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8929100000141

第141章 发达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与经验——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2)

三、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经验

(一)政府的重视及主导作用

诚如利伍和范.沃特所言:在每一个高等教育系统,政府在计划和协调这个系统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个政府卷入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别。[11]相较于法国、德国、英国甚至日本,美国政府之于高等教育的作用相对来说都较为微弱。但是我们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史的回顾,美国在建立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间,在诸多因素要素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19世纪上半叶开始,美国政府开始介入大学的管理,杰斐逊于1819年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公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1862年更是通过了林肯签署的《莫雷尔法案》,在全国创办了一大批的州立大学。之后《赫奇法案》与《史密斯—李佛尔法案》,加大公立大学的资金投入,更是促使了美国公立大学的发展,并和传统的私立大学一道,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两翼。1944年的《军人权利法案》与1958年《国防教育法》以及1965年《美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这些法案的颁布直接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同时提升。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民权法》、《恢复法案》、《残疾人法案》以及肯定性行动的重视,美国高等教育也进一步民主化了。

以上美国高等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法律法规的颁布,无不是在美国政府的直接主导下施行的。

正是由于政府在立法上的支持,在资金上的加大投入,才促使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形成。

(二)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推动

如果说美国公立大学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那么私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之初主要归功于社会力量,这些力量包括来自有教会、企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校友等组织和个人,在他们的直接参与经营或间接捐赠下,美国私立大学才能够很好的发展起来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中坚力量。

早期的九大殖民地学院就都是在教会的力量下建立起来的,也一直由教会人士经营,并且发展至今,仍然都是美国高等教育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圭臬;19世纪下半叶成立的大学中,除了一大批州立大学,还有许多由私人筹资建立的研究型大学如霍普斯金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而这些大学也都成了美国大学中的骄楚者。20世纪之后,尤其冷战期间,私立大学通过科研技术上与政府的合作,以及四五十年代的为政府培养大量学生,也获得了来自政府大量的资金上支持。但是私人的捐赠仍然是私立大学的主要依靠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大学尤其私立大学从政府所获得资源直接萎缩减少,这个时候,捐赠成了大学主要的依靠,也成了私立大学校长主要的任务。即便公立大学,时至今日,也非常重视大学募捐,政府有限的资助以及学生的学费不足以维持大学的经营,它们也必须通过从企业、校友等社会力量上获得谋求发展的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立,社会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范围来看,它都是模范和旗帜。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与间接管理大学,不仅分担了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成本,同时也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收益。

(三)施行大学治理的分权管理

施行分权管理是美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的特色之一,由大学董事会、校长、教授会组成的权利机构各司其职,履行自己的责任与职责。大学董事会主要由社会上杰出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人士担任,这些人相当部分是大学的校友,对大学具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从整体上对大学起着指导与规划大学的发展,他们有权利聘请和解雇大学校长。大学校长作为董事会的代言人,由董事会聘请并对董事会负责。大学校长直接经营大学,有权力聘请教师,致力于大学内部的治理和外部事务的协调。由教授组成的教授会主要负责大学的学术相关事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学术相关具有一定的权力。

董事会、校长、教授会组成了大学内部治理的最稳定的三角模式。这样一种分权模式,保证了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机的平衡,使得各职能部门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并努力为大学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从高等教育内在发展的逻辑来看,分权治理模式有利于平衡各种力量。在不断吸收外界的资源、了解市场的信息之外,同时又能保证大学学术的自由和自治。

(四)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是大学赖以存在的灵魂所在。它肇始于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而后在19世纪中后期传到美国,并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而发扬光大。1915年由美国大学教授会颁布的《学术自由及其原则声明》中就明确规定了大学教师具有学术上的自由,不仅有教的自由,也有学的自由,同时规定大学教师在工作10年后无条件地获得终身制教职位。之后,尽管关于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几经变更,但是都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教师职业的安全和最大的利益。美国大学中无可否认存在一些妨碍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案例,但是经由美国大学教授会和美国大学教师联盟等组织,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大学教师职业的安全性。

大学自治是美国大学又一大特征。大学在政府、市场之间具有相对大的自治权力,具有典型的第三部门的特征。它有权抵制一切有碍于大学发展的来自政府或市场的负面影响,而最大的维护学校自身的发展与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它属于一个完全独立法人机构。诸如19世纪初的达特茅斯学院案,1936年哈佛大学校庆时大学校长洛厄尔表示对当时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不满,20世纪30年代斯坦福大学拒绝某些企业的资助,1991年,MIT校长维斯特领导学院为了维护大学的权益公开与联邦政府抗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不说明了美国大学具有真正的自治,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庸,也不是市场的奴婢。

正是因为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由和自治。美国大学的发展才能时刻保持其不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五)重视质量,建立灵活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归根到底还是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来。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立,与其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以及灵活的弹性的人才制度有很多关系。尽管美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科学、数学等技能的平庸常为许多教育学者所诟病,但毋庸置疑的其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则是为我们难以望其项背。

早期美国大学也是为社会一些精英人士或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人士提高教育,以供其毕业后获得求职于教会、政府、律师、医生等行业。20世纪中期《退伍军人法案》的颁布,应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创举,不仅安置了这批退伍军人,也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了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更有不少人士,后来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精英。从60年代开始,大学开始重视质量的提升。

招生之初,学生可以填报许多所自己学校,并在被录取的学校之间进行抉择。即便因各种因素就读一般的院校,在校级之间,它也具有较为完善的转学制度,以及相互学分的承认等,学生可以跨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自艾略特首创选修课之后,课程不仅丰富,而且多元,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自己向学的知识。同时在课程的传授中,美国高等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冒险精神、创新意识、领导才能的培养。从毕业的情况来看,美国目前大学的质量控制是相当严格的,相当部分的大学的学生的毕业率不到50%,在一些研究型大学质量问题更为明显。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诺贝尔学者产生于美国学术界。

(六)重视国际文化、教育的学习和创新

综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它一直非常重视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注重于向国外学习并进行不断创新,才形成现在的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局面。早期美国的高等教育,最初移植的是英国及苏格兰的办学模式,并建立了一大批由教会控制的殖民地学院。之后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大举师法德国,并在短短几十年间,留德学生达到数万人。这批学生回归后大多成为美国现代大学的缔造者和管理者,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州立大学的建立以及威斯康辛大学理念的提出,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并服务社会,让一切人学到一切向学到的知识。开创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即便到了今天,美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一大留学输入国,但是同样有不少的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并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美国通过一大批的科研项目,派遣访问学者到其他国家交流与学习,不断加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沟通。

四、总结

在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之后,可以得知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自非一日之功,它也经历了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无数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局部的倒退以及分娩时的剧痛才得以傲然世界高等教育之林的。当然,尽管美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也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昂贵的学费问题、社会公信力下降的问题、不断出现的校园暴力等问题。我们学习它,主要学习它比较先进的理念、制度与体制,并始终立足于我国国情,不断发展创新;而其不当的地方,我们则尽量地避免并少走弯路。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30年才得以完成的任务。而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中,在不断吸取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中,在不断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后,努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丁三青.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战略构思[J],煤炭高等教育,2009(1).

[2]陈廷柱等.阿特巴赫教授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大学教育科学,2009(2).

[3]Arthur M.Cohen:The Shaping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o,1998.

[4][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7-108.

[5]John S.Brubacher&;Willis Rudy.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rper&;Brothers Publishers,New York,1958,p144.

[6]Frederick Rudolph,The American University and College:A history,New York:Knopf,1962:249.

[7][美]弗兰克.H.T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王晓阳,蓝劲松,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6.9.

[8]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52.

[9]Arthur M.Cohen:The Shaping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o,1998:176,291 296.

[10][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M].符娟明,陈树清,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5:36.

[11][荷]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