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对传统的书院制度的借鉴。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大量采用学员自学讨论与教师启发式讲课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互助相结合等教学方式,注重自由研究和学术交流。在根据地的教材编写中,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教材的优点。如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识字课本就是利用了《三字经》、《杂字》等传统识字教材的形式编写的,书名叫《边区民众读本》,内容分《抗日三字经》、《实用四言常识》、《新五言杂字》三部分。由于以传统教材的韵语方式来编写,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所以广泛流传,深受群众欢迎,有力地推动了群众识字运动的开展和教育的普及。类似的教材还有《新千字文》、《日用杂文》、《庄稼杂字》等。
综上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本土化的创造性成果,它既充分吸收了以苏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教育,同时也批判借鉴了国统区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在革命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探索和形成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切为战争和革命斗争服务;以及干部教育、群众教育重于普通教育等特点和经验,既有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合理内核和生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战争环境,有着种种局限和不足。如在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上的一些“左”的倾向,在处理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上的一些偏差,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和学习苏俄教育经验中曾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做法等等,这些都是应该总结和记取的。总之,革命根据地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强调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我们今天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之所以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指导思想,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思想学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立场、观点、方法论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和社会制约,深入了解并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导入中国及其本土化的进程,分析其特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习本章内容,须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导入的主要途径、基本内容和特点,尤其是作为导入主渠道的苏俄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杨贤江作为近代中国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中的本土化实践,尤其是这一革命教育模式所体现的鲜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遗产,为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探索中国的新教育发展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文献:
1.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联书店1979年版。
2.王焕勋:《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3.张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厉以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北京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5.陈桂生:《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6.韩作黎、欧阳代娜:《延安教育研究》,文心出版社2003年版。
7.赵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8.何柯可:《徐特立教育思想探析》,西苑出版社1999年版。
9.李国强:《中央苏区教育史》(修订本),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日〕后藤延子:《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12.贾立臣:《陈独秀思想发展轨迹》,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
13.李惠林、张向新:《试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14.赵伟:《试析<;共产党宣言>;中的教育问题》,《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5.吴汉全:《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6.黄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17.陈增辉:《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8.文君:《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2期。
19.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安徽史学》2000年第4期。
20.王素莉:《在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6期。
21.周光礼、刘献君:《从“西学东渐”到“以俄为师”——百年对外学习的哲学反思》,《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2.于洪君:《关于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者和青年学生赴苏学习的几个问题》,《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8年第6期。
23.张静如:《论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
24.祁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5.周谷平、徐立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历程初探》,《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26.周谷平、代尼娜:《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7.周谷平、孙秀玲:《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28.张洪祥:《五四时期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南开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
29.刘宏:《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引进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河北学刊》2001年第6期。
30.周谷平:《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31.李磊明:《杨贤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32.李剑萍:《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中国的形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33.周谷平、冯秋香:《杨贤江与苏俄教育的导入》,《教育评论》2003年第4期。
34.张孝亮:《陕甘宁边区教育基本经验初探》,《教育研究》1982年第7期。
35.刘皑风:《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教育》,《教育研究》1987年第11期。
36.陈祖怀:《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特色论》,《史林》1995年第2期。
37.高华:《试论延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38.强海燕、田建荣:《延安时期高等教育及其影响》,《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39.周谷平、袁玉华:《借鉴、融合与创新——革命根据地教育模式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0.周谷平、叶志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思考题:
1.概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导入中国的主要途径、阶段和特点。
2.评析“以俄为师”导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3.简述李大钊、陈独秀等我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导入的历史贡献。
4.评述杨贤江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形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5.评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
6.评析革命根据地教育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
7.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对我国当代教育理论构建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启示和借鉴。
经典选读
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
陈独秀
(1923年)
我们一方面天天骂军阀官僚包办政治败坏国家,一方面却又天天主张我们不干预政治,这种思想是何等矛盾!中国社会向分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士人(教育界属之)说:我们只要专心办学求学,不必问政治;农民更在那里睡觉,连政治这个名词还不大知道;工人说:我们只求改良生活,我们不愿干预政治;商人也说不谈政治。好了,士、农、工、商都不问政治,有个国家又不能没有政治,如此政治只得让军阀官僚来包办了。因此,我们敢说:中国政治坏到现在这样地步,不是军阀官僚自己要包办政治的罪恶,乃是士、农、工、商都放弃责任而且忍心害理的主张不问政治,甘心让军阀官僚包办的罪恶。单就教育界的士说,政治不清明,财政紊乱,教育费无着,你们如何能办学,求学?于是你们妙想天开的说:教育独立,不问政治。我现在要问:所谓教育独立,是不是离开社会把教育界搬到空中去独立或是大洋中去独立?我又要问:若只是主张教育经费独立,在这种军阀横行的政治之下,政府指定之独立的教育经费有何力量可以保证不被军阀拿去?若无人圆满的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希望“教育独立,不问政治”这种毫无常识的话,勿再出诸知识阶级的教育家及学生之口!现正有些人对于学生请愿被殴风潮又说:我们只主张教育独立、司法独立及驱彭,不干预政治。其实教员学生除了教书读书以外,出来主张教育独立,主张司法独立,主张驱彭,也都是些政治运动了,还说不干预政治,真是掩耳盗铃。亚里斯多德说得好:“人是政治的动物”,除非不是人,那能够不问政治!“不问政治”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