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经济地理
8924800000075

第75章 港澳台地区物流地理本章要点(3)

②香港物流业若在科技和专业知识上得以提升,可提高竞争力和增值,也可缓和结构性失业。当局应加快培育应用资讯科技人才,并吸引更多跨国物流公司前来投资。

③香港已经是亚洲区的航空枢纽,完全有条件成为亚洲的储物中心。特别是价值高、体积小的货品,如电子零件、科技产品、药物疫苗等,非常适合用飞机付运。位于地区枢纽的机场,如旧金山市、波士顿,都在邻近机场地方发展高效率运作的物流中心,让跨国公司将供应不同国家的货物集中储存,然后按市场订单即时包装付运,4~5小时内送抵目的地,不用在每个国家都建设仓储设备。

④香港若能尽用亚洲航空枢纽的优势,带动物流和旅游业发展,长远可以创造数万个新职位。航空物流创造的新职位,并不限于某一阶层,而是对各个阶层都有好处。现代物流业其实就是供应链管理,最着重资讯科技应用,需要大量资讯科技人才,创造上层就业机会;物流业向来有大量中小企业参与,例如货运代理商,经常是一人公司,统筹付运工作,这些是中层职位;下层职位,则包括货仓管理、货物运输,这些工作还需要劳工,管仓个人和货车司机都因此得益。

⑤内地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服务水平将与香港码头越来越近。因此,香港的运输费用,包括码头处理费,应适时合理下调,以保持香港物流业的竞争力。

⑥发展物流中心需要软硬件的配合,香港两方面都有优势。软件方面,香港工商业已有一套电脑系统;硬件方面,香港的机场、货运码头具有强势,再加上广东盐田、南沙及虎门等地兴建的码头,可配合香港的物流业发展。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可与广东一起发展物流中心。

⑦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合作。第一,在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的地位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协作与统筹,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与物流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共同繁荣。第二,由于进入内地市场的限制逐步撤销,港商凭其在供应链管理、国际航空货运、物流设施运营管理以及财务筹资方面的优势,与内地或海外同业成立合资公司,扩展在内地物流业的业务。香港物流公司可考虑内地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把目光投向二线市场,这些地区的交通正逐步改善,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第三,香港运输仓储码头管理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供现代物流服务。香港各种企业进入内地,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趋势。

随着国内物流服务市场的逐步开发,香港物流企业到内地开展物流业务将进一步强化。

第四,香港生产、贸易型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推动内地物流业发展。

9.2 澳门地区物流地理

9.2.1 澳门物流自然环境

1.区位

澳门,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如图9‐2所示,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东邻珠江口,西接磨刀门,南对南中国海,北以关闸为界与珠海经济特区的拱北接壤。澳门距中山市(石岐)40公里,东北距广州145公里,东距香港61公里,西面则隔江与珠海市湾仔镇相望。澳门位于东经113°34′47″~113°35′20″、北纬22°06′40″~22°13′1″(以东望洋山灯塔为准)。

澳门地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目前,澳门半岛9.1平方公里,氹仔岛面积6.33平方公里,路环岛面积8.07平方公里。由于不断填海造田,澳门的陆地面积不断增大,已由1912年的12.6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3.5平方公里。

澳门以“堂区”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每一个堂区以其代表性的教堂作为堂区名称。澳门现有7个堂区,分别是澳门市、花地玛堂区(俗称北区,包括青州、台山、黑沙环、筷子基和水塘)、圣安多尼堂区(即花王堂区,在澳门西部,包括新桥和沙梨头,着名的大三巴牌坊一带也属本堂区之内)、大堂区(中区、新马路以北部分,南湾、水坑尾、整个新口岸填海地段、东至新口岸港澳码头,整条环岛公路至妈阁南端,包括澳门旅游塔和立法会)、望德堂区(包括荷兰园、东望洋山、塔石一带)、风顺堂区(亦称圣老愣佐堂区,包括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南湾湖填海的整个妈阁半岛,包括妈阁山、西望洋山、新马路以南部分)、海岛市、嘉模堂区(包括氹仔和澳门国际机场)、圣方济各堂区(路环)。填海中的路氹城现时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堂区。

2.气候与自然资源

澳门是中国大陆与南中国海的水陆交汇处,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澳门的冬夏风向相反,属季风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热,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2.3℃左右。每年以10月中旬至12月最为舒适。春、秋、冬三季是旅游的最佳季节。1-2月是澳门的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过华中、华南进入澳门,带来寒冷干燥的北风,通常这两个月气温最低,市区温度有时会降至10℃以下,由于大气中水气含量不足,故降雨量及降雨日较少。3-4月是季节交替期,气温及湿度上升。在春季,除了中间几天极为潮湿,有雾、毛毛雨且能见度较低之外,其余日子天气尚好。澳门夏季较长。5-9月由于天气炎热及潮湿,有不少恶劣天气,如暴雨及雷暴等。而水龙卷亦偶有出现。7-9月,热带气旋频繁出现,雨量、气温、降雨日数及雷暴等气象记录都达至全年最高峰。10月秋季来临。

澳门秋季时间短暂,天色晴朗,天气稳定,舒适度高。11月清凉干爽。12月北方的冷空气再次入侵。

澳门自然资源较为缺乏,从原材料到粮油食品,以及90%以上的鲜活食品都须依赖邻近地区进口。在生产资料上,较为廉价的原材料及机械设备等大都来自香港、台湾省和内地;高价产品大都来自日本和欧洲。在生活资料方面,日常所需的各类鲜活商品主要从内地引进。

9.2.2 澳门物流社会经济环境

1.历史沿革

澳门在明代史书中记载称为“蚝镜”(濠镜),澳门当时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为葡萄牙文的译音)。澳门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的明朝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澳门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澳门总督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将澳门改为自由港,不准在澳门的中国海关和税馆继续存在,中国官员及家属被迫全部撤离。从此,葡萄牙占领澳门,不仅停止向中国政府缴纳租金和关税,反过来向澳门华人征收田赋,正式取得了澳门的行政权,并向东北扩展地界。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1864年,葡萄牙再占领路环,设立“海岛镇行政局”。从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澳门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1979年2月8日中葡建交。1980年3月澳督伊芝迪将军首次应邀官式访问北京。

同年6月,广东省省长习仲勋首次专程访问澳门。1981年10月,新任澳督高斯达应广东省省长的邀请,到广东省做四天官式访问,并顺道访问珠海特区。同年10月底,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来澳作两天私人访问。同年12月,广州市市长梁灵光、副市长欧初及梁尚立访问澳门。澳门与中国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变成中葡友好的桥梁,变成中国促进四化建设的桥梁。中国于1972年3月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主席的信件中指出:“香港、澳门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我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的方式和平解决港澳问题,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在中葡建交后,北京一再重申:“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区,中国领土、葡国管理,目前地位不变,对中国不成问题,希望澳门保持现状,继续稳定,华人和葡人大可放心致力发展经济。”这样,澳门历史迈入新的历史里程,开辟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广阔前景。

1999年12月20日0时在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已清拆,现分别改建为“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经济发展

澳门是自由港。澳门以前为消费城市,经济长期以来以赌业为主。自20世纪60年代起,澳门经济结构开始变化。20世纪70年代,澳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以出口加工业、旅游娱乐业、建筑地产业和金融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内地经济急速发展,澳门经济也因此受惠。国内投资者大量涌入。至今已有200余家中资公司在澳门营业,澳门有很多优势是目前中国内地所欠缺的,加之澳门多年来对西方文化比较接近,故无论是外商对内地投资还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澳门都是极好的桥梁。

澳门的经济是微型海岛经济,无可避免地受市场、资源和结构等方面的局限,但澳门仍然是亚太区内极具经济活力的一员。

随着博彩旅游业的增长持续向好,澳门经济增长较快,2007年GDP增长率达11.4%。2006年澳门生产总值为1143.6亿澳门元,实质增长率为16.6%,人均生产总值为227508澳门元,约合28436美元,与香港相近。

虽然澳门的经济规模不大,但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在区域性经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传统上,澳门的经济以出口为主,在加工业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同时,服务出口在澳门整体经济上所占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

澳门是中国两个国际贸易自由港之一,货物、资金、外汇、人员进出自由。特区政府成立后,把维护和完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经济施政的主线,营造受国际社会认同、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和法治严明的市场环境,确保经济制度不受干扰和影响。

2001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对澳门进行每6年一次的贸易政策审议,在报告中对澳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予以肯定,指出特区成立以来经济运作正常,澳门仍然是世界上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之一。

特区政府致力于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澳门正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同时,有效发挥本澳与亚太地区、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传统联系的优势,更好地担当内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桥梁。

特区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施政方向是:把握机遇,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增强本澳的竞争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升龙头产业,稳定传统行业,扶持新兴行业,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保持和巩固本澳经济发展的势头,为本澳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3.产业分析

澳门的产业结构不同于香港、台湾和内地,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如果把澳门的产业结构按一、二、三次产业划分,则突出地表现为:农渔业地位十分微弱,工业中主要以纺织成衣业为主,博彩旅游业在澳门经济中举足轻重。

澳门经济的大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传统的赌业向现代化的博彩旅游业转化,出口加工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70年代中期,博彩旅游业和出口加工业又带动了建筑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澳门经济的起飞。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澳门经济已形成了博彩旅游业为主导,包括博彩旅游业、出口加工业、建筑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四大产业的产业结构。

(1)博彩旅游业

澳门的博彩业一直是澳门经济中举足轻重、最具特色的产业。其历史可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1847年,澳葡政府鉴于当时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崛起、澳门转口贸易的衰落,宣布赌博合法化,将赌业列为一种特殊的合法商业贸易。自此,澳门赌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初,澳门传统的赌业开始向旅游博彩业转化。目前,澳门博彩旅游业已形成了以博彩业为核心,包括游览观光业、酒店业、饮食业、娱乐业以及旅客运输业、珠宝金饰业等多元化的行业架构。长期以来,博彩旅游业一直是澳门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每年吸引了上千万旅客前来博彩、消费、观光。预计到2010年,来澳旅客将达到3257万人次。在2002年4月赌权开放之后,博彩旅游业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7年已占45%,实际上成为澳门经济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