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8929100000120

第120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下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2)

(三)履行高等教育职能

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它们的实现有赖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强国更加关注知识的创新。而“知识是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活动之中的共同要素:科研创造它;学术工作保存、提炼和完善它;教学和服务传播它”[9]。知识经济的到来使高等教育强国有了新的内涵,推动人才需求结构由单一型转向多元化,科学研究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社会服务由技术主义转向人文关怀,这种转变对高等教育履行自身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伯顿。克拉克的组织理论曾指出:一个组织或系统的改革能否成功,能否适应外部潮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内部的反应机制,取决于它本身的工作模式、权威模式和信仰模式。一旦这个系统羽毛丰满,它就为自己建立了延续和变化的内部源泉。[10]从高等教育自身逻辑的而言,其职能的完善必须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从而能够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由此而论,科学合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参照标准之一。

三、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需要走并驾齐驱的道路

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整个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方方面面,需要从长计议,做好长远的整体规划。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教育分为七个层次,高等教育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第五级不授予大学初级文凭,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教育;第六级授予大学初级文凭,相当于我国的本科教育;第七级授予大学高级文凭,相当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需要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道路。

(一)大力发展专科教育,着力生产技能型人才

教育强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中,都大力发展第五级教育,譬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我国的专科教育曾经备受重视,但近年来却日益被忽视,升格之风不断劲吹,之前很有特色的一些专科学校、单科院校已荡然无存,具有特色学科的学校也越来越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基础,扩大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征所决定的。科技发达时代,高新技术一统天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去开发、设计,而制造新产品则需要一大批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参与第一线的生产活动。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高层技术、管理人员一般不超过20%,其余80%则属于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性操作人员。这就表明,在现代服务业中,80%的从业者是职业型、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为更多适龄青年找到一个光明的前景。仅就业而言,我国目前护理、钳工、车工等技术人员十分紧缺,因而我们看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为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也有助于吸引更多青年入学,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就不要盲目攀高,模仿本科院校的做法,安心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随时掌握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发展、职业升级换代的动态,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前瞻性的分析,了解各种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的要求,改变课程设置结构;在社会服务方式上,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开放性办学,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二)稳步推进本科教育,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科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是精英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优秀人才的摇篮,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成败事关整个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成败。在历史上,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原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专科教育和研究生则是本科教育的延伸。在现实中,本科教育具有目标明确、专业成熟、课程完善、师资齐全、管理规范、规模庞大、条件优良的特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推进本科教育发展规模,是高等教育强国的责任。

本科层次的改革在于培养目标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本科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战略调整不是从专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型,而是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就必须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本质上,通识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更为全面的素质,而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教育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教育,除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外,还可以弥补专业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多种素质和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完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构,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践行通识教育,高等学校要尽量增加选修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做到文理工相互融通,人文和艺术学科相互渗透,并在政策上激励有条件的学生攻读双学位。

(三)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精心打造精英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级阶段,它着力培养智力发达、具有较高学术志趣的精英人才,研究生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水平。知识经济社会,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这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结果。在精英教育时期,大学生数量很少,所有大学培养的人才都可视为精英;在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上移到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普及教育时期,精英教育则上升到博士生教育。

精英不断上移其实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因为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看,精英永远是社会上的少数,高精尖的专门人才也只是少数,所以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再到普及化阶段,精英也随之向上位移。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研究生教育,其特点显然不同于本、专科教育,主要是进行个别性教育和合作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不停地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索者,是科研伙伴的关系。学术研究使科学与高等教育联姻,在学术研究中,教授和研究生成为搞科研的同事,在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携起手来。“以科研作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因此,科研使教授和学生定向,把教学和学习合拢来成为促进知识的一个无缝的承诺之网,铸成了一个紧密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11]要使这种连结体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有高水平的教授、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并需要有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图书设备以及学术活动经费。也就是说,它需要有较多的高学术水平师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他们将在未来社会中承担创新知识、创造文明、参与国际学术前沿竞争的重任,巩固与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应当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严格控制规模,切实保证质量,真正实现从以数量增长为主的战略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战略转变。

参考文献

[1]王胜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十年盘点与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04):29.

[2]马健生.试论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内涵与特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7):36.

[3]高书国.后普及教育时代:知识社会的国家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8.

[4]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Z].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59.

[5]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69.

[6]盛颂恩.多样性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50.

[7]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2):95.

[8]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三江学院学报,2006(Z1):2-3.

[9][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07.

[10]徐继宁.英国高等教育职能演进之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06):42.

[11]Burton R.Clark.PLACESOFINQUIRY:Research and Advanced Educationin Modern University[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