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说论语
8924900000025

第25章 泰伯篇(2)

医说

孔子认为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让给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治理,才有可能发展和进步,才有可能拥有文明的传承。在“礼”指导下的“恭”、“慎”、“勇”、“直”才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孝道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十分重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一些思考和演绎,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问于不能”、“问于寡”这种谦逊的学习态度,“有若无”、“实若虚”这种谦虚不自满的态度和“犯而不校”这种宽阔胸怀、忍让精神是孔子思想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人,包括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所培养的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这样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困难挫折面前决不动摇、决不屈服。孔子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孔子的爱民思想值得肯定,但其愚民思想应该批判,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任何一项决定,如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如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一种“安分守己”的消极思想,“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是一种积极的参政思想。“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不符合儒家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真正的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

“至德”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主张主动让贤,泰伯让位,让出了后来的百年盛世和文王、武王几代明君,让出了百姓百年安康和福祉,也让出了后世的赞颂和纪念。这种礼让是一种高风亮节,一种浩然大德,一种非凡气度。孔子认为,“学”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礼”是从外部对自我进行强化和节制。作为外在约束的“礼”不可缺少,无“礼”则万事不正。“恭而无礼”就会劳累、疲倦;“慎而无礼”就会胆怯、懦弱;“勇而无礼”就会犯上作乱;“直而无礼”就会尖酸刻薄。孔子所崇尚的人生意境是一种和谐的世界,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团结,又要坚持原则,不可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庸俗的一团和气。现代生活不需要对立,而是需要沟通、理解和包容。“劳资和睦”可以使员工对医院产生忠诚心和归属意识,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医院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民兴于仁”而按仁来行事,其前提必须是“君子笃于亲”。

对于医生来说,在临床工作中,要牢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百姓的性命相托,直面的是对健康有需求的百姓。如果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对健康没有谨慎之意,是不可能成为良医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为君子,应“贵于道者有三”:一是“动容貌”,严肃庄重;二是“正颜色”,端正和善;三是“出辞气”,谦逊中肯。只有做到这些道德修行,就可以“远暴慢、远鄙倍”,就可以“近信”。君子的任务,在于修身养性,至于专业的问题和事务,应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作为医院领导和学科带头人,指明医院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制定全局性战略是其最根本的任务。

做学问能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做人能够“有或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种做学问和做人的品德是高境界的,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和道德境界。儒家推崇社会责任和正义,不管是自然大成、臻于化境,还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只要能进入道德范畴,达到道德境界,就是一种成就和升华。孔子眼中的君子,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人,是“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可以托付遗孤者必忠信于朋友;可以托付政事者必忠诚于事业;可以托付国家命运者必忠心于国家。“任重而道远”,对于医生来说,应心胸宽广、意志坚定,“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是自强不息的写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退步;原地踏步就是退步;进步慢也是退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强者立志高远、信念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有自强自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得正,行得直;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才能有忧患和危险意识;也才能在危险来临之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学科带头人要将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和管理融于一体,需要勇气和胆识,也需要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坚强。对医学未知的探索,是医务人员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人生短暂,时不我待,年轻人要有承担人生责任的紧迫感和勇气。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医生来说,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医”。被孔子誉为“思无邪”的《诗经》具有重大的社会认知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是建立美好人生的基础。“礼”是为人之本,“德”是为人之根,音乐是培养性情和人格的工具,医学是医生毕生需要探求的学科。孔子认为,“民可使,不可使知之”,这是不对的。“使知之”才能更好地“使由之”,医院员工必须知道和理解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步骤,员工必须清楚了解院务,只有当员工的个人意愿和医院的总体目标一致时,才能形成合力,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才可达到医院和员工的双赢。

孔子认为,“好勇疾贫”是祸乱;“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对不仁德的人恨之过深,也是祸乱。孔子这种万事有“度”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和重视。“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任何的极端主义者都会给自己、他人、组织,甚至国家带来危害。“骄且吝”,这种不智可以破坏一切,即使有“周公之才之德”,只要自满骄傲,只要吝啬小气,所有好的品德都会被掩盖。孔子宣扬“学而优则仕”,但其也重视“仕而优则学”,另外,孔子也赞赏“三年学,不至于谷”的难得之人。孔子认为,“天下无道”或“危邦”时,君子应“不入”、“不居”,应“隐”于大市或深山之中,并以“富且贵”为耻;“天下有道”时,君子应“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应“见”于世而从政,并以“贫且贱”为耻。

医院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孔子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一种各司其职的秩序,但问题是“在其位”的当权者是否在全心全意“谋其政”?职责要分明,但许多具体事务必然会有交叉,接点、拐点和盲点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能做到“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互补,更是一种责任,这种全局观念是事业蒸蒸日上的保障。“道不同,不相为谋”。“道”是志向,是目标,是仁义。员工的个人目标应与医院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道”同,其力可断金,“道”不同,则会离心离德,力不会往一处使,劲不会往一处用,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孔子认为,狂妄但正直,幼稚但老实,平庸但守信的人可教,但“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者不可教。孔子“唯天为大”的思想与当今“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一致的。人本和民生思想要求我们在所有的工作中,都必须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这说明治国人才、国家栋梁的作用有多大,但孔子常常感叹“才难”,真正的人才确实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