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8930100000023

第23章 通报 议案 报告请示 批复 (3)

四、议案的写作要领

1.文短意长,重在请求审议和通过批准 议案本身比较简括。一是要说明为了什么目标而需要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某项议案。为此应该简明扼要地陈述各种理由,以使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充分理解审议通过该议案的现实必要性而予以审理。二是要对送审议案的附件产生的过程、程序和结果作简要汇报,请求同级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给予审议通过批准。这样的议案类似一份简明的“报告”,只是它引出的结果是某项具有法规意义的正式文件之通过、颁布和实施。

2.焦点在附件 议案本身的文字简短,含义单纯,结构单一;但作为附件送交审议批准的事项,却是十分重要的审核焦点。因此,事前要集中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精力于附件的调查研究和撰写;因为正是这个附件的内容才是议案所要关注的焦点,是同级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所要审议通过和批准的。所以附件之于议案,实际上是它的真正内容。而对议案的内容,一定要严肃研究,过细斟酌,务必求其全面、完善,并且做到三个“确”,即明确、正确、准确。也就是:观念、态度、视角要明确;观点、意见、办法要正确;概念、词语、叙述要准确。这样的议案至少在写作方面是可以通过审议并起到议政作用的。

第三节 报告

一、报告的作用

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用报告。

报告是一种单向性、上行性、陈述性的文种。如1993年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检查枙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枛等法律执行情况的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1993年5月13日林业部向国务院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反映情况的报告)等。报告是下级机关呈送上级机关的上行文种,是中下级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和部门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

公文报告和非公文文种的一般报告不同。两者最主要的不同是制发机关、报告对象、内容性质和体例规格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必须严格区分。

二、公文报告的分类

1.按报告的性质不同划分 可以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1)综合报告,是指为使上级机关全面了解工作状况和有关情况,由下级制发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

(2)专题报告,是指下级机关为使上级机关了解某一事项或某一方面的情况,而专门制发的不定期或一次性的报告。

2.按报告内容不同划分 可以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和答复(建议)报告。

(1)工作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总的工作报告。

(2)情况报告,是下级机关专门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情况,包括日常工作的新动向、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成果的报告等等。

(3)答复报告,是回复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或就某个问题的询问而作的答复报告。

有一点应予说明:1996年党中央办公厅发布的《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在公文报告里保留着“提出建议”一语。故此至今有的教科书仍有设置“建议报告”一说,亦应视为正确。

而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公文处理办法》的公文报告中没有“提出建议”一语,而是将下级机关所提的建议纳于公文“意见”之中。本书则以2000年国务院的文件为体例,谨此说明。

3.按报告行文目的不同划分 可以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1)呈报性报告,用于单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及答复上级的询问事项,目的是接受上级的领导与监督,其行文并不要求上级的批转。

(2)呈转性报告,国家机关一般不用,在党的机关普遍适用。呈转性报告除了向上级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外,党内文件有的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以请示上级党委审核、批准或批转有关地区或部门执行。

三、报告的体例格式

报告的正文结构,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及尾语组成。

1.报告缘由 它是正文开头。开头主要用概括的文字说明报告的缘由。

2.报告事项 它是正文主项。主项要把有关事项实事求是地申述明白。其中主要是有关工作的主要意图过程、措施、成效或出现的问题。党的机关尚有呈转性报告;呈转性报告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3.尾语 它是正文结尾。呈报性报告通常使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

党内机关的呈转性报告通常使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为尾语。

【例文15】

关于依法清收拖欠银行利息的报告(摘要)

国务院:

当前,企业拖欠银行利息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危害了银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抓紧依法清收拖欠利息,已成为化解金融风险、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欠息基本情况

近年来,企业拖欠银行利息问题日益严重,收息率逐年下降。企业欠息增加,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恶意欠息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具备还本付息能力、效益较好的企业有意逃避付息。据人民银行的典型调查,目前恶意欠息约占欠息总额的20%左右。

企业大量拖欠银行利息,后果十分严重。一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扰乱了社会信用秩序,破坏了银行同企业之间正常的信用关系,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二是占压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影响银行财务状况,削弱了银行筹集资金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三是减少了财政收入,影响财政预算平衡。四是加剧了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二、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收回企业欠息

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依法收回企业拖欠银行利息,严厉打击各种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切实做好清收欠息工作。

(一)落实清收利息目标责任制,加大收息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制定清收欠息的具体目标,确保今年贷款收息率比去年有所提高,并逐步提高到正常水平。要建立健全分行行长和信贷职能部门收息目标责任制,加大收息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各级银行要把收息率作为考核指标,年终根据贷款收息率情况进行考评、奖罚。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对清收欠息工作的指导监督。

(二)建立企业欠息档案和账户查询中心,实行企业欠息大户披露制度。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在当地建立统一的企业欠息档案和账户查询中心。将欠息企业的基本情况输入档案库,并向当地金融机构和经贸委定期通报欠息企业情况。各金融机构要加强计算机联网,强化信贷管理,对欠息企业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防止企业多头贷款和恶意欠息。与此同时,要建立企业欠息大户披露制度。对恪守信誉、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向社会宣传,并在贷款、承兑、贴现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政策。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根据商业银行报送的欠息企业情况,编报当地欠息企业清单,并及时将欠息大户在金融业内部通报,在信贷、结算等方面实施统一的同业限制、惩罚措施。对有还款能力,故意欠息的企业,由人民银行列入《恶意欠息企业名单》,在向经贸委通报核实后发布,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披露;对其中的上市公司,人民银行要向证监会通报。各金融机构对恶意欠息企业,要在对一般欠息企业制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联合停止或收回贷款等形式进行金融同业制裁。

(三)改进金融服务,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与加强清收欠息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做好开户结算、提供担保、要据承兑、贴现、信息咨询、经营决策和完善财务管理等工作。

(四)加强企业信用观念,规范企业转制行为,严禁违反规定减息免息。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规定,履行借款人的义务,按借款合同清偿贷款本息。企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承包、租赁、分立、合资、联营、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途径,逃避银行的信贷监管和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各级经贸委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转制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减免息政策,严禁超越范围减息、免息。任何地方和单位无权自行减免利息。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与各级政府部门加强配合,切实保障银行依法收息和银行债权安排。

(五)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改善信用环境。各金融机构在加强清收欠息过程中,要取得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依靠社会力量,强化收息力度。要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密切配合,对恶意欠息企业联合采取下列措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办企业、不通过工商年检并作出相应的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各级财政部门不予以资金支持;各级外事、公安部门停止审批企业领导人出国出境手续;各级证券管理部门不予批准企业上市,并加强对各上市公司欠息情况的核查,提高上市公司信用度;在分清情况、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各级人事部门将企业欠息情况纳入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开展信用宣传,及时公布守信用企业和恶意欠息企业典型名单,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六)加大对违规欠息案件的查处力度。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下大力气检查徇私舞弊、行贿受贿或经营管理严重失职所造成的欠息、以贷收息等行为,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

人民银行

国家经贸委

一九九九年一月六日

这是一份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呈转性报告。正文的开头简述情况,指明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主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企业欠息的基本情况及危害性;二是提出解决问题、要求及措施(六条建议),这部分是报告的重点。结尾部分提出转发请求。

四、报告的写作要领

报告的写作要求是态度或谦逊、或平和、或急迫,依情而定,但都应实事求是。切忌行文不恭,倨傲失礼;或行文低下,曲为承迎。要结构紧凑、条理清晰;要多用陈述、准确简约的语言。

1.客观严肃,实事求是 公文报告是一种单行性的上行文。这个性质本身就决定了态度必须谦逊,客观严肃,实事求是,规规矩矩向上级写出报告。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四个字。实事求是是要求事实一定要准确,成绩一定不可夸大,缺点一定不可缩小。有问题也不能够夸张,又不可以隐瞒。决不可以只报喜不报忧,也不可以只报忧不报喜。弄虚作假,故意欺骗的行为,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对上级领导机关一定要忠诚老实。又必须明确每一个公文报告都是关系到人民大众的事业。

2.根据报告的不同特点,各制所宜 报告有多种类型,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答复报告都有不同作用和特点。综合报告一般是例行的、常规的、汇报性的报告,因之应按规定及时写出有全局性的、有重点的工作情况。写这种报告强调“按时”汇报的观念,主动争取上级机关的监督和领导。专题报告常常是“因时”的,无先例的,所以要及时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机关的指挥和指示;而把情况反映得越及时、越准确,就越能得到领导的帮助。答复报告是被动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是下级对上级“释疑解惑”的。下级单位应及时把上级询问的事项回答清楚,基本上是“因问设答”、“有问必答”,以利于上下沟通,正确处理问题。掌握三种报告的各自特点和作用,就容易写好。

第四节 请示

一、请示的作用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请示的事项往往是对上级机关文件规定中的某些政策界限领会不深、把握不准,或者是本机关无权决定而必须办理的,或者是有权决定但难以把握与处理的,等等。有的请示对问题已有明确的意见和预案,只需请求上级批准实施即可。

请示与报告是两类不同的文种,不能混淆使用。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行文目的、性质不同 报告属陈述性公文,目的是让上级了解、掌握情况,不要求直接批复。请示属陈请性公文,专为解决某一事项、问题而请求上级审核、指示与批准,要求上级给予批复。

2.内容含量不同 报告可以“一文多事”,而请示必须“一文一事”;否则,往往因为其中某一件事未被批准而影响其他事项的及时核准。

3.主送单位不同 报告因不需批复,可以同时主送几个单位;但请示必须批复,需认准一个单位为主送单位,便于这个单位批复。

4.行文时限不同 报告行文一般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事前、事后或事情进行过程中进行;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绝不允许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