海中有鱼虾、海带,能让人食用养生;无边无际的海水可以煮盐,内地食用的盐无不出自海畔。而且,大海能行船,交通便利,与各国间的交易自不成问题。常言道:天能生物,地能载物,人乃万物之灵。凡能成就事业者,非得天时、地利、人和不可,而范蠡在齐国占尽了所有各项。

范蠡非常善于思考,总结出很多经商之道,其中一大重要思想就是“农末兼营”。

除了贩卖鱼盐之外,范蠡还聘请了木工、丝工以及一些各具专长的男女奴仆,并把他们分成多个不同工种的小组。女仆主要负责桑麻纺织,由西施监管,男仆则负责耕种、渔猎等,由他自己和儿子统率。他们先后建造了房舍、粮仓,开垦了农田,并在山坡上种植了桑树,开辟出了一大片桑园。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贫困的海滨之地,很快就建立起了一个集农、工、渔、商为一体的海滨大家园。

自从家园建好之后,范蠡便带领家人及奴仆到附近的蓬莱及齐鲁以东各地考察年景和商业贸易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那里的社会现状、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物产、物价、商品产地及供需量。回到海滨后,他根据在各地掌握的市场信息,把自家生产的各种皮货、绢、纱、绸、缎、食盐等,用车运往各地销售。

说起做蚕丝生意,其实范蠡很早就有这个念头。因为生在楚国,他自然不会不知道浙水生丝的好处,也不会不知道生丝生意有钱好赚的道理,只是此前他没有资本和条件来涉足这一行。在一次浙水旅行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做蚕丝生意的决心。

旅途中,朋友与他在船上的一席交谈,使他大开眼界,他细致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养蚕缫丝的常识,比如土法缀丝是怎么回事、丝分三种等。并且他也知道了专做生丝生意的茧行、丝行的一些门道,比如带了现金到产地去买丝的人叫“丝客人”,生产地开丝行收购新丝,从中取利的人叫“丝主人”,在当地买丝用的小户叫“用户”,专做中间转手批发生意的叫“划庄”等。

除此之外,他还知道了做丝生意其实也没什么深奥的诀窍,归根到底是,一要懂得丝的好坏;二要懂得掌控蚕丝市场的行情。虽然丝价每年有起有落,但最有赚头的就是收购当年的新丝。在当时,丝价的行情多半都是人为制定出来的,价格的起落往往掌握在几个大户手里。比如主要做蚕茧生意的茧行,同行有“茧业公所”,新茧上市,哪一天开秤收茧,哪一天封秤停收,甚至蚕茧价格,都是同行公议,不得私自变更。蚕家出卖蚕茧,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价格。对于这些,范蠡相信自己无疑已成了一个行家。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范蠡马上在浙水一带开了一家丝行,自己做起了“丝客人”。在这里,范蠡一家一天到晚劳作忙碌,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经过无数个风雨黎明、无数个沙舞黄昏和不眠之夜的苦心经营,几年的时间,范蠡就在这茫茫无边的浩瀚大海之畔,积资达数十万,成为当地的巨富。再加上范蠡向来怜贫恤苦,仗义疏财,所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置业奇才鸱夷子皮”的美名就这样传遍了齐国大地,他的事迹还被一些艺人编成了《鸱夷》十篇来歌颂。

财富精点

聪明的商人总能将他们的智慧与外界优势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也是他们总能立足于制高点的关健所在。立足当地,善于发现优势,正确运用地理条件,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