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8932000000005

第5章 基本问题分析(1)

“个性化校园建设”和“品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阶段的研究重点。个性化校园是始端、是基础,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和精神理念。而镇中品质教育则是个性化校园建设基础上的经过不断的行动反思后的进一步延续、深化和升华。本章主要对个性化校园、镇中品质教育的若干理性认识问题进行了界说和论述。可以说是镇中个性化办学的理念系统,是服务于工作实践的指导纲要。

一、核心概念阐释

本课题研究涉及较多的具有独创意义并体现高中教育最新发展趋势的概念,如“文化特质”、“弹性管理”、“教育自觉”、“和谐教育生态”、“管理自觉”等,我们都对它们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较为深入的解读,在这其中,个性化校园、学校文化特质、品质教育是三个最为核心的概念,统领着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一)个性化校园

个性化可视为一个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每个高中学校在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都必须作出工作行为上的调整与转型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日益增强的需求。镇海中学个性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在面临新的时代背景、教育背景,特别是面临生源、师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等一系列新的发展困境的一次主动应对,是一次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的自我审视、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镇中个性化校园建设实质是学校文化的继承、创新与超越。与传统的校园文化概念相比,镇中个性化校园是一个相对综合、宽泛、多极的系统,涵盖了基于文化特质的学校生活的全部,是一个融合了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在内的综合性发展共同体,也集中体现了镇中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来独特的办学理念、理想目标、校风校貌、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师生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以及学校精神等。个性化校园建设的最高指向是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丰富、规范、优化、提升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从而为学生及老师提供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进而促成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高水平差异发展。

至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要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首先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指学生基本素质养成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是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二)学校文化特质

特质一词最早产生于心理学,特质理论把特质(trait)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通俗来说,特质便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本研究将心理学、领导学的特质术语移用到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领域,我们的移用逻辑是,如果说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那么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组织具有一定倾向性、较为稳定的外显行为及其内在品质的总和,它也同样具有表征其区别于其他组织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特质,如同心理学家对特质理论有多种的分类和解构,学校文化特质同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层次来定位,定位后的文化特质就是我们认识、解析、评判或者建设学校文化的基本单位。

概括而言,学校文化特质是呈现某一学校组织整体文化风貌,表征某一学校组织整体文化特性和品质的位于同一层次或层面的基本元素(因素),这些特质渗透于组织所有的人、事、物,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三)品质教育

品质教育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其中“品质”两字是形容词而非名词,它是对一种特定教育形态质量的描述和修饰,合起来看,品质教育不是指“思想品质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或“心理品质教育”等,而是指“有品质的教育”或“高品质的教育”,它是学校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新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品质教育重在营造和谐教育生态,重在实现师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具体来说,学校要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将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置于一种符合规律的、爽心悦目的、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同时,要在制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发展观等各个方面都怀有对人的个性、人的差异的由衷尊重,千方百计创设学生个性化成长、成功的空间,发现和成就每个人的独特性,努力使学生成为完整的、健全的、和谐的、充满个性的人。

“品质教育”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高中新课程精神要义的理解与把握,是基于我们对传统课程背景中“同质化教育”的审视与反思,也是基于确保学校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发展与卓越的需要。我们力图超越“同质教育”,力图超越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的“升学模式”或“应试模式”,实现学校整体办学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公众对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丰富多样、可选择性强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镇海中学的“品质教育”是一项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系统探索与“品质教育”价值观相匹配的办学理念(教育哲学)、校园景观、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学校文化、教育科研等,形成具有鲜明镇中特色的品质教育体系,营造优良和谐的教育生态,促进师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凸现学校在高中新课程下的办学新内涵、新成就、新特色、新品牌。

二、个性化校园建设概论

个性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可以采用多种战略运作方式,当前不少学校在创建各种类型学校时一般都采用归纳式或演绎式,无论前者后者,之前的规划、设计、执行都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首先选取适切的文化特质以明确学校文化的价值定位,然后规划出相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框架并付诸实施,属于典型的演绎式。在文化特质的择取时我们全面考虑了学校优良的文化根基、教育本质规律、时代发展要求等因素,最后确定为“人文、和谐、自主”三项。这三项文化特质与学生的和谐发展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对应关系,有利于实践操作时比较明晰地展开演绎分解,有的放矢,顺利实现既定的纲要性目标。最重要的是,学校文化特质的确立实际上是学校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特质即为学校的价值取向,为个性化校园建设的灵魂,统帅着个性化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体现了这项工程并非拘泥于经验与现实,而是具有了相当的前瞻性、整体性和高远开阔的视野。

“人文光芒的照耀、和谐境界的追求、自主精神的张扬”是学校师生秉持的带有理想色彩的对个性化校园的一种形象描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创造人文精神深厚、文化品位高尚的学校生活,创造合规律、合审美的学校生活,创造主体意识强烈、创新氛围浓厚的学校生活为三条实践主线,创造性地运用了“模块化”策略,以模块为研究和行动单位,创建了模块层级和模块链,在多层级、多序列、多向度的模块生态交互和有机整合中初步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实体。“人文、和谐、自主”这三项学校文化特质渗透到包容了镇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在内的综合性学习共同体中,使学校文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层面、各个形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焕发出全新的光彩,拓展了优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为学生及老师提供了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大大提升了学校生活品质和师生生命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学校文化特质全面融入、改造、优化学校生活需要有效的机制和策略。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全员创建”的管理机制,运用了活动设计、细节开掘、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等策略,特别注重各种高质量载体的创设。从而确保了文化特质融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效度。此外,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在不断丰富、培育模块群的同时,十分注重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集中优质资源,巩固原有优势模块,开辟若干重点模块,使这些模块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内在功能和示范效应,带动其他模块的生成、发展、融合,整个校园生活因而也呈现出亮点纷呈、活泼生动的局面。以下是实践框架和一些主要的模块单元。

(一)人文光芒的照耀,旨在创造人文精神深厚、文化品位高尚的学校生活

镇海中学致力于创造一个丰富的校园人文世界,给师生特别是学生以鲜活的人文精神滋养。首先,我们把实践教师人文管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作为突破口,因为这决定了其他方面,而且体现了镇海中学校长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中的人文取向。其次,我们通过实施“书香校园工程”,“深化校园文学建设”以及社团、媒体、活动的注新求变营造一个丰富的校园人文生活背景。此外我们还深度开掘了学校原有人文历史景观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校园新的景观建设中也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文取向。主要模块包括:①人文物质环境的创建。爱教基地和人文历史景观建设。②教师人文精神的强化。教师人文管理、教师人文素养修炼、教育教学人文性评价体系。③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历史教育、人文寄语系列、学生文化论坛。④人文活动环境的创设。经典阅读工程、校园文学工程、缤纷社团工程、校园媒体工程。

(二)和谐境界的追求,旨在创造一种合规律、合审美的学校生活

主要是将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置于一种基于合规律的爽心悦目的平衡状态,让学校生活远离粗放、简单、机械、刚性、硬邦邦,而是精致的、审美的、爽心悦目的、温暖的、能给人无限想象、享受和怀念的。我们以自己的理念、通过传统的更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与载体使人与物质环境(包括人文历史景观、现代化设备设施)、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生生、在校师生与校友、师师、教师层与管理层)、教师工作制度、教育教学模式等达到了一种校本意义上的和谐,不仅生发了巨大的教育教学合力、教育意义和文化力量,而且师生对“和谐”产生了欣赏、崇尚的积极态度。主要模块包括:①人际环境的和谐。

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同质行为的形成。②物质环境的和谐。崇尚环保、绿色、生态、审美、伦理、富含教育意义。③校园制度环境的和谐。力求严谨与灵活的统一,规范与个性的统一,放而不乱、抓而不死、管而不僵。④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和谐。着力体现“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重全面”的风格。

(三)自主精神的张扬,旨在创造一种主体意识强烈、创新氛围浓厚的学校生活

致力于创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学校氛围,从而能够激发师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激情和自主潜能,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为此,镇海中学着重在个性化校园建设中开辟、更新了不少载体: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科技创新和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和竞赛辅导、创新理科实验班级的教学与管理、校园网络生活、活动社团的自主开发以及“追求卓越”的校园氛围的营造。主要模块包括:①追求卓越、勇于超越校园氛围的营建。学校精神的初步凝练、梓荫风采系列、镇中之星系列。②科技创新和研究性学习。五维一体运行机制。③教师主体精神的张扬。名优教师工程、教师成长论坛、教学个性的保护、教师网络社区。④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

学生系列自主活动的开发、网络论坛文化、学生个性化成材机制、场线结合教学策略。⑤学校自主性的追求。学校形象的设计与推介。

三、镇中“品质教育”界说

品质教育是镇海中学在个性化校园建设阶段性课题成果基础上着力构建的适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优质教育体系,我们从三重内涵、三种策略、五种价值取向、五大立校基石、五条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对镇中品质教育进行了初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