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说论语
8924900000046

第46章 微子篇

原文与译文

【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纣王残暴无道时,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因力谏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原文】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去都是一样,还是会多次被罢官的;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何必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原文】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待遇和礼节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孙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孙氏和孟孙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离开了齐国。

【原文】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译文】齐国人赠送了一批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又离开了鲁国。

【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当今的执政者很危险啊!”孔子赶紧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说上话。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的方位。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的位置。”子路只好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世道纷乱、礼乐崩坏到处都是,你们同谁一起去改变现状呢?而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说完,仍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人打交道,那还能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有道,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掉队了。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四肢不勤快,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了。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去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已经不见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是不对的。连长幼间的礼节都不可以废弃,君臣间的名分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洁身自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推行君臣之义。至于道是否行得通,这早就知道了。”

【原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隐退不仕、道德高尚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深思熟虑、合乎人心。”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变。”孔子又说:“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原文】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译文】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乐师干到楚国去了,三饭乐师缭到蔡国去了,四饭乐师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之滨,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之崖,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原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任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废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原文】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译文】周代有八位名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医说

孔子始终怀有要求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与道家不同,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孔子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在社会动乱、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与其弟子们一起不辞辛苦周游列国,四处呼吁仁治,努力倡导仁爱,为社会改革大声疾呼,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孔子认为,“邦无道”时,不同流合污的三种处世方式包括:“去之、为之奴、谏而死”,一是远离是非之地;二是佯狂自污以求自保;三是犯颜直谏而杀身成仁。作为中层干部应学习柳下惠,虽被“三黜”而依然“直道而事人”,不可为保住职位而“枉道而事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并鼓吹其儒家的仁爱思想,希望能获得重用来实践其儒家伦理,但其总是找不到有能力和决心使用他的人,也总是遇到“三日不朝”的昏君。无数次的碰壁,又无数次的希望,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煎熬中,孔子悟出了许多道理。“往者不可谏”是一种不拘泥于过去的人生态度,“来者犹可追”是一种向往未来,希望将来更加美好的积极的生活理念。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关键是要抓住今天和未来。狂人劝孔子不必“累累如丧家犬”,奔走各国去宣扬自己的主张,因为“今之从政者”太危险了。“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关键是要抓住现在,只有今天是最现实的,应“不舍昼夜”,孜孜以求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生命负责,合理安排自己的生命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自己的奋斗目标,以保证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天下有道”时,仁德自在百姓心中,言行有节制,交往有礼德,工作有激情,生活有快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不可为师,“洁其身,废君臣之义”者不可为仕,“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孔子身处混乱的春秋时代,虽不断失望,屡战屡败,但决不绝望,屡败屡战,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孔子用心坚持着,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以其德行魅力和修养,努力实行人道主义和仁爱思想。处处碰壁而回,依然痴心不改,不断修炼自身,不断完善自己,尽最大可能和最大努力去影响周围的人,以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君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言中伦、行中虑、身中清、废中权”。“从心所欲”、“无可无不可”,这是一种高境界,是一种坚持原则的权变,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不固执、见机行事、随机应变、顺应环境变化的应变之策。孔子认为,国力强盛时,人才会聚集在一起,并且有一种聚集效应,会越来越多,但国力衰败后,人才会大量消失,四处奔走谋生。“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人才的流失,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孔子认为,为政者应“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不求备于一人”。如员工和下属“无大故”,就应“不弃”,作为医院领导不可对一个人求全责备,应以宽厚仁慈之心,以德治院。孔子身处春秋衰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孔子思念贤者名士,希望仁德之心遍布民间、德治之风盛行于天下。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也就离开了鲁国。“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领导的命运往往是一个单位的命运,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命运常常是一个团队的命运,也是一个下属的命运。好领导能成就好单位,好单位能成就好团队,好团队能成就好员工。对于员工来说,鱼(好单位)和熊掌(好领导)兼得是员工的一种福气,也是员工快速健康成长的沃土和基础。要达到使“民服”的目的,必须“以德治国”,实行仁政。这种德政思想要求领导者“任人唯贤”、“举贤不避亲”、“心底无私天地宽”。要使员工心服,必须自己身正,大量启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医院领导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合适的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孔子认为,管理者要“服众”,不是让员工去惧怕领导,而应让员工去敬重领导,要使员工有敬重之意,其前提是领导必须有使员工值得敬重的地方。“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作为领导应有一颗宽容和谦恭之心,下属才有可能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挥。作为下属应尽心尽力对上级负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出色完成任务。领导者不可对下属和员工吹毛求疵,不可高高在上,应指导下级开展工作,并在其遇到困难时予以协调和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定是用自己的德行和身体力行的行动来感染下属,而并非靠自己的权势。作为领导应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正含义,千万不可使人心涣散,应努力聚集人气、积聚人心,为医院的发展同心协力,共创明天。作为领导,不可“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应有大度和气量,能真正关心、体谅下属,应有“容人之过、释人之嫌” 的风范。“容人之过”方能得人心。作为领导,应宽大为怀,容人之过,念人之功,不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领导有领导的难处,下属也有不属的难言之隐,上下应相互体谅,互相理解,团结互爱,共同把事情做好。对于有过之人来说,常希望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会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情感,领导者应积极引导,努力去争取使犯错者有“戴罪立功”那样的心理效果和现实结局。 万事“满则溢”。如何做到满而不溢呢?孔子认为:“聪明睿智者应用愚笨去调节,功盖天下者应用退让去调节,威猛无比者可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天下者可用谦恭来调节”。

孔子认为,为政者应“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应分清责权利,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工作,应以宽容之心,赦人小过,应主动积极地下到基层第一线,善于发现人才,重用贤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孔子所说的“窃位者”,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这些人能力不强,靠一些旁门左道以迎合领导;虽居领导之位,但不行领导之职,为了一些既得利益,忘了自己的责任,唯恐下台后天下尽失。“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这些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举荐良才,惧怕贤良之人会夺取他们的位置。儒家讲入世,也讲出世,孔子“礼让为国”的思想与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道家理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