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8928100000044

第44章 后记

当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凝聚着10余年心血的拙作终于完稿时,我真的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生活总是在偶然中演绎着它的必然性。1995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浙江师范大学来到了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不甚情愿地成了一名“职教人”。然而,甚至还来不及沮丧,很快我就为自己的不期而遇感到庆幸、继而是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自豪!2000年夏,我调到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工作,我以为从此可以在职业教育这片天地中有所作为。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为职业教育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而深深地苦恼。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从主体教育理论的框架中得到了启发,一个属于职业教育自己的教学体系框架在脑海中终于慢慢地清晰起来。2005年夏,我离开我曾经挚爱的职业教育事业,被迫中断了酝酿已久的“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的写作。

真诚地感谢生活!在10余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我得到了众多良师益友的教诲和提携。教育部的王扬南、刘杰、刘宝民等,北京的蒋乃平、余祖光、董成仁、岳维华等,上海的黄克孝、石伟平、杨黎明等,山东的尚志平,成都的邓永伦,南京的于黔勋,福州的林原,还有浙江省各地市职教教研室的同仁们,都曾经给了我太多的教益,我将终身对他们心存感激。在此,我真诚感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的谢永康院长、林崇建和王启富副院长等,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拾勇气,拿起了久违的书稿,并作为“2010年宁波市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给予可贵的资助。

特别是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蒋乃平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再次让我领略了先生的睿智与情义。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再次拿起书稿时,我惊喜地发现,在职业教育这片沃土中竟活跃着那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他们辛勤耕耘,潜心钻研,有太多太多的营养可供我尽情吮吸。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吴伟伟精心指导和加工,让我的拙作增色不少。

当拙作付梓在即,我又不免心生忐忑:不知这卷欲以架构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间的“桥梁”为宗旨的文字,能给职业教育第一线的管理者和老师们带来些什么?我真诚地企盼着来自职业教育界同仁的批评和指教!

俞建文

2010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