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8929800000006

第6章 网络技术(1)

2.1互联网推动城市信息化

2.1.1网络产生及其发展

1969年,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Systems Development Corpin Santa 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也加入进来,由此形成互联网雏形。之后美国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入,逐步形成范围广大的计算机互联群落,由此互联网初步走向强壮。

1974年,IBM公司提出了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多种异构网络的存在影响了网络互联。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OSI分层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实现对等层通信。这七层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在统一标准的约束下,网络互联发展加快。但是,在网络互联实际的发展过程中,TCP/IP协议因其简化了复杂的OSI七层协议,并且具有较高的互联性能,便逐步成为网络互联的主流协议,到1983年,全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2.1.2互联网现状分析

在40多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发展成就,全球网络资源呈现惊人的几何级数增加,网站数目、域名数量、IP地址数等都呈现了巨量增加。

1.全球网站数

netcraft公司在网站http://news.netcraft.com/archives/web_server_survey.html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11月的调查中侦测到233636281个站点的反馈信息。

2.IP地址数状况

截至2009年9月30日,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量约为2.13亿个,居全球第二位。

3.域名状况

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cn英文域名达到1231.7万个。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网站数目呈现一种几何级数的增长,这种网站的增长方式对于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表2.2中可以看出我国内地以北京、浙江、广东、上海等城市人口相对较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占有的.cn域名越多,.cn域名代表了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方网络化的发展水平。反过来,一个城市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着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该地区的人文生活。

2.1.3互联网促进城市发展

互联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开拓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新渠道,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认识渠道更加多元化。当今,我国正在面临着生活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口会进入城市生活,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互联网络不论从信息共享还是经济推动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信息资源膨胀促进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主要依靠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包括采用各种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高科技对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以及应用的过程。信息化是承继工业化发展之后,转型智能化的过渡过程。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人员成为领导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城市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全社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内容很多,诸如社会生活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办公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商业信息化等。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逐步推广,推动了信息资源的膨胀,加大了信息资源的影响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上一小节的内容可以看出互联网应用指数级的速度扩展,为其信息扩展提供了硬件基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互联网技术不光局限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促进了互联网络规模的壮大。多样化的软件技术,诸如Internet技术、浏览器技术、网页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都促使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膨胀。网络信息呈现一种指数级别的增长,其内容无法穷尽。互联网新项目层出不穷,用户量急剧增加。时至2009年末,即时通信、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网络视频、博客用户规模和行业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另外,各大运营商扩大3G推广活动,预计200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包括2G、3G、移动上网卡等)有望突破2亿人;微博逐步兴起,成为消息迅速传播的工具之一。这些因素更加催化了网络信息量的急增。

2.互联方式多样化促进市民沟通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多样化,沟通速度极其迅速。诸如网络通信工具QQ、MSN有效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网络BBS、贴吧、个人空间、在线聊天室等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网络多种信息沟通方式的存在以及新的沟通方式的不断产生促进了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快城市信息化、知识化步伐。下文通过对微博和交友网站的简单介绍以说明网络用户信息沟通多渠道的特征。

微博成为新兴的即时传播工具,微博用户可以即时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个人讯息和观点也能最快的方式传播。目前国外知名的有Twitter,国内知名的有新浪微博、腾讯滔滔等。微博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平台。微博的影响力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已经超出了传统媒体。微博能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其所带来的便捷性适合广大市民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140字的限制更是简明扼要地表述着创造者的观点,避免了长文所需要考虑的庸常逻辑关系。其“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创造者被更多的人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热情。原创性的特色促使微博成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大源泉,数以亿计的创作者成功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同时,这种随意表达心声的方式促进了市民思想的被关注,对创作者微博的呼应也进一步沟通了市民之间的思想。但是微博也给媒体监管带来重大挑战,在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如何让信息监管、舆论引导一如既往的有效,这成为监管部门的难题之一。

社交网站的兴起也成为互联网络近年来的特点之一。最近的一份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方面,中国用户已经走在了美国用户的前面。在中国正掀起一股社交网站潮流,人人网、51.com和开心网已经将国外的交友网站My Space CN和Facebook CN远远抛于身后。调查发现,中国用户在休闲时间用于上网的平均时间达6.1小时,而美国用户的平均时间为4.2小时,中国用户明显高于美国用户。中国用户的交友网倾向于本土化网站,比如人人网。人人网很像Facebook,也是一开始先受到广大年轻用户的喜爱。在中国,人人网用户占中国宽带用户的23%51.com占19%开心网占12%。这些网站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站。在国内,中国本土的,交友网站已经远,远领先于国际知名的交友网站Facebook和Twitter。交友网站特别是实名交友网站的兴起,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强有力的纽带,由此带动了现实生活人与人沟通的多样化。

3.多种网络技术革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网络购物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C2C和B2C两个方面。据统计,淘宝网2009年上半年交易金额809亿元,家居日用品的网民购买率较高,淘宝网2009年上半年家居日用品销售额排名第一。随着网络购物逐步深入人心,小额支付、价格低廉的日用品通过网络购物销售的走势很好;另外,金融危机加速了品牌厂商的网络销售进程,主流品牌纷纷进入网络销售渠道。网络购物日益呈现生活化的趋势。

根据CNNIC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上半年,淘宝网共有注册会员1.45亿,占全体中国网民数的43%。淘宝网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淘宝网上半年交易金额达809亿元,注册会员达到1.45亿。和去年全年的交易量999.6亿元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今年上半年淘宝每日新开店铺数接近1万,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长一倍。今年上半年每月新加入淘宝的卖家近30万,去年下半年这一数字不到20万,增幅在60%以上。

互联网广告崭露头角,逐步超越电视广告。据美国行业组织互联网广告局(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09年上半年,英国网络广告销售额首超电视,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媒介。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英国网络广告销售额同比增长4.6%,至17.5亿英镑(约合28亿美元),市场份额为23.5%。同期,电视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6.1%,至16.4亿英镑(约合26亿美元),市场份额跌至第二,为21.9%。据广告公司群邑(Group M)的数据显示,近几年,英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比重的增速一直稳居世界前列,互联网普及率同样较高的丹麦,其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仅次于英国。

同时,社交网络也成为广告发布的重要媒介。网络监测机构com Score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社交网站占据了美国显示广告市场20%份额,其中MySpace和Facebook的占有率各为10%左右。过去几年里,社交网络蔚然成风,占据了大量的网民在线时间和网页浏览量。现在每五个网络广告就有一个投放在社交网站上。因为领先的社交媒体能够以低廉的广告成本覆盖大量用户。因此一些广告主似乎迫不及待要在社交网站上投放广告。

2.2网络泛化推动城市信息革命

网络参与者逐步增多,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上网的条件和方式要求逐步提高,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可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进行网络互联。在网络逐步普及推广的大背景下,泛在网络概念被提出并推广。在这种新的信息理念的推动下,相关的技术推陈出新,人们正迎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泛在网络时代。

2.2.1泛在网络理念

1.Ubiquitous Network理念提出

1991年,Xerox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Mark Weiser首次提出Ubiquitous computing(泛在计算)的理念。此后,相关的研究成功不断涌现,比如,日韩衍生出了Ubiquitous Net-work(泛在网络),欧盟提出了Ambient Intelligence(环境感知智能),美国提出了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泛在知识环境)和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等。这些概念演进了泛在计算的思想,泛在计算强调芯片计算的普遍性。而泛在网络思想强调网络应用的普适性。

日韩较早提出了泛在网络的概念,其主题思想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泛在网络强调通信的“4A”特性,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顺.地通信。“4A”化通信能力是UN网络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在UN(泛在网络)之上的各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