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8931700000016

第16章 爱有哪几种?(7)

竺可桢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在他的“教授治校”思想指导下,他聘请到许多中国著名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家为浙大教授,例如物理学家胡刚复、王淦昌、束星北,化学家李寿恒,生物学家贝时璋、罗宗洛、谈家桢,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气象学家涂长望,电工学家王国松,经济学家严仁庚,文学家梅光迪,美术家丰子恺,国学家马一浮,农学家吴福桢、蔡邦华、陈鸿逵等。在这一批中国第一流教授的积极参与下,浙大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个地方性大学跃升为全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受英国文化协会派遣,来到贵州遵义、湄潭的浙江大学考察,对浙大的教育和科学成就大为赞赏,称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浙大的规模在困难中不断扩大,开始西迁时是800多学生,1946年返回杭州时增至2264名学生。竺可桢在领导浙大13年间,始终如一地关爱学生。他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关心学生在险恶环境中的安危。1942年,学生为抗议国民党高官孔祥熙一家的腐朽而举行游行,竺校长劝阻未成,在游行时,他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保护学生。1947年浙大学生会主席于子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在狱中被杀害。竺校长不畏威权,坚持正义,维护了于子三的坚贞人品。竺校长的立场赢得全校师生的尊敬。

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13年期间,所表现出的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全校师生的热爱,不仅使浙大师生们深深感动,也为中国的教育史留下珍贵的篇章。

下面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盖茨于1955年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竺可桢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有学者的风度和贡献;盖茨虽然也考人哈佛大学,却不到两年,就自动退学了。盖茨尽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与其说他是一位学者,不如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热爱自己所创建的事业——微软公司,就像竺可桢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一样。

盖茨的中学时代,当时使用的计算机是像冰箱那样的很笨重的机器,价格昂贵。盖茨所在的湖滨中学,买不起计算机,只买了一台可用于输人的电传打字机。盖茨对数学很有天赋,刚进人中学,他就对计算机着了迷。他和几个同样人迷的同学就为学校设计了课程管理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的神秘激起了少年盖茨的狂热和迷恋,每天一早,他就来到学校图书室,捧着计算机书籍狼吞虎咽地读。对计算机科技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贯穿于盖茨的一生。

盖茨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盖茨自幼不愁生计,但是他却从少年时起,就对赚钱极有兴趣。他在中学时,就通过编辑计算机程序而赚得了免费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中学毕业后,他对朋友哈克斯说我要在25岁前,赚到第一个100万美元。”哈克斯很惊讶,他感到盖茨将100万看成一个小数字。

刚进人哈佛,他就和他的好友保罗·艾伦创建了他们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交通数据公司,对外接受业务。他们密切地关注计算机科学的最新进展。1974年英特尔公司推出高性能的8080微处理器,盖茨和艾伦预见到计算机进人家庭的时代即将来到。为了不错过这个伟大的时机,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两人全力以赴办好公司;尽管盖茨的父母都竭力劝阻盖茨,希望他不要轻易放弃别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学历。

盖茨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人生旅程。

1975年,他的交通数据公司为施乐公司的阿尔托计算机(Alto)编写了第一个BASIC语言。BASIC语言,由于它简明、易懂、易学,后来成为微软公司一系列应用软件的基础;它以及它的派生语言,成为世界范围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的基础。

开始时,盖茨和艾伦将BASIC语言与埃德。罗伯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合作,依托后者的4K存储器销售BASIC软件。但合作不理想,盖茨与艾伦意识到:软件必须成为独立的产品。在1975年,他们共同创建了微软公司(Microsoft)。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美国生产大中型计算机的巨头企业,它的产品占有计算机市场的2/3份额。20世纪80年代后,微机(即个人机)兴起,IBM决定开创自己的微机产品。他们见到BASIC语言的优越性,愿意与微软合作。盖茨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购得86-DOS的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微软开发出可以应用于微机的MS-DOS。盖茨与IBM签订了合同,将MS-DOS操作系统,与IBM的微机捆绑销售。随着IBM微机的销售的不断扩大,微软不仅获得了巨大收益,并且成为PC软件领域的领导者。

1986年,微软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开盘价是25.17美元。一年后,涨到90.75美元。31岁的盖茨成为亿万富豪。

1990年,微软开发出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操作系统——视窗(Windows),引起世界性的轰动。Windows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软件。1995年8月25日,微软推出Windows95,盖茨耗资5亿美元作宣传广告,全球当天销售100万套。

盖茨虽然非常有钱,但并不看重个人财富,他乐善好施,经常以巨款资助慈善事业。1993年他到非洲旅游,路上见到许多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他决定拿出9400万美元建立慈善基金,以帮助这些贫困孩子。2000年,他正式以他和他妻子的名义,建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为该基金会捐了巨额资金,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基金会。盖茨说财富并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支配它而已。”他在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他退休时,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子女。

竺可桢和盖茨都是有很高社会声望的著名人士。那么,对事业之爱,对普通人来说,有意义吗?

是的。任何岗位的普通人,都可以树立自己对事业的爱。

李振华是一位普通教师。他1936年出生于南京,父母都是教师。他自幼就立志当一名教师。1952年,他如愿考进了南京师范大学。1953年国家号召城市大学生到落后农村支持教育,他立即报名,来到偏僻而贫困的山东省山区——沂源县。他在城市吃的是大米,现在要吃难咽的地瓜、煎饼;晚上在教室中用石头架起的床上睡觉,在漆黑的夜晚听着狼叫。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56年,直至退休。他培养出一万多名学生,其中几千名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他每个月都在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几十年来总共捐助了45万元。

许多调皮的学生,都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变为品德良好的人。他培养的一万多名学生中没有一个犯罪的。他的理念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他的一生都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

他的奉献得到当地广大人民的赞誉。乡亲们自发地为他树立了一个汉白玉头像。他也被评为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从竺可桢、盖茨和李振华的事迹,我们可以对“事业之爱”有以下理解。

(一)事业之爱是人生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具有热爱,必然会激发他的热情和才智。他会为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付出他全部精力,必要时作出牺牲。

抗战开始后,竺可桢带领浙大全校师生西迁,1938年在江西吉安,竺可桢次子竺蘅和爱妻张侠魂,均因患痢疾而去世。如果竺可桢留在杭州,不参加西迁,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可能避免失妻丧子的悲剧的。而竺可桢在个人最大的悲痛中,继续领导西迁。这就是一种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力量在推动。

(二)事业之爱往往与一定的事业领域(单位或专业)相结合。

竺可桢对教育事业的爱是与浙江大学相结合的,他对科学事业的爱集中在气象学和地理学领域。盖茨的爱就是倾注于他所创建的微软公司与计算机软件事业。李振华的爱则倾注于他所工作过的几所中学——韩旺中学、张家坡乡中学、城关二中。这几所中学都是沂源县条件最艰苦,或学生素质最差的学校。

事业之爱的这个特点,与对大众之爱、对祖国之爱有所区别。但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单位或专业的爱,而体现了对大众的爱和对祖国的爱。

(三)事业之爱的功利性。

有个人的功利,也有事业的功利。

对事业之爱,并不是不讲功利。盖茨从少年开始,就十分重视赚钱。他将微软公司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是有强烈的功利企图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往往十分注意软件行业中其他公司的进展,并力图使自己公司产品能胜过对方。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追求本单位、本企业的功利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财富,追求个人的功利,也是无可厚非的。盖茨虽然不喜欢名牌,不雇佣私人保镖,但他在事业成功后,花了400万美元,买下30英亩土地,建设了自己设计的房子,有游泳池,有小电影院,有可以储存一万多册书籍的图书室,还有集音乐、音响、影碟于一体,用计算机控制的电视屏幕。

但是,与事业的功利相比,盖茨个人的功利是很微小的。盖茨捐助慈善事业的基金有580亿美元之多,他的住宅开支只占他捐出资金的万分之一。

中国普通教师李振华,他多次放弃调到城市的机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自己微薄的工资中,还要拿出一部分,长期地资助贫穷学生。出于对于教育事业与学生的热爱,他的高尚精神不能不使人们肃然起敬。

我们万众一心!(祖国之爱)

新华词典对“祖国”的解释是:“自己的国家”。一般来说,祖国就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国家,有时是指他父母或先辈出生和成长的国家。“国籍”,在法律上有严格规定,一个人一般只有一个国籍。但“祖国”,法律上并没有严格规定,它更多是一个感情上认同的称谓。

对于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国家,会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这就是“祖国之爱”。

为什么会有祖国之爱?

因为祖国与每个人的许多方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就是他的故乡。故乡的山水、草木、风景、房舍,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和老师,都是他最早的回忆,是他人生的开始。他学会的语言,认识的文字,都是祖国的文化。父母和老师给予他的教育,是祖国的道德传统。他的衣着和饮食,他一年中过的节日,都是祖国的风俗。……总之,不但他身上流的血来自祖国(父母与祖先的遗传),他成长所得到的一切营养,也全都来自祖国。因此,人们会像热爱自己的母亲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祖国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是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推崇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祖国之爱。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早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相当于宰相),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他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当时秦国企图侵犯楚国,他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以楚国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联合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设计陷害屈原。秦国派出张仪来到楚国,离间楚国和齐国的联盟。郑袖等无中生有地诬陷屈原收受张仪的贿赂,使怀王对屈原不满。张仪欺骗怀王,说秦国愿意让出六百里的土地给楚国,怀王轻信谗言。屈原力谏怀王不能轻信,但怀王却将屈原驱逐出楚国国都——郢都。屈原在极度悲愤中,写出著名的爱国诗篇《离骚》、《天问》。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怀王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屈原赶回郢都,力劝怀王不能去。怀王还是去了,结果被秦国扣留,虽一度出逃,但还是被抓回,最后死在秦国。

接位的楚顷襄王,听信郑袖、子兰等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将楚国的宗庙和陵墓全毁了。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人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诗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和知识分子。

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爱国志士。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1103—1142),在北伐胜利后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南宋后期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被元军俘虏后,在监狱中写出了感动天地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清代抗御英国输人鸦片的爱国政治家林则徐(1785—1850),遭到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往伊犁。当他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诗句。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志士的事迹和激励人心的爱国诗篇,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当代,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