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8929100000083

第83章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浙江万里学院的实践(1)

钱国英 马建荣 林怡

摘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能力化的趋势与特征,普通本科院校应确立面向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从教学组织设计着手,创建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专业教育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创新合作性学习、自主式实验、项目化训练和校企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传统本科教育的同质化体系已逐步分化,高校分类、分层培养格局悄然呈现,人才能力化趋势的规格特征和社会对人才的分类、分层培养需求特点必然要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分化。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浙江万里学院确立了面向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晰了“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形成了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从教学组织设计着手,就如何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创建了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创新了合作性学习、自主式实验、项目化训练和校企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格局大变革、大发展中站稳脚跟,形成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内在需求,更是地方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办学职能的根本体现,为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三大教学体系

(一)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规格要求为主线,以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为出发点,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的理论教学设计思路,构建起了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一年级新生实施基础平台教育,把课程分为全校性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平台)、学科教学课程(专业平台),以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坚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设计思路,按照多样化、多层次、模块化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学校一方面注意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课程(环节)(素质拓展课程单列),并在公共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中通过模块化和在必修课程中引入选修机制(如在大学数学、计算机课程、大学物理等公共平台课程中按照专业学科类别实行分层教学)等方式,以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围绕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加强大二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更新,明确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内涵,构建理论教学新体系,努力体现课程现代化、小型化、模块化的要求,减少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注重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探索基础平台课程与市场导向的模块课程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整合化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调整、合并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课程的内容,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我国的入世承诺等新内容,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了课堂讲解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中心,将《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报关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顺序与实际贸易流程一致,避免了内容重复,引导学生学中做,真正教会学生做贸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减少了课内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安排自主学习,也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复合的同时,大三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突出重心下移,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结合,文理复合,理工复合,重视基础与专业为行业服务,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延伸性知识引导。如生物技术专业构架了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开设与行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将专业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的50%设计为与生物制药、食品、现代农业、商贸等行业结合的模块化选择性课程组,突出应用性,使技术应用领域清晰,就业指向明确,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与研究性大学相比,专业基础与专业必修课时比例相近,但课程内容全部体现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四大工程与核心前沿性技术为主,在选修课程中加入行业模块的限选课程组,课程调整率为21%,比学内容的更新率为35%,另增加两倍于必读内容的选学资料;提高集中实践教学比重以增强动手能力。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明确了各专业的基本能力点、专业能力点、行业综合能力点,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课程的学分学时。2000年,规定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占全学程总学分的比例,文科类专业不低于10%,理工类不低于20%。2001年,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提高到了15%。2004年,规定文科类专业不低于25%,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并将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同等对待。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注意与相关课程关联,及时更新实验内容,设置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整合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注重吸收科研的新成果,鼓励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按照“基础—应用—综合—创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思路,电子类专业进行课程的新建和重组,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培养—素质拓展实践”三个模块六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电路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应用性实验以培养电路应用能力为宗旨,要求学生掌握单元电路的设计以及典型集成电路的应用;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及其他工具进行设计的能力,以《电子综合设计》课程为依托,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设计能力的训练;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采用EDA技术、DSP技术等进行研究性质的创新设计实验。从而形成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培养+拓展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性,在浙江省省级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验收中,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设计突出基础技能为专业技能服务,专业技能与行业技能训练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与行业应用性。如生化技术实验内容涵盖糖、脂、蛋白质、核酸和酶等领域,涉及层析技术、电脉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光光度法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等最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分析手段。生物技术专业紧紧围绕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以行业为导向,以最终的人才规格为培养目标,确定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训练的具体内容。对传统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组,增设综合性、自选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建立了由17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如将分析类的实验全部整合到分析实验课程中,检测类的实验全部整合到检测实验课程中,使学生明确每项技能的训练目标。

借助“平台+模块”、必修与选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打牢基础,发展能力的同时实施个性化培养。一方面,要求实验课程要根据相关理论课教学阶段而分段进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又体现统一实验课的阶段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各专业明确四年各时间段、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目标,再分步实施,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层次性。从2002年起步,学校基本形成了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新闻学专业设置了一年级社会调查、二年级新闻采访岗位、三年级新闻编辑岗位、四年级毕业实习综合进行、与就业挂钩的四级次相辅相成、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经管类专业以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打破知识壁垒,跨专业、跨学科、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仿真化设计与设置实验项目与实验场景,构建了由专业基础性实验、技能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实战创新性实验组成的4个层次逐层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形成了“实战驱动、专业协同、合作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特色。其中,博远学生创业公司是由学校投资50万元,实体运作的专门为学生创业实践服务的公司,作为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直接孵化以一定项目为依托的真实运作的子公司,同时定期举办创业策划大赛,优选出一些项目组建模拟公司,此平台使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的实战效果。

(三)明确专业素质内涵,构建素质拓展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神品质、身心健康和延伸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明确专业素质拓展内涵,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构建了素质拓展体系。将素质拓展项目作为课内必修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立足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不仅考虑学生当前的就业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四年的教学组织设计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大一教学注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让他们了解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所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会质疑、追逐兴趣、积极创新,了解能力发展的途径与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