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港口物流学
8925800000052

第52章 港口设备管理(5)

9.4.2 港口设备的检查和修理

1.检查

检查港口设备的目的是判断和确定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据以作出继续使用、采取预防措施或停机修理的结论。因此,检查结果是计划修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统计一个单位设备检查的结果,可以判断这个单位总的设备技术状态水平。

港口设备技术检查包括:

(1)日常点检

由设备使用人按点检卡上的要求进行检查。

(2)巡回检查

由维修值班人员按规定的巡回路线,对所负责的设备和检查点,进行日常的检查,掌握设备日常运行状况。

(3)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又可分为定期功能检查和定期参数检查。定期功能检查的对象主要是重点设备。以机械设备为例,一般不拆卸、不刮研、不检查精度,只打开盖子检查和调整间隙,排除小的故障隐患,修补小缺陷,修除毛刺和划痕等。定期参数检查主要是针对精密、大型和关键设备所进行的检查。在进行参数检查前,应先做功能检查,然后再检查设备主要参数,例如精密设备的精度、锻压设备的最大工作能力,动力设备的功率以及重负荷受压设备的安全性等。

(4)状态监测

对使用状态下的设备进行不停机的在线监测,这种方法能够确切掌握设备的实际特性,有助于判定需修复或更换的零部件和元器件,使设备和零件潜力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过度维修,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维修费用。并且由于及时发现和更换了处于故障边缘的零件,避免了故障停机所造成的生产损失,对流程式、流水式生产和关键设备,作业更为突出。状态监测要利用传感器和仪器连续地或定期地从监测部位取得信号,进行波形、频谱和数值分析,并有专门人员负责信号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

(5)修前检查

修前检查是指在设备修理之前,以维修人员为主进行的深入检查。修前检查要拆卸零部件和元器件,进行检验和测量,目的是确定修理内容和修理方法。此外,还有对一个单位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率检查,对维护质量的优劣情况检查等。

2.修理

修理的作用是恢复设备已失去的工作能力,使设备回复到良好的技术状态。设备工作能力的下降和设备技术状态的劣化是逐渐发生的过程,而设备的修理却是间断发生的过程。根据修理内容、工作量和维修理论不同,修理作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大修

大修旨在全面恢复设备工作能力的修理工作,其特征为设备全部或大部分拆卸分解,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理所有不宜继续使用的零件,整新外观,使设备精度、性能等达到原出厂要求。为了改进和提高设备工作能力,可以对需要改进的部位(部件或项目)或整机结合大修进行现代化改装。

(2)项目修理

项目修理简称为项修,整理的项目是指设备部件、装置或某一项设备的输出参数。

项目修理是在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上,针对设备技术状态的劣化程度,特别是在已判明故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修理活动。

9.4.3 港口设备的保养

在设备维修中,经过长期实践,以预防为主的观点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我国亦一贯强调这一观点,以维护保养为基础就是这一观点的体现。对港口企业来说,把重点放在维护保养上,致力于预防和延缓设备工作能力的下降和技术状态的劣化,既是保证生产有秩序、有节奏进行的需要,也是港口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需要。

在港口企业中,港口设备的保养是设备状态维修方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突出设备保养的全面性和强制性,港口一般采用“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相结合的二级保养制度。日常保养工作的具体内容已融入到港口的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之中,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港口设备的定期保养。

1.定期保养的定义

港口设备的定期保养是指港口装卸机械运行一定时间间隔后,由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按规范有计划地强制保养,是对装卸机械的全面性维护工作。定期保养是装卸机械运行管理和状态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装卸机械能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的预防性措施。该定义主要突出以下四项要求:

①定期保养是由操作人员和专业保养人员按各自的职责分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

②定期保养是按一定的运行时间间隔制订出保养作业计划。这个计划是状态维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必须按计划顺序管理,执行计划必须具有严肃性。

③定期保养是一项强制性管理措施。

④定期保养是对装卸机械进行全面性维护,使其保持应有的技术状态。

2.定期保养的特点

(1)定期保养是状态维修的基础

装卸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运动、摩擦等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必然会导致技术状态的不断劣化,并且通过机械零部件松动、温升异常、异响等现象表现出来。简单地讲,就是通过点检、保养、检测等手段,把上述现象信息及时采集起来,通过分析后作出维修决策,实施有针对性的维修。这就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管理模式,所采用的就是状态维修方式。

定期对港口设备进行保养,可以使其运转情况得以及时改善。消除可以避免的磨损和损坏,取得保持和减缓设备的劣化趋势,实质上也就是延长了设备修理周期,减少了修理工作量,所以执行定期保养是推行状态维修的基础。没有保养的基础保证,也就无法推行状态维修。

(2)定期保养具有强制性

从定期保养的目的可以得知,它贯穿在设备运行的全部过程中,使设备运行状态得到及时的改善,消除可以避免的磨损和损坏,所以定期保养伴随着设备运行的全过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业行为,而是对设备必须进行的强制行为。

(3)定期保养具有全面性

一台装卸机械是由各个系统总成部件组合而成的,总成部件运转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对整机的技术状态产生影响。整机的技术状态如何也是通过总成部件反映出来的,所以对装卸机械必须实施全面性的定期保养。实施全面性定期保养的项目不宜过多,根据港口装卸机械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特点,抓相互关联的总成部件及影响安全的部件装置为重点,以重点兼顾全面,达到对机械全面保养的目的。

3.定期保养的基本内容

定期保养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洁和擦洗;②检查、调整、紧固各操纵、传动等连接机构的零部件;③对各润滑点进行检查、注油或清洗换油;④调整和检查安全保护装置,保证其灵敏可靠;⑤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工具,按规范对机械主要测试点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案例分析

港口设备管理中的几种不良倾向

港口设备是港口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一个港口来说,仅拥有现代化的设备而无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设备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领域,在这个领域中避免不良的管理倾向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港口装卸设备管理中有如下几种不良倾向,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重视设备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

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行过程有两种形态:一是实物形态,二是价值形态。两种形态形成设备的两种管理: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与经济规律的支配,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费用的支出,也就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佳化。现行的传统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中,突出设备完好率及其他技术指标,而忽视设备经济指标考核,这对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不利的。

设备是港口企业重要的和数额最大的固定投资,而且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良好性能,还应追加维修费用。作为一个港口企业来讲,支付这些资金必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维持港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满足各种需求和为国家创造、积累财富。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设备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取得设备的使用价值,从事生产活动,就必须垫付设备的价值和支付维护、修理及改造设备的费用。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设备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管理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求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不仅要对设备进行各项技术管理,还要对设备进行经济管理。

2.重视设备状态维修方式,忽视其他维修方式

(1)故障类型决定了所应采取的维修方式

实践证明,重视某一种维修方式,忽视其他维修方式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是非常有害的。此外,故障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来认为不可监测的故障可能转变为可监测的。

事实上,决定设备的最佳维修方式主要有三个因素:设备因素、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通常决定维修的准则主要是经济因素,即以维修费用最少为原则,同时要满足安全规程等限制。

(2)各种维修方式的特点

①事后维修。它不控制维修时机,是在设备、机械发生故障或技术性能下降到合格水平以下时采取的非计划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不需要做任何监测,不需做维修计划,无过剩维修;但有时可能由于故障而影响生产。另外,由于故障的发生有偶然性,我们不知道故障发生的时间,因此也就无法做好维修技术准备,可能造成停机的时间较长。

②定期维修。它是以机械磨损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只要设备使用到预先规定的时间就进行维修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设备运行隐患,做到维修技术准备充分。但因零件的实际寿命与想象状态不完全一致,使这种维修会有较多的过剩维修,同时常发生未发现故障隐患而产生拆装和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③状态维修。它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以技术状态的实际劣化程度来确定维修时机,靠不断监测机件的某些量数或性能的状态数据而决定的。这种维修能在适当的时候安排维修工作,即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不但能充分发挥零部件的效能,而且使维修技术准备充分。但这种维修方式对设备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对监测手段、工具、仪器要求也较高,同时增加了维修的组织机构。另外,由于定期进行状态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作业时间。

总的来讲,港口设备维修方式应是多样的,因为各种零部件、设备都有不同的故障类型,且每种维修方式都各有利弊,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要根据港口生产特点以及港口设备作业的实际情况选用维修方式,以达到维修技术合理、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3.重视客观状态监测,忽视主观状态监测

状态监测就是对零部件或整台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如有故障迹象产生,立即写出待修报告,安排计划进行修理。目前,状态监测技术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一听到状态监测就会联想到需要高级的、复杂的检测仪器,其实这是一个相当错误的概念,这对开展状态维修极为不利。其实大多数状态监测只需要一些极其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当然某些状态监测确实需要特殊的仪器。

状态监测分主观状态监测和客观状态监测。主观状态监测人员(大多由操作人员实施)靠五种感觉:视觉、听觉、感觉、嗅觉、触觉来判断异常状态。但是由于监测人员经验不一,监测结果解释也不一样。例如门座起重机的起升减速箱齿轮啮合,不同的装配调整就会有不同的啮合间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齿轮啮合工况。所以,主观状态监测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监测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经验。客观状态监测,即为了取得零部件、设备的状态信息,用一些不同用途的仪器或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对其进行状态监测,这种监测不取决于人的经验。因此,可靠性和监测准确率较高。

4.建议

设备管理应该对设备从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经营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要管好、用好、修好设备,既需要掌握多种科学技术,又要掌握有关设备管理的经济规律,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有效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

①目前港口设备的维修不能走向误区,应根据各类型设备作业特点,从三种维修方式即事后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中对照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使各类设备都能得到经济合理的维修,从而达到技术和经济的最佳值。

②设备状态监测工作手段应采取主、客观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既要重视主观状态监测,又要重视客观状态监测,特别是在设备状态监测仪器配备还未跟上的情况下,应对主观状态监测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加强设备油液监测工作,将有效地提高港口设备的可靠性,节约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③在重视设备技术管理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加强技术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设备完好率及其他技术指标上,要有所突破,要健全和完善机械成本核算制度,着重考核单机创造的效益和运行成本的比值,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单机成本核算制度,从而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佳化,以便为将来的设备选型工作提供依据。

④加强对维修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能力,是节约设备修理费用、提高设备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⑤抓好设备技术改造,对促进港口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在技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工,在晋级、住房、学习深造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形成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案例问题:

请根据本章所学知识,谈谈您对文中观点的看法。

思考题

1.衡量岸壁式集装箱装卸桥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哪些?

2.集装箱码头包括哪些主要设施?

3.分析各种集装箱堆场设备的优缺点。

4.如何理解港口装卸工艺的性质?

5.港口为什么要采用“日常保养”与“定期保养”相结合的二级保养制度?

6.为什么港口设备的定期保养具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