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8930100000084

第84章 新闻评论(2)

【例文14】

改革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人民日报社论

党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再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形势,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做好当前的工作,十分重要。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关系我们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进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宏伟的,但还只是第一阶段的目标。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在下个世纪的前半世纪接近或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都有赖于改革的成功。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以至下一个五十年奠定一个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我们深刻地认识改革这个大局,自觉地使自己的工作服从这个大局。

最近中央强调对共产党员、全国人民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有人觉得似乎改革要“收”了,不搞了。完全不是这回事!我们讲理想,讲纪律,是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严格遵守国法和党纪。整党也好,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也好,都是为了保证和促进改革,怎么能认为是“收”呢?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至今九个月了。实践证明改革的路子是对的。曾经出过一点问题,很快得到了控制和纠正。目前改革的势头很好。今年的价格改革议案已经陆续出台,执行比较顺利;工资改革议案正在实施;农村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伐。总的情况,比预想的还好一些。势头好,就要坚持下去。即使遇到一些风流,也要坚持下去,否则下一个十年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希望。改革有个时机问题。时机选择得好,事半而功倍;时机不好,事倍而功半。这是外国的经验所证明了的。现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很好,是改革的“黄金时代”,决不可以错过这个有利时机。

实行改革、开放、搞活,难免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利要比弊大得多,最大的益处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不会因噎而废食。我们共产党人也不会因为有一些消极影响,就放弃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走回头路,前途绝不会美妙。消极因素肯定会有,无须奇怪,更不必惊慌失措。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特别是抓好党风,消极因素是可以抵制和克服的。

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样一件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只要在指导上不犯大的错误,是肯定会成功的。我国的农村改革,有些地区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我们按照实际情况一一加以解决,三年就大见成效。城市的改革,情况更复杂,问题会比农村多。但是我们毕竟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又采取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谨慎态度,经过三年到五年,也一定会大见成效。我们对改革的胜利充满信心,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1985年7月20日)

这篇评论是一篇理想性、政治性、现实性和指导性意义很强的评论,虽然已经过去25年了,但至今读起来仍具有实际意义。评论的最后一段话指出:“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样一件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只要在指导上不犯大的错误,是肯定会成功的。”这是至理名言,至今不废;再过25年亦要不断改革,改革、改革、再改革!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新闻评论的结构,通常可以分为标题、正文两部分组成。短的评论,如编者按,也可以不加标题。实际上如果在评论的正文之中再按引论、本论、结论三个组件来看待,它不仅同任何一种议论文没有原则区别,就是和它相近的述评也基本一致。

一、标题

评论的标题,主要用来规定论述的范围,或者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揭示文章的主要倾向,以简短明了者为多,通常以质朴率直的文字点出题旨,不尚曲折委婉。例如本书提到1978年《光明日报》刊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一个非常简短、朴实、准确的简单句,一句话点明了该文的题旨。

二、正文

正文分别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 又叫绪论,是文章的开头。一般开头用:(1)提出问题;(2)推出结论;(3)或简要地提出问题及推出结论共同作为开头等。当然,也有用记叙文的开头,如叙述一件事实、故事、引语之类作为引论的。但归根到底引论还是应该引出论点来的,使用文学方法无非为了评论生动别致。

引论的要求应该简明,尽快切到主题上去。如李斯《谏逐客书》一开头就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话单刀直入,指出“逐客”的错误。其次要尽可能新鲜,不落俗套。

2.本论 本论是评论的主体,通常在形式上处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本论担负着阐述论题,反驳论敌的主要任务。

评论的本论,基本上采取并列式(横式)、纵深式(纵式)或纵横交叉式三种结构方式。

(1)并列式结构。在中心论题确定之后,根据问题的事理再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每一个分论点分头证明中心论题的一个侧面,然后综合起来论证中心论题,做出结论。

(2)纵深式结构。这是在中心论题确定之后,根据客观事实的因果逻辑,划分为几个互为因果的分论点;也就是说,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从一个由头开始,依次纵深分析下去,就可以完成对中心论题的论证,推出结论。

(3)纵横交叉式结构。文章是千变万化的,上述并列式结构和纵深式结构是反映事物的基本形式,也是思维一个论题的基本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并列式和纵深式交叉的结构形式,也是经常看到的写作形式。总之,结构形式问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点是一句话,即文章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本论结构。

3.结论 评论的结论出现在解决问题之后,一般处在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如引论部分已出现)相呼应。它的任务是综合本论各点并集中推出结论,借以引起读者重视。

结论并不等同于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最末一段话,可能是结论,也可能超出结论。如结尾和结论相一致,综合本论的论点加以集中表达,则结尾即是结论。如结尾超出本论另提别的问题,或推出未来设想、打算之类,或以号召、鼓动之词等为之,这属于“锦上添花”,添不好则是“狗尾续貂”了;因为本论当中已经把提出的问题分析过了,解决妥了,再嗦就没有必要。

结论的要求是:简短干净,语调坚定;照应引论,首尾圆合。

第五节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领

一、针对性强

评论针对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褒贬,及时引导,而不是坐而论道,言不及义。它或者针对社会上的某种倾向,提醒人们注意;或者针对工作中的种种弊病,要求加以克服;或者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给予正确回答;或者针对陈旧落后的观念,冀人弃旧图新;或者表彰新生事物,引起人们关注;或者揭示腐败现象,使之无处遁形。总之,它能起到扶正祛邪、兴利除弊的作用。如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发表在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查处大案要案的关键时刻,全文仅140字左右,字字语无虚发,命中要害,对有人重重设置的阻挠案件查处的障碍,起到了摧陷廓清的作用。文章很短,不妨一读:

“今天本报又公布了两份重要案件。坏人受到揭露处理,这很好。/有些问题群众看得很清楚,干部也有很多议论,问题的性质已经非常明白,但是就是处理不下去,而且长期处理不下去。为什么?/一、是自己屁股有屎;/二、是派性作怪;/三、是软弱无能。/还有什么呢?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主要是这三条。/你这个单位的问题长期处理不下去,是什么原因,算哪一条,不妨想一想。”

这篇140字的评论,只能算不能再短的短评,但它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之所以长期处理不下去的四个原因,号召大家“想一想”。文短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