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8926900000010

第10章 医著篇(6)

(一)胞衣不下

1.病源。生产之时,一因用力困乏,二因风冷相干,以致血瘀凝结;或因出血过多,血液枯燥,产路干涩;或因血入胞衣,胀满疼痛,皆能致使胞衣不下。

2.症状和疗法。

(1)胞衣不下病,必心烦意躁,时欲昏晕,速与送胞汤。傅青主女科方:当归、川芎、益母草、乳香、没药、荆芥炭,清煎温服,甚者加童便更佳。另加肉桂、麝香吞。

(2)有一种气虚之体,胞衣留于腹中,五六日百计不下,但绝无昏晕烦躁之状者,因气虚不能推送所致,可勿惊慌,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潞党参、黄芪、柴胡、升麻、甘草、广皮、当归、川芎、肉桂,清煎顿服,一剂即下,如未见效,可以再剂。

(3)倘属失治,胞衣不下,衣血上攻,心胸烦躁益甚,时时昏厥,胀满喘急,危在顷刻,不可不慎。

3.禁忌呕吐。俗法胞衣不下,以产妇头发纳入口中,呕即衣下,以此法最为危险,余之所见,呕则气逆,逼胎衣上攻,危险立生,即或侥幸得出而胃气大伤,成为胃病,贻害终身,后悔莫及。

4.调养。胞衣服药攻下之后,其人精神困倦,形体衰弱,腹中并不作痛,恶露稀少,系属气血俱虚,治宜和其气血,宜常服八珍汤;若腹内有瘀结作痛者,按之必剧,大便反易色黑,此必内有瘀也,调养之药宜芎归汤主之。

(二)产门不闭

1.病源。临产之时,劳累努责太过,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缩也(犹如括约肌不灵活也)。

2.症状和疗法。

(1)产门不闭(古书称玉门不闭)由气血不足者,并不肿痛,即有肿痛势亦甚微,惟精神委顿,面黄肌瘦,宜十全大补汤。

(2)由临产之时,努责太过,阴户受伤者,其症必肿胀疼痛破烂,小便淋露,内服用当归、炒白芍、甘草梢、白芷、蚕茧(丝绵亦可),外用甘草,每日30克煎汤,日洗2~3次,取效较速。

(3)假如失治,日久不愈,行动不便,肿痛破烂,脓水淋漓,至为困苦,速以甘草煎汤洗洗后,白芨、煅龙骨、焦蜂房、黄柏等研粉敷之,或以炒海螵蛸粉敷之亦佳。

3.调养。禁食五辛,忌走远路,谨避房欲,复元为度。

(三)血晕

1.病源。

(1)新产之后,出血过多,以致心脏少血,心无血养,气血俱虚,形成虚脱,遂成昏晕之证。

(2)新产之后,恶露很少,内有停瘀,上攻心胸,遂成昏晕,是为血晕。

2.症状和疗法。

(1)血晕病,由气血俱虚而成者,其症忽然眼目昏花,天翻地覆,呕恶欲吐,心中无主,昏倒无知,面唇指甲之色俱白,宜速服清魂散(金鉴方):人参、泽兰、川芎、荆芥、甘草,加法:当归、肉桂,可斟酌而用。

外用急救法:铁器烧红投入醋中,对鼻薰之即醒,或以醋涂于鼻孔中,用干漆器烧烟入鼻亦能苏醒,醒后宜饮热童便和好酒合1杯,可不复发。

(2)若刚刚分娩之时即昏晕不语,面唇俱白,气息微弱者,此为气血两脱,血无养心,心无血主,以致口舌不能出声,急救法:速以银针刺其眉心,血出即语。然后用大剂独参汤,有能力者,人参1支,煎汤服之,无能力者,党参亦可代用,或用当归、黄芪、五倍子煎服,亦能见效。

(3)血晕病,由恶露少出停瘀上攻而成者,其症昏晕,唯面目指甲之色俱赤,少腹作痛,可以鉴别,宜用当归、川芎、肉桂、炮姜、荆芥煎服。

外治急救,亦宜速铁醋熏鼻法,醒后服热童便和好酒合1杯,可不复发。

3.调养。房中宜清静,切戒喧哗杂乱,忌食鹅羊虾蟹海腥发风动气之物。

(四)恶露不下

1.病源。

(1)产后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血,以致血液壅滞,不能宣流,积蓄在内,遂成恶露不下症。

(2)产时出血太多,以致腹内无血,亦成恶露不下病。

2.症状和疗法。

(1)由积瘀在内而成者,其症恶露不下,腹中胀痛,以失笑散逐而行之。

(2)由产时出血太多而成者,其症恶露不下,面色黄白,指甲无血色,但腹中舒适并不胀痛,宜用四物汤加党参、黄芪斟酌调理之。

(3)以上二证,假如失治,就当鉴别清楚,大致以行瘀畅气为主,药宜当归、川芎、肉桂、没药、桃仁等选用之。

3.调养。稍愈之时,忌食生冷水果酸醋动气之物,切戒房欲,宜常服八珍汤,俾其复元为度。

(五)恶露不绝

1.病源。产后恶露,因产妇体质不同,下流时间亦长短不一(恶露为产母裹儿污血,产时当随胎而下),大抵半月为期,超过者亦有之,若日久不断,时时淋漓者,有因冲任亏损者,血不收摄;有因瘀行未尽,停留腹腔,随化随行,皆成恶露不绝症。

2.症状和疗法。

(1)由冲任亏损,血不收摄而成者,其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疲困,所下血色,浅淡不鲜,腥而不臭,腰酸如折,宜用十全大补汤加驴胶,续断,以补而固之。

(2)由瘀行未尽,停留腹腔,随化随行而成者,其症血色污浊不明,臭秽触鼻,形容如常,并不萎瘦,宜用当归、川芎、白芷、肉桂等补而散之。

(3)前症失治,则虚者愈虚,形体消瘦,面色枯白,精神委顿,恶露愈多,腰酸如折,四肢无力,头昏目眩,五心烦热,入夜骨蒸,肌蒸变为蓐劳,仿照证治准绳三合散为主,加减法临床活用,或可救治。当归、炒白芍、茯苓、熟地、川芎、人参、银柴胡、黄芩、制半夏、炙甘草。

大致的加减法例如:

寒热往来、脐痛者,去党参、黄芩、熟地加延胡、桃仁;懒食喜睡头眩者,去柴胡加黄芪、砂仁、陈皮;骨蒸盗汗自汗者,去川芎、银柴胡,加鳖甲、地骨皮、牡蛎;痰喘咳嗽者去党参、银柴胡,加麦冬、川贝、百合;面黄肌瘦乏力者去银柴胡、川芎,加黄芪、倍人参。

3.调养。忌食辛腥,常服十全大补汤或归脾丸、两仪膏等。

(六)头痛

1.病源。产后出血过多,脑中空虚,微风袭之,即病头痛,或恶露不行,瘀血上攻,亦令头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产后出血过多而成者,其症时时头痛,朝轻暮重,时作时止,太阳巅顶痛,眉棱骨亦痛,面色黄白,外无寒热之表症,内无便秘之里症,宜八珍汤加蔓荆子主之,但头顶痛而眉棱骨不痛者(无外风也),以八珍汤倍川芎加白芷必效。

(2)由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上攻而成者,其症时时头痛,朝轻暮重,时作时止,太阳巅顶痛,而眉棱骨不痛,形容如常,并无枯憔,腹中胀痛,宜用当归、川芎、白芷、甘草、制川乌等治之,若眉棱骨亦痛者,兼挟外风也,宜用当归、川芎、蔓荆子主之。

(3)前1失治,虚者愈虚,风留不去,头痛时作,久久不愈,变为头风,宜用八珍加菊花、蔓荆子、谷精草、白芷等。

(4)前2失治,则瘀血不去,头痛不已,久则痛剧,手足抽搐,猝然昏倒(休克),变为中风,西医谓之脑充血是也,宜用四物加制川乌、白芷、血竭粉吞。

3.调养。切戒恼怒,忌食动风发气以及辛腥恶毒等物,宜常服人参回生再造丸。

(七)心胃痛

1.病源。

(1)产后百脉空虚,风冷易袭之,气血滞涩,很容易引起心胃作痛。

(2)产后脾胃衰弱,消化力差,饮食宜慎,不可贪多,宜少吃多餐,否则饮食停滞,也容易引起心胃作痛。

(3)产后过食辛辣之物,复受热邪,热结不解,胃受刺激也容易引起心胃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风冷寒凝者,其症心胃间痛甚,四肢厥冷,爪甲青白,背必恶寒,口中不渴,宜用当归、良姜、香附、苏叶、肉桂等。

(2)由饮食停滞者,其症心胃间痛,恶心厌食,呕吐腹胀,大便酸臭异常,宜用焦冬术、良姜、香附、丁香、沉香,应问明何物吃伤,则加何物为引。

(3)热结不解者,其症心胃间痛甚,大便结硬,小便赤涩,渴欲饮凉,宜用瓜蒌、枳实、元明粉,加乳香少许。

3.调养。宜少吃多餐,谨慎间食,切戒郁怒,平时宜用佛手、玫瑰花、玳玳花、陈皮,选择1味,泡饮代茶。

(八)腹痛

1.病源。

(1)产后出血过多,血无营养,遂成血虚腹痛。

(2)产后恶露太少,瘀血停留,遂成瘀血凝结腹痛。

(3)产后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袭于胞宫,遂成寒结腹痛。

(4)产后脾胃衰弱,不易消化,伤食停留,遂成积滞腹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产后出血过多而成者,其症腹中疼痛,时作时止,按之则减,得食稍缓,面色萎黄,指甲无华,精神疲困,举动无力,脉象软弱,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方)。配服法:当归、生姜、羊肉,煮透常服。

(2)由瘀血留滞而成者,其症腹中痛胀,拒按或有硬块,脉象弦涩有力,大便易而色黑,善忘,宜用当归、五灵脂、制香附、大黄、桃仁等,体质寒者加肉桂。

(3)由胞宫受寒者,其症腹中疼痛,背上时时凛寒,喜热熨,面色白,舌苔白,脉迟,口不渴,小便清长,宜用香桂散主之(证治准绳方):当归、川芎、肉桂(研粉吞或煎服),均可临床活用。

(4)由积食不化者,其症腹中疼痛拒按,恶食呕吐,大便酸臭异常,用异功散加味治之: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加砂仁、木香、乌药、香附等。

(5)产后腹痛失治,虚者益虚,腹痛益剧,形体消瘦,面容枯白,痛则冷汗淋漓,至为困苦,延入损途,宜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或用仲景建中汤):桂枝(或肉桂)、甘草、芍药、生姜,麦芽糖、阿胶煎服。

(6)因瘀失治,瘀血益多,结滞益甚,疼痛难忍,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月经久久不行,午后骨蒸,成为干血痨,宜服地骨清蒸饮(金鉴方):地骨皮、银柴胡、甘草、鳖甲、当归、人参、生地、驴胶,清煎常服。

(7)因寒失治,其病久久不已,时作时休,成为痼疾,病难痊愈,宜桂枝和营散(冰玉堂方):炙桂枝、生姜、甘草、白芍、当归、川芎、驴胶、大枣,煎汤温服,以愈为度。

3.调养。切戒房欲,忌食生冷、辛酸、芋栗、绿豆等。

(九)少腹痛

1.病源。产时血块未尽,瘀留作痛,遂成少腹痛。或由水蓄,小便不利,少腹时时胀痛,亦谓少腹痛,又名儿枕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产时血块未尽,其痛若微若甚,痛在少腹,古称为儿枕痛,治宜行瘀畅气,用当归、川芎、肉桂、红楂肉,煎服必效。

(2)若少腹坚硬,小便利,大便易而色黑者,为瘀血痛,宜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酒元胡、肉桂等清煎,加琥珀粉吞服之。

(3)若少腹胀痛硬,而小便不利淋涩者,系蓄水作痛,宜用五苓散主之。

(4)若因瘀滞失治者,瘀结益甚,少腹疼痛难忍,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月经久之不行,午后骨蒸成为干血痨,用凤眼草、红花、红糖煎服,至经调为度,或参照腹痛第(6)项,地骨清蒸饮调治之。

(5)若因蓄水失治者,水积益多,少腹胀痛难言,坚硬红肿,小便淋涩不通,须防溃疝癃证,当用当归、茯苓、木香、肉桂、干姜等温散之。

3.调养。忌食发气动风生冷腥腻,常服养血顺气之品,宜抱乐观,切戒忧郁。

(十)胁痛

1.病源。产后愤怒气郁,或恶露少,以致气结瘀滞,干犯肝经,而病胁痛。

2.症状和疗法。

(1)胁肋时痛,在左必兼见少腹硬痛,恶露去少,大便易而色黑等症,宜用当归、赤芍、红花、肉桂、延胡、槟榔、杏仁、琥珀等。

胁肋时痛,必兼见胀闷不舒,时欲噫气等症,虚者宜四君子加柴胡、青皮;实者宜用柴胡舒肝饮(统旨方):柴胡,木香,半夏、枳壳、青陈皮、生姜,清煎温服。

(2)若胁痛失治,气血瘀滞益甚,疼痛益剧,着于肝脏,侧卧则惊,便溺艰难而成肝痈,宜参看外科门内痈证、肝痈类方治之。

3.调养。切戒愤怒忧郁,忌食闷气腥腻之品。

(十一)腰痛

1.病源。产时风冷袭之,瘀血滞于肝经;或因出血过多,三阴经血亏损,俱容易引起腰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风冷瘀血凝滞而成者,其症恶露稀少,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皆痛,宜用当归、川芎、独活、续断、牛膝、防风、细辛、桑寄生、肉桂、生姜汁以温经散瘀而行之。

(2)由出血过多而成者,其症腰痛如折,形象如断,面色萎黄,精神困乏,四肢无力,舌苔无垢,宜用熟地、茯苓、续断、杜仲、川乌、肉桂、附子、生姜、红枣以温补法治之。

(3)若因瘀失治,瘀滞益甚,腰中痛剧,如锥刺入骨,延及两股。此由败流滞经络,欲发痈疽,速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细辛、肉桂、琥珀、穿山甲等。加麝香5厘吞服至痛止为度。

(4)若因血虚失治,其虚益甚,腰痛如折,形容枯瘦,两足无力,不能行走,午后骨蒸,变为痨怯,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枸杞、菟丝子、杜仲、牛膝、狗脊、地骨皮、鳖甲、银柴胡、人参、甘草、虎胫骨、锁阳、龟板等,煎透温服至以愈为度,轻症可用健步虎潜丸常服之,慢性者可用龟鹿二仙胶常服,均能见效。

3.调养。切戒房欲,忌食生冷、酸腐糗臭、鹅羊腥腻等。

(十二)遍身疼痛

1.病源。产后百脉空虚,风寒易袭;或恶露去少,瘀血停留,皆容易引起遍身疼痛。

2.症状和疗法。

(1)由百脉空虚,风寒侵袭者,其症遍身肢节走痛,筋骨引急,手足拘挛,不能屈伸,背脊恶寒,或见身热头痛之表证,脉象迟缓无力。宜用当归、生黄芪、牛膝、独活、桂枝、桑寄生、甘草、生姜汁、细辛、防风等。

单方:用蝉蜕15克,酒水各半煎服,可作救急之用。

(2)由瘀滞者,其症遍身疼痛,按之益甚,恶瘀少,其色紫黑,脉象涩而有力,宜用四物加秦艽、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以行瘀通经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