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8926900000016

第16章 医著篇(12)

(五)阴疮

1.病源。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气血凝滞,湿热下注,久而生虫,虫蚀成疮,是谓阴疮,一名阴。

2.症状和疗法。

(1)阴疮之病,前阴之外生疙瘩,阴中虫,虫如小蛆,奇痒难忍,或时痛时痒,脓水淋漓,少腹胀闷,溺赤频数,食少体倦,内热晡热,经候不调,赤白带下,宜分治之。肿痛者,宜用四物加柴胡、栀子、龙胆草、仙遗粮、银花、甘草梢等煎服,效极(5~10剂)。

若溃烂出水而痛者,宜逍遥散加丹皮、栀子、仙遗粮、白芷、甘草梢。

若重坠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味。

外治法:用上述桃仁雄精鸡肝方。

(2)变症。初期失治,其疮益多,阴中腐烂,蚀入内脏,攻刺疼痛,臭水淋漓,口干发热,经期不至,形削不食,咳嗽生痰,午后颧红,往往致死。

3.调养。切戒怒郁,忌食发物,宜用苦参、防风、蜂房、生甘草煎汤,常常熏洗。

(六)阴痔

1.病源。肝气郁结,脾气虚弱,阴户中有肉突出,如茄子状或如菌,是谓阴痔病。

2.症状和疗法。

(1)阴痔之病,阴户中有物突出,状如茄子或如菌,四周肿痛,便数晡热,似痒似痛,小便坠重,色红紫者可治,色白者难医,流黄水者易愈,流白水者难痊,心气和平者易愈,刚悍性急者难痊,宜用生川乌炒透稍焦,放瓦罐内,速即用酽醋淬之,乘热熏洗,内服逍遥散,以舒肝解郁,候其稍愈,再予补中益气或归脾汤,大养脾气,自可收功。

(2)变症。初期失治,久久不愈,色红者变白,流黄水者变流白水,形体消瘦,食少晡热,午后颧红,咳嗽生痰,死症不治。

3.单方。生枳壳每日30克,煎汤熏洗1次,行气散滞,阴痔自消。

4.调养。性情宽和,忌食辛腥。

(七)阴冷

1.病源。风寒乘虚客于子宫,或临产之时不够谨慎,贪食水果生冷,冷气入腹,致病阴户寒冷,是谓阴冷。

2.症状和疗法。

(1)阴冷之病,阴户中冷,毫不温暖,甚者两髀亦冷,宜常服参茸丸或鹿茸精,或桂附地黄丸。外用远志、干姜、蛇床子、吴茱萸煎汤,乘热熏洗,每日1次,久之自瘥。

(2)阴冷失治,阴中寒冷益甚,气血凝滞,冷气入腹,令人肿闷欲死,日夜呻吟,不得眠卧,有生命危险,速以当归、川芎、吴茱萸、肉桂煎汤内服。外用韭菜、生姜炒热,乘热布包熨于痛处,冷则轮换,须臾,热气自通,肿闷即解。

(3)阴冷不治,阴中寒冷,久久不愈,难于受孕,子嗣无望(即不孕症之一)。

3.单方。用鹿茸、肉苁蓉等分,研细,每日1~1.5克,空腹吞服,效果颇佳。

4.调养。忌食生冷,常服全鹿丸。

(八)阴吹

1.病源。

(1)因体虚谷气不能上升清道,复不能循经下走后阴,阴阳乖僻,遂使阴户之中,不时出声,是谓阴吹(俗称老屄放屁)。金匮所谓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者,即此病也。

(2)或因产后食葱太多,气往下泄亦有之。

2.症状和疗法。阴吹之病,阴户之中,时时出气,簌簌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放屁),以妇人乱发1团,猪板油2~4两,熬之发枯,去发取油服之,小便通利,阴吹则愈,此法曾试用五六人得到实验疗效。若气血大虚,中气下陷者,宜十全大补加升麻、柴胡,多服亦能见效。

3.调养。切戒房欲、操劳负重,宜常服十全大补汤。

(九)交接出血

1.病源。

(1)交接作种种违礼,使阴部受伤,或童女发育未成长大而交接者,俱令出血不止,是谓交接出血病。

(2)妇人心脾二经伤损,每次交接辄出血,亦谓交接出血病。

2.症状和疗法。

(1)童女发育未成长大,交接出血者,宜用雄鸡鸡冠血涂之,即痊。

(2)新婚初夜,交接出血,乃处女膜破裂,血出即止,不须治也。若在平时,就是有病。

(3)男女交接之后,女阴忽然出血不止,剧则如冲,宜内服归脾汤加伏龙肝,外用五倍子粉或炙葫芦粉敷之,均愈。

(4)初期失治,心脾益亏,出血益多,面黄肌瘦,精神疲困,四肢乏力,行动时尤觉酸软,须当速治,否则有生命危险,宜多服归脾或十全大补,逐渐痊愈。

3.调养。避免性交,切戒思虑,常服八珍,精神自健。

结论:

我国妇女,素来守旧,阴户有病,以为羞耻,不肯言宣,既怕羞,复守旧,隐忍不宣,迁延日久,每成大患而不可救,尤以阴痒、阴疮为最险,因蛆虫生殖最繁,蚀烂阴户,深入脏腑,若以怕羞之故,百般忍耐,其结果之惨,不可言喻,阴户奇臭,腥水淋漓,使人难近而容易枯憔,痒无暂息之时,尤足困人,及至脏腑蚀烂,骨蒸干瘦,百无一救。

十五、杂病证

妇女之病,本与男子同,其不同者,上述八课已概括写录,但尤有与男人不同之杂病,其原因有九:①热邪入于血室;②寒邪入于血室;③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④土不制水,水邪泛溢,溢于皮肤;⑤七情内伤,亏损心脾,神无所护鬼邪干正,魂魄不宁;⑥内伤七情,外伤寒冷;⑦风湿血燥;⑧忧思郁怒,伤损肝脾,或饮食不调,损及胃气,则湿热下注,更被寒湿外邪所客;⑨阴虚热。

凡此病源成病,也可分为9种:(一)热入血室;(二)寒入血室;(三)血分;(四)水分;(五)梦与鬼交;(六)梅核气;(七)血风疮;(八)臁疮;(九)足跟痛。兹录出这9种与男人不同(其他时病均与男子同,可参看内科外感内伤门)。

(一)热入血室

1.病源。妇人已病,中风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来,热邪乘虚。陷入血室,经水遂断,其血必结,成为热入血室病。

2.症状和疗法。

(1)妇人经水来时而忽断,寒热有时如疟状,少腹胀结,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宜用柴胡、黄芩、姜半夏、甘草、生地、当归、丹皮、泽兰等,再加琥珀。

(2)热入血室,病如上述,经水犹行,必无大患,逐渐自愈,以热随血去也,故《伤寒论》曰:血自下,下者愈。即此意也。

(3)初期失治,热益深陷,寒热往来者,变为无寒热,此非佳兆,此热深陷而不能外发,故无寒热也,非病退之无寒热,此最宜注意,更兼少腹作痛,胸胁满如结胸状,妄言谵语。宜清热行血之法:桃仁、红花、丹皮、五灵脂、生地、甘草、穿山甲、赤芍、泽兰等加琥珀,如能针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4)中期失治,热邪壅盛,热极发狂奔走,气力加大,莫能遏制,妄言谵语,如见鬼状,不识亲疏,脉象实,宜用安宫牛黄丸,开水化服,或用至宝丹。(注:血室有热,能传心包,心神蒙蔽,故不识人。)

3.单方。天花粉、连翘,泡饮代茶,轻症亦能有效。

4.调养。切戒动怒,忌食辛腥生冷臭恶等物。

(二)寒入血室

1.病源。妇人经来,偶感风寒,旋即阻止,腹痛不可忍,此系冲任虚,寒气陷入,是谓寒入血室。

2.症状和疗法。

(1)寒入血室,经水来时,忽而停止,腹中疼痛不可忍,两胁亦痛,背中凛寒,舌苔白腻,痰多不思食,小溲清长,宜用当归、酒炒赤芍、桃仁、制香附、乌药、炙甘草、肉桂、泽兰、益母草、生姜、红枣等。

(2)初期失治,寒气益甚,腹痛益剧,如绞如切,不能眠卧,面目俱青,四肢厥冷,宜用当归、赤芍、细辛、甘草、通草、肉桂,生姜、红枣等酌用之。若冷汗如雨者,宜加人参、附片,倘属延迟,则有生命危险。

3.调养。谨避风寒,忌食生冷。

(三)血分

1.病源。寒湿之邪,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或因七情乖违,脾胃亏损,不能统摄,引起经水先闭,血流四肢,而病浮肿,是谓血分病。

2.症状和疗法。

(1)血分之病,经水先闭,而后病肿,血壅不行,流于四肢,四肢浮肿,治宜调经,经通而肿自消,宜用当归、赤芍、没药、细辛、红花、丹皮、牛膝、肉桂,琥珀粉3克、麝香5厘吞服。

单方:用赤小豆,半生半熟,常常服之亦佳。

(2)若因脾胃亏损,不能统摄者,必兼见面色萎黄,肢体困倦,病症属虚,最为难治,宜用川椒目、千斤子、淡附片、郁李仁、黑牵牛、五灵脂、当归、吴茱萸、延胡、甘遂、芜花等。

或用:党参、当归、牛膝、没药、红花、细辛、肉桂,加琥珀3克、麝香5厘吞服,服至神苏,再以归脾或八珍、益母调理之。

(3)初期失治,其人正气虚衰,瘀血壅滞,肿势从四肢归来入腹,心神昏愦,恶心呕吐,系属恶血攻心,病属死证不治。

3.调养。切戒房欲,忌食盐酱糟腐腥发等物。

(四)水分

1.病源。脾胃虚弱,土不制水,水邪泛溢,溢于皮肤,遂令浮肿,先病肿而后经闭,是谓水分病。

2.症状和疗法。

(1)水分之病,先病四肢浮肿,水溢皮肤,而后经水闭结,小便不利,膀胱之气化不行,此症但须治水,水消肿退,其经自通,宜用茯苓、猪苓、槟榔、砂仁、木香、陈皮、泽泻、大腹衣、木瓜、桑皮、苏叶等,加生姜煎服。

(2)初期失治,其人正气虚衰,水势壅盛,肿从四肢归来入腹,腹胀如鼓,息粗鼻扇,恶心呕吐,此症水冲心肺,病属死证,不治。

3.单方。用红鲤鱼斤重以上者、冬瓜1斤、葱白120克,淡煮取汁食之,或以鲫鱼亦佳。

又绿头白身鸭1只,赤豆1斤,同煮取汁淡食之,亦佳。

4.调养。禁忌与上同。

(五)梦与鬼交

1.病源。妇人内伤七情,亏损心脾,神无所护,鬼邪干正,魂魄不宁,故夜梦鬼交,是谓梦与鬼交病。

2.症状和疗法。

(1)梦与鬼交,有精液遗出,或自言笑,或自悲泣,或喜独处,畏与人居,脉息乍大乍少,乍有乍无,或绵绵无度数,宜用归脾汤,加琥珀粉3克吞服,志定心清,正气旺邪自去。

(2)初期失治,其人正气益虚,邪势益深,心神恍惚,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畏与人见,梦交频频,精液自遗,食后骨蒸潮热,有生命危险,宜用龙齿、远志、茯神、菖蒲、党参、当归、甘草、枣仁、柏子仁、生地、胡黄连等,加琥珀3克、牛黄0.3克,逐渐将息之,亦可治愈。

3.单方。用雄精15克、箭翎10克,靛青布裹之,挂于阴部,邪气自去,淫梦不作。

4.调养。切戒郁怒,宜居向阳之处,多令人伴谈说笑话,怡其情性,疾病易痊。

(六)梅核气

1.病源。七情郁结,痰滞喉中,形如梅核,咽之不下,咳之不出,谓之梅核气病。

2.症状和疗法。

(1)痰滞喉中,怗怗如有臭脔,形如梅核,咽之不下,咳之不出,脘痞中满,气不舒畅,呕逆恶心,时吐酸水,宜用金匮半夏厚朴汤为主:制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煎服三五剂,可以告痊,或加桔梗、甘草、蚕砂、元胡粉等亦可。

(2)初期失治,痰滞益多,其核益大,胸脘饱闷,饮食不下,时时呕吐,至为困苦,宜用玫瑰花去心蒂60克,烧酒1斤浸饮,随量而服,功效颇佳。

3.调养。忌食生冷,切戒郁怒。

(七)血风疮

1.病源。妇人血燥,复受风湿,令遍身起瘰,如丹毒状,是谓血风疮。

2.症状和疗法。

(1)血风疮病,遍身起瘰状,或痒或痛,搔之成疮,时流脂水,浸淫成片,宜用当归、赤芍、茯苓皮、苍术、丹皮、山栀、生地、黄柏等煎服。外用苦参、蛇床子、白矾各30克,每日煎汤熏洗1次,逐渐痛停痒止,以愈为度。

或用银花、奇良、甘草等分,共和研粉,加红糖少许,每日吞服15~30克。

外用熏洗法,亦能告痊。

(2)初期失治,其疮益多,脂水淋漓,浸淫成片,痛痒难忍,至为困苦,形体萎瘦,肌肤强硬,此血分枯少,湿热壅盛,正虚邪实,殊为难治,宜内服蕲蛇粉、当归、党参、白芷,共研粉,每日服15~30克。外用熏洗法,日久自愈。

3.调养。忌手指搔,因指甲有毒,搔则毒侵疮内,浸淫破烂,蔓延益多。禁食鹅羊腥燥等物,宜服气血双补之品。

(八)臁疮

1.病源。妇人忧思郁怒,伤损肝脾,或饮食不调,损其胃气,则湿热下注,更被寒湿外邪所客,则必两臁生疮,是谓臁疮。外臁属足三阳经,尚属易治,若生于内臁,属足三阴经,每多难愈。

2.症状和疗法。

(1)臁疮生于两胫,内外臁骨之间,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流紫水,久则溃烂恶臭,初期内服用党参、羌独活、柴前胡、桔梗、茯苓、川芎、赤芍、当归、牛膝、苡仁等,外用生肌玉红膏,搽之自愈。

(2)初期失治,其疮破烂臭恶,脓水淋漓,宜用党参、蕲蛇粉,同研细粉,每日吞服10~15克,或单用蕲蛇粉10~15克、豆腐250克,煮透,每日服之,日久自然告痊,曾试验多人次,均得实效。

3.调养。切戒房欲,忌食发物。

(九)足跟痛

1.病源。足跟乃督脉发源之地,足少阴经络从此过,若三阴虚热,则足跟疼痛,是谓足跟痛病(此病由产后血亏引起者较多)。

2.症状和疗法。

(1)足跟疼痛,早起着地,其痛益剧,犹如锥刺,难于步履,宜用健步虎潜丸,每日30克,早晚吞服,多服几天,自然痊愈,春夏秋开水吞,冬用姜汤吞。

(2)初期失治,跟痛益剧,延及两胫,时热时痛,不能久立,亦宜多服虎潜丸。甚者用四物加菊花、肉苁蓉、菟丝子、牛膝、天麻、木瓜煎服,服久能痊。

3.调养。避免房欲,忌食鹅、荞麦、芋艿,多宜静力休养,不可急跑远路。

结论:

杂病各证,除热入血室和寒入血室系由外邪侵袭,余则俱由内伤七情,正气虚衰而成,以妇女性情偏拗,动辄郁怒,或产后血虚,失于调养,以致虚衰,则外邪侵之而百病丛生,故病源各异,则治法大别,医者疗病,辨明邪正,症之缓急,人之盛衰,病变与预后,方式与方法,调养禁忌,最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