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港口物流学
8925800000029

第29章 港口物流生产管理(1)

本章要点

①了解港口生产作业计划及其类别。

②了解港口生产调度及其流程。

③理解并掌握港口生产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5.1 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

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是港口物流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也是实现港口物流服务目标的重要保证。港口生产统计指标是反映港口物流生产经营目标和活动状态、规模、效果和质量的数值,用来衡量港口物流生产作业的绩效。

5.1.1 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集疏运中心,如何提高港口生产运作效率,不仅关系到港口企业的效益,而且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港口生产作业计划作为港口物流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港口物流服务目标的保证,同时也是港口生产调度的依据和基础。港口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码头泊位、机械设备、库场、人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港口物流服务的需求,完成港口物流生产和利润指标。

港口生产作业计划是以装卸对象为编制依据的阶段性计划,通常涉及的内容为:船舶泊位的安排;装卸工艺流程的确定;港口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生产进度、安全质量要求以及相应责任者的确定;根据船方、货方的要求,确定与作业有关的协作单位及协作要求。

港口生产计划一般分为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旬度生产作业计划和昼夜生产作业计划。

1.港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是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化,是为了保证年度生产计划的完成而制订的分阶段计划。它主要包括月度吞吐量计划和月度装卸工作计划。如集装箱码头生产计划管理部门于每月底制订下个月的生产作业计划,列明下一个月中预计靠泊的集装箱船舶的船名、航次、载箱量。

2.港口旬度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旬度生产作业计划是月度生产作业计划的细化和分解。通常在每旬末根据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制订下一旬度的生产作业计划,其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月度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调整;考虑下一旬度码头泊位的合理安排与布置;提高港口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精确度。

3.港口昼夜生产作业计划

港口昼夜生产作业计划是港口生产作业计划体系中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执行计划,港口生产经营企业要完成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旬度生产作业计划都是基于昼夜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实际上,港口昼夜生产作业计划就是港口生产经营企业每天要开展生产活动的任务书。所以,要成功编制一份港口昼夜生产作业计划需要具备很多详尽的资料。如船方、货方的要求;货物种类、数量和流向;船舶到港时间、积载情况、装卸设备等;集疏运列车、卡车以及驳船等运输工具的到港密度与载货容量等;天气状况、海浪、潮汐等;港口自身所具备的码头泊位能力、装卸设备的供应状况,库场堆存能力及员工的在岗情况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降低单位运作成本、提高港口收入的目标,现代港口生产作业昼夜连续,其中涉及的信息量、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港口生产作业计划体系来保障港口生产作业的有序进行。只有成功编制港口生产作业计划,才能实现港口物流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节奏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才能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并相互协调运行。

5.1.2 港口生产调度

港口生产调度是港口生产系统的核心,也是港口成功开展物流服务活动的保障。港口生产调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港口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如何提高港口生产调度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调度的核心作用,一直是港口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港口生产调度是指保证港口生产计划实现而进行的一系列指挥、检查、督促、协调和平衡工作。港口生产调度部门依据制订好的生产作业计划,把生产中各部门或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港口有节奏地生产和服务。

港口生产调度流程为:

①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如货源、运输工具(车船)、装卸机具和劳动力等。

②具体调配各种资源,如决定采用何种装卸操作方法、选用何种机械类型、配备一定规模的人力、安排船舶作业顺序以及确定停靠泊位和作业起止时间等。

③掌握货物的装卸、堆存、疏运等过程中的情况和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保障港口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行为得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并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随着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港口生产调度改变了以往“现场指挥为主”的局面,呈现出“预见性、实时性、集中性、全面性”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港口生产调度,对港口生产作业及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平衡工作,不仅提高了港口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还降低了港口物流服务成本,提高了港口经济效益。

5.2 港口生产统计指标

指标是一组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特征的信息。港口指标是一组综合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应对港口生产起不断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5.2.1 港口指标分类

1.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力规模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和达到的数量水平,它们通常是用绝对数量表示的。港口主要数量指标有泊位数(或岸线长度)、靠泊能力、职工人数、机械设备数量与能力、库场面积,吞吐量、装卸自然吨、操作量、堆存货物吨天、起运量等。

质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所达到的或已经达到的效果和工作质量的水平。

它们是用相对数表示的,如比例、比值、百分率等。港口装卸工作中主要的质量指标有操作系数、直接换重比例、船舶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泊位占有率及利用率、装卸机械利用率、库场容量利用率、货损率、货差率及赔偿金额率等。

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因为任何质量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之间或数量指标与时间的比值,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互相密切联系。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是通过质量指标、数量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得到全面反映的,所以指标设置得合理与否,对人们认识生产经营活动关系重大。

2.统计指标、计划指标和考核指标

统计指标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控制所设立的基本指标系统,统计指标包括计划指标和考核指标。

计划指标是企业生产计划中规定必须达到或完成的生产目标。它是执行计划的依据,也是指导生产和实行考核的基础。计划指标的设置既要能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能力和发展水平,又要能反映效果和质量,两者不可偏废。

考核指标是对企业或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好坏进行评比、奖惩的衡量标准。

它可以是计划指标的内容,但又不完全是计划指标,考核可以侧重于生产中某些薄弱环节。例如当港口船舶排队严重时,可以把船舶在港时间作为重点考核;又如为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可将作业安全作为评比的考核指标。

3.港口生产指标体系

港口生产指标是一组综合反映港口生产、经营状态的信息。它由装卸工作量指标、装卸效率指标、车船作业停留时间指标、设备运用指标、劳动指标等组成。

5.2.2 港口吞吐量指标

吞吐量是港口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产量指标,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

旅客吞吐量是指由水运乘船进出港区范围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旅客吞吐量应包括乘游船进出港口的旅客人数,但不包括港区内轮渡及短途客运的旅客人数、免费儿童以及各船舶的船员人数。

货物吞吐量是指经水运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船舶的燃油、物料和淡水等。

货物吞吐量由出口吞吐量和进口吞吐量两部分组成。出口吞吐量是指从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数量,包括在本港扎排运出的竹木排。进口吞吐量是指由水运运进港口卸下的货物数量。

通常货物吞吐量的计算如下:

①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计算为出口吞吐量;②由水运运进本港卸下的货物,计算为进口吞吐量;③由水运运进港口,经卸下后又装船运出的转口货物,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算一次吞吐量;④货物吞吐量必须以该船需要在本港装卸的货物全部卸完或装妥并办完交接手续后一次进行统计。

上述货物中包括邮件,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运输船舶燃料、物料和淡水等。

下列情况不能计算为货物吞吐量:

①由同一船舶运载进港、未经装卸又运载出港的货物(包括原驳换拖);②自同一船上卸下后又装到同一船上的货物,或装船后未出又卸回本港的货物;③本港港区范围内的轮渡、短途运输货物以及为运输船舶装卸服务的驳运量和各码头之间的驳运量;④港口进行疏浚运至港外抛弃的泥沙及其他废弃物;⑤在同一市区港与港之间的货物运输;⑥路过的竹、木排,在港进行原排加固、小排并大排,或大排改小排等加工整理的;⑦渔船或其他船舶直接自江、海、湖泊中捕捞进港口的水产品及挖掘的河泥。

在吞吐量统计中,对“转口吞吐量”要进行专门统计。转口吞吐量是指由水运运进港口,经装卸后又从水运运出港口的货物数量,它包括船-岸-船转口和船-船直接换装转口。

吞吐量统计范围包括港区范围内所有从事运输生产的码头、浮筒、锚地等泊位。不论隶属关系而全部统计的吞吐量,叫全港吞吐量,包括港务局码头、货主码头吞吐量。除此之外,还要统计本港的吞吐量。所谓本港吞吐量,是指本港装卸完成的吞吐量,包括本局工人、干部参加劳动及外付装卸费完成的吞吐量。

吞吐量统计的截止时间,一律以统计期末的最后一天的18时整为截止时间,也就是在这以前全船装完或卸完的船舶才能计入本期完成的吞吐量,否则应列入下期完成的吞吐量。

根据交通部的规定,统计货物吞吐量的原始记录是货物交接清单或货物运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或作为提供决策的参考,港口建立了快速统计。它是以装卸货日报或理货单作为原始记录,虽然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些出入,但作为反映生产动态,准确度也够了。统计旅客吞吐量的原始资料是客运报告表。

货物吞吐量统计除按进出口、全港、本港等统计外,还要根据不同目的分贸易性质、货物类别、船舶类型、货物流向等进行统计:

①按货物的贸易性质可以分为内贸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

②按货物的类别可以分为不同货类的吞吐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JTQ19-88),所有运输货物共分为17大类、108中类和150小类,组成三个层次。一般港口统计按大类统计,即煤炭及其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化学肥料及农药;盐;粮食;机械、设备、电器;化工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轻工医药产品;农、林、牧、渔业产品;其他货类。

③按装运货物的船舶分类可以分为杂货船、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货船及其他。

④按货物流向分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统计。

⑤按货物所通过的码头泊位,逐个泊位统计。

货物吞吐量的统计一律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集装箱的自重也计算在吞吐量中。

货物吞吐量是港口最重要的指标,但是,仅仅用吞吐量指标来确定港口的规模或其生产力水平是不全面的。首先,在同一吞吐量水平的条件下,货种结构不同、换装工艺的差别以及不同货种装卸难易程度,其劳动消耗有很大的差别。其次,船舶类型流向的不同,劳动消耗也大不一样。另外,同样1吨货物,在水陆中转时计算为1吨吞吐量,而在水水中转时则计算为2吨,这就扩大了港口的吞吐量。因此,仅仅对吞吐量进行比较,无论是横向(各港之间的同期)还是纵向(同一港口的不同时期),意义都不大。

为了使吞吐量有可比性,人们提出用换算吨作为货物吞吐量的计量单位。所谓换算吨就是以某一货种(如石油)为基数,即以装卸1吨石油为1个换算吨,其他货种则依照其难易程度比例换算为相当于装卸石油的吨数,这个比例就是换算系数。换算吨就是各货种的实际吨数与换算系数的乘积。但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换算系数绝非易事,因为货物吞吐量是港口的劳动者、技术设施和管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制定换算系数的工作,成为研究吞吐量统计的关键。当前,对吞吐量指标的考核仍以分货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