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8928100000017

第17章 为学而存:主体性教学模式(1)

主体性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核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和学的矛盾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是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矛盾。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但是,在教学这一主要矛盾中,学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为学存在、为学服务的。因此,教法必须服从学法,教学研究从教法走向学法,成为主体教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主体性教法模式主要着眼于教学这对矛盾中“教”的方面,从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和主体性教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职业院校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始人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学者乔伊斯和韦尔,他们在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对教学模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在这一定义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被纳入教学模式的范畴。这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广义的理解,即教育模式。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引进和吸收了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如北美的CBE模式;模块培训模式,如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基于“合作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但这些教学模式说到底还是广义的教学模式,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程序,还包括人才的培养模式、就业制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教材的选择等,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办学体制和教育模式。

而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是狭义的教学模式,即仅限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程序等,不涉及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宏观问题。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模式定义为: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被广泛认同的比较稳定、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它既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和提炼。

由此,所谓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为前提。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

(二)国外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漫长的外国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以及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注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中孕育着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某些萌芽。乔伊斯在广泛研究已往大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模式分为四类: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和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针对美国当时教育制度只注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弊端而提出和实施了“掌握学习”教学,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好”的思想指导下,以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教学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及编制测验试题。第二阶段:教学的实施阶段。包括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集体教学、单元教学测验以及终结性测验。

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的优越性,已经在各国的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它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反馈与矫正机制,即设定掌握目标和利用矫正教学。掌握教学有一套系统的教学程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一定的作用,该教学模式已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当然,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在理论的完善和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不能盲目照搬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而是要批判地吸收该理论中有价值的东西,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大胆创新,把这一理论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2.萨奇曼的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模式是萨奇曼为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技能而设计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证明假设”的反复循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二:

第一,探究教学模式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联系,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较好地实现了知识、技能、素质的“三位一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

第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不但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认真阅读、思考和探索。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互相争论,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接受了相应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夯实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用于心理治疗的经验推广到教育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来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辅助情境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咨询教师事先要组织好若干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

第二阶段:探索问题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第三阶段: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第四阶段:规划和决策阶段。学生对有关问题做出计划和决策。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做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第五阶段:整合阶段。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另一方面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该教学模式要求师生有一对一的单独接触、交流,这样巨大的工作量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工作负担。其次,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情绪体验,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悦纳学生的情绪,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忽略了教师的情绪体验。第三,该教学模式由于源于心理学而缺乏坚实的教育学理论依据。第四,该教学模式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规模使用。

(三)国内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蕴涵了我国主体性教育的萌芽。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的发展和主体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普通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研究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职业学校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1.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是目前国内自学研究中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1963年他们进行程序教学实验,1965年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心理学原理提出编写自学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三个本子进行自学、自练、自批作业,因此又称为三个本子教学法。它的特点是通过一种新的教材、教法,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为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授给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使学生基本学会阅读教材,理解词义,概括段意,大约一至两周时间。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自学习惯,适应自学辅导教学法,大约两个月。第三阶段: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初步养成自学习惯,并有一定自学能力后,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大约半年到一年时间。第四阶段:使学生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教学法,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

自学辅导教学法强调了自学和教师辅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自学辅导法中自学的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的自学仍是盲目的,且自学周期长。职业学校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则克服了自学的盲目性,是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教师则是带着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六步教学法

所谓“六步”即“目标诱因、自学教材、讨论解疑、精讲重点、复习巩固、效果反馈”。其课堂教学操作如下:第一步:目标诱因。在上每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拟出自学提纲,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第二步:自学教材。根据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引而不发”。第三步:讨论解疑。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经过教师引导和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交给学生去解决。第四步:精讲重点。精讲和一般的讲读课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五步:复习巩固。教师在让学生弄懂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其向“会”和“熟”发展。通过复习让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及其体系,在新旧知识串成线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达到真正学会的目的。第六步:效果反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是调节教学行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在每一节课下课前一般利用3~5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六步教学法”的教学结构清晰,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目标来诱发学生学习。但是将目标诱因作为一个环节,没有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将效果反馈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若发现问题,则只有到下一课时才来解决,造成解决问题不及时。

3.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即交往、交互,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它把行为导向他人,又从他人处获得信息。它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往活动。基于互动理论而构建的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互动是存在于课堂上,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互动是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互动作用。互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互动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