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8924500000010

第10章 新闻巨子,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

在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1935年,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当地人民的苦难深深地刺痛了他。

但在大西北范长江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满怀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悲惨生活、社会各界积极抗日以及工农红军顽强战斗的通讯,引起国人的关注。1936年大西北采访的通讯辑成新闻作品集《中国的西北角》出版,一版再版,数月内连印7次,创下当时图书再版的新纪录,不到30岁的范长江一举成名。紧接着1936年,范长江在陕北等地采访的通讯也连续在《大公报》发表,后辑成《塞上行》一书出版,在社会上又引起强烈的反响。此时范长江也不到30岁。

在范长江还不到30岁时,就在他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

范长江还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而1937年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日子——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的纪念日。

范长江曾经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

1991年,以范长江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设立,此奖是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范长江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几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胡乔木曾说过,范长江深入人民当中,又有丰富的知识,他写的东西视野开阔,曾在全国引起轰动。应当提倡做范长江这样的记者。

范长江生平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依靠母亲做针线活在内江中学和四川省六中念完初中、高中,成绩优异。青少年时代受革命思潮的影响,1927年范长江加入贺龙领导的20军学生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考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他带着对现实的困惑于193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33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报撰稿。1935年7月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深入中国西北地区作为期10个月的考察采访,行程6000余公里,所写通讯在《大公报》上连载,后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1936年8月又去西北采访,是“西安事变”后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事变真相的新闻记者,12月赴延安,得到毛泽东接见,沿途采写的通讯后辑为《塞上行》一书出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范长江致力于抗日救亡宣传,写了大量战地通讯。

1937年11月和恽逸群等同志创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并被推选为“青记”的总干事。1938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39年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在香港与邹韬奋等创办《华商报》。1942年后到延安。先后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国共谈判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

1948年12月间,范长江奉命离开新华总社的领导岗位,从西柏坡到了北平附近,参加准备接管北平的军管会的工作。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他随解放军进城,接管新闻出版机构,创办和主持了《人民日报》北平版,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不久,他又奉命随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主持创办了新的《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回到北京,辅助胡乔木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工作。1950年初,中共中央任命他担任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社长。

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范长江受到了过火的批评,奉调离开报社。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新闻工作岗位。“文革”期间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残。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的一个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他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

职业生涯

(一)

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范长江向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投稿,他以给报刊撰稿开始自己的新闻生涯,并很快进入记者角色,展示了自己的采访写作才能。一年后他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成为记者后的三四年内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这些作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5年春《大公报》聘请他为专职通讯员,不久批准了他自费去西北的采访计划。范长江后来回忆自己当年是怀着两个目的去西北采访的: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敌人肯定会占领我们的若干大城市,那么我们的后方——西北、西南的情况怎么样呢?这两个问题也是当时群众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怀着这种渴望知道真相的记者的使命感,1935年5月,范长江开始了他的“文责自负,旅费自筹”的西北考察与采写活动。他由北京、天津经上海、重庆到成都,7月从四川成都出发开始了着名的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旅行,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对川、陕、甘、青、宁(夏)等省和地区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察采访,采访了沿途经过的48个县市,行程6000余公里。考察期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旅行通讯,第一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引起轰动,并随后将这些旅行通讯结集成数月内连版7次、轰动全国的《中国的西北角》出版。胡愈之赞誉《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旅行一结束,范长江立即升格为《大公报》的正式记者。

1936年8月范长江作为《大公报》的特派记者去内蒙采写日寇西侵情况。

他从呼和浩特,经西蒙的额济纳,穿过千里戈壁,10月才到银川。不久绥远抗战爆发,他又立即去红格尔图和百灵庙采访。12月“西安事变”爆发,国人迫切想知道“西安事变”的真相。范长江意识到中国政局要发生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因没有安全保障随时可能牺牲生命,他的决定遭到朋友的反对。但范长江认为万一真有什么不幸,也是记者职务上所应当。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2月到达西安,对“西安事变”作实地采访,先后与周恩来、叶剑英等人长谈,后又去延安,成为由国统区进入陕北采访的第一位新闻记者。在延安先后会见了中共各方面领导人,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谈,毛泽东回顾了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和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同时深刻阐明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与毛泽东窑洞叙谈后,使长江10年来苦苦探索和追求而又无法解答的中国前途问题,一夜之间“豁然开朗”。他立即日夜兼程赶回上海,到上海的第二天(1937年2月5日)就在上海《大公报》的要闻版上发表了震动朝野的《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将“西安事变”的真相公诸于众,促进了全国人民对中共和红军的了解,第一次向人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公报》销量大增。蒋介石勃然大怒,把《大公报》总编辑骂了一顿。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说:“欢迎《大公报》派随军记者,尤其欢迎范长江先生。”从此范长江的名字和作品更加蜚声海内外。

(二)

抗战开始不久,范长江退出《大公报》,从此接受中共南方局的领导,开始了团结国统区青年记者的统一战线的工作。1937年他与徐迈进、陈同生、恽逸群等同志在汉口共同发起创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范长江拥护中共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的方针,作为当年声望很高的记者,由他登高一呼,推动团结,最容易得到响应。在“青记”的活动中,他广交朋友,坚持“帮助后进”的方针,在当年国民党专制统治下,“青记”实现了青年记者难能可贵的大团结。青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分会,总共发展了大约千名会员。作为青年记者的领头人,范长江本人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范长江与胡愈之等创办了“国际新闻社”,他自己宣称这是一个“大胆的试验”,他带领部分青年记者,报道中国抗战中的新闻,通过海内外几百种传媒传播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他这个在国统区搞统战的名记者,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只好转移到了香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廖承志的领导下,他结合一批同志兴办《华商报》,并任该报副总经理,直到香港沦陷,共战斗了8个月。

从1938年到1942年初,这一期间范长江主要的成就已经不是写作通讯,而是团结同志为中共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共同奋斗,他显示了社会活动家的才干,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国统区广大群众。他在国统区的战友胡愈之曾称呼他为“毛泽东麾下最忠诚、最勇敢、最机智的一个小兵”。

(三)

1942年范长江到苏北解放区,依然做新闻工作。初到苏北,写了三篇通讯,由党中央审定,结果毛主席回电肯定两篇可用。此后许多年,他只写过一篇通讯《志大才疏的胡宗南》。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范长江领着从华北人民日报社抽出来的一部分人员,加上华北局城工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里挑选出来的适合做新闻工作的地下党员、进步青年,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范长江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当时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召集范长江等人开会,他说市委刚刚进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够,设想《人民日报·北平版》先出对开两版,以后再出四版。范长江等认为,国民党的《华北日报》还出对开四版,我们是胜利者,无论如何不能少于四版,而且两版容量太少,内容很多不好安排。范长江还说,他愿立出四版的军令状,保证报纸不出大错误,保证每天只睡4小时,完不成任务愿受处分。范长江带领大家不分昼夜,互相鼓励,紧张工作一个多月,终于没有辜负组织的委托。

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报社闹稿荒,当时正好放映苏联影片《大转变》,是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此战役艰苦卓绝,终于从防御转为进攻,扭转全局。影片当时在我国引起轰动。范长江抓住这个时机,提出报社工作也要来个大转变,把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采访,一些老记者、编辑组组长统统派到各地当特派记者,抓稿子。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决胜于社门之外”。不少人对这个决策半信半疑,但长江坚持不动摇。几个月后,稿子源源而来,报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家都称赞长江的眼光和魄力。范长江常谆谆告诫大家,要清醒地认识《人民日报》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报社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兢兢业业,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他说韬奋办报刊多么周到精细,一点不含糊,数十年如一日,不要以为过去在老解放区就是这样做的,那时还受到过表扬呢!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自己所处的地位不同了,从前可以的,现在就不行。他对一些工作疲塌的老同志颇不客气,批评他们凭老资格吃饭,工作上不力求上进。他说,靠中央党报的牌子、地位吓唬人是不行的,要自己真有领导舆论的本领才行。而范长江培养年轻记者编辑却不遗余力,指点他们的作品时,从政治思想、方针政策到文理逻辑一一分析指点。

范长江1952年离开《人民日报》到国家科委工作时,《人民日报》同群众贴近了,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了,稿件多了,发行量节节上升。

(四)

1988年夏衍在发表纪念范长江的讲话时,曾指出范长江解放以后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和作用。刚解放时范长江还干新闻工作,先后主持过《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但再也没有写过他擅长的通讯,而且从1952年就永远离开了新闻界,去当行政和党务工作干部了。在50年代后期,政治运动又不断,1957年“反右”,1959年“反右倾”,大批知识分子遭受打击,报纸上充满了假话、大话、空话。此时范长江虽然已经不搞新闻工作,但近20年的新闻经历使他不能不审视当时记者在做什么,假、大、空成风,是非不清,认识混乱,当年人民群众的苦难明明是人祸,却被说成了是天灾;明明是怨声载道,却说成莺歌燕舞。

凭他近20年的新闻经历,体会到了新闻工作出现了新问题。

1959年7月21日在上海华东医院,他写了纪念邹韬奋逝世15周年的文章《为真理而斗争》。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强调记者一定要说真话,要有献身真理的精神,勇敢地站在正确和先进方面。1961年,他写下了约4500字的文章,题目为《记者工作随想》,主要说的是记者怎样才能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当时范长江深感报纸脱离群众的危害,他认为一个记者最基本的锻炼就是群众观点的锻炼,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去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样做,大致上是不会错的。就是错一次,也不要动摇,因为这条路线是正确的。他认为现在记者的生活是机关化的,他对记者官员化的情况很不满意,认为这样不利于记者深入群众,和群众脱离,久了就很危险。

纵观范长江近20年的新闻生涯,他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解放前和解放后都办过报纸,在香港办《华商报》时还有过经营经验;他创办过国际新闻社,1942年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解放初期任新华总社副总编;他对新闻团体和新闻教育也是非常关注的,发起创立“青记”,团结了一批进步新闻工作者,1942年在苏北解放区时担任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初担任北京新闻学校校长,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他还有新闻行政管理经验,解放初期曾历任上海市文管会副主任,全国新闻总署副署长。范长江是无愧于“新闻巨子”的称号的。

新闻思想

在为我国新闻事业奋斗的19年岁月中,范长江对我国的报纸、通讯社、新闻团体、新闻教育、新中国的新闻事业的建设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被后代新闻从业者所称诵的新闻思想。

一、党报是人民的报纸,新闻工作应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

关于党报的性质问题,范长江在《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中很明确地提出:党报和人民的报纸是统一的。范长江毫不含糊地指出共产党的党报,是真正够得上称为人民的报纸的。究其原因,范长江认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与人民是一致的。所谓与人民一致,就是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因此我们的党报,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范长江还说,所谓人民的报纸,不是反动的报纸,是人民自己的报纸。其任务在革命时期反映群众的斗争,指导群众如何斗争;在和平时期,报纸主要反映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指导群众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党的报纸,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出风头,或者是达到个人目的,党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为了人民的事业而创办的。

范长江指出如果说报纸工作不问政治,这种话是骗人的,报纸不是为这个阶级服务,就是为了那个阶级服务。共产党所创办的报纸,是为人民服务的,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讲究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939年1月他在《新阶段新闻工作与新闻从业员之团结运动》一文中针对当时流行的、信仰着的“报纸独立主义”、“新闻至上主义”,范长江鲜明地提出:“报纸是政治的工具”的观点。他认为:“报纸不怕谈政治,只怕谈得不对。”他认为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哨,是先锋,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之上,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是推进政治的重大力量。在这方面,范长江可谓是身体力行。范长江进入新闻界以后,就无私无畏地批评现实、谈论政治。他报道红军、中国共产党、长征、“西安事变”,他痛斥日寇,他剖析抗战时局、纵论天下大事,使当时人们了解真相,正确理解时事。

二、新闻工作应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大家办报

关于党报的办报方针,范长江有精辟的论述:“我们的报纸,由于是人民的报纸,办报的方针,同资产阶级报纸完全不同。他们是少数人办报,少数人控制报纸,作为少数人的工具。而我们的报纸,恰恰相反,是大家办报。”何谓“大家办报”?范长江认为所谓的“大家”指的是报纸的基本读者。比如报纸办给干部以上看的,所谓的“大家”,就是中级干部、知识青年、地方绅士;通俗化的大众化的报纸,对象是农村干部,这种报,所谓的“大家”,就是指乡村干部。“大家办报”的方法,就是读者为自己的报纸写新闻,写通讯。范长江认为,把办报工作只限制在报社内外少数专业人员办报写稿,不发动广大群众,就等于闭门办报,就一定不能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定会脱离群众。他指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他认为报纸需要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他始终坚持党报要扎根群众,只要报纸能在群众中扎根,同人民群众有广泛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去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

范长江自己就很注重“大家办报”方针的实施,在解放区工作的时候他所负责的一个分区就有二三百个通讯小组,每月可以收到稿件三千多篇。范长江当了《人民日报》总编辑以后,在社务工作和总结报告中多次强调群众性,强调依靠群众办报、发展通讯员、要同通讯员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而不是缺稿的时候才向他们约稿。

三、记者应建立正确的作风,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记者要有操守,有高尚的人格

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他说:“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他还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青记”刚成立的时候,范长江曾以6项具体要求作为会员的信条,即:努力自我修养,健全本身人格,巩固共同意志,促进新闻事业,维护大众利益,发扬民族精神。1939年春,“青记”又制定了记者公约,要求会员提高认识,共同遵守。范长江认为记者“必须生活于自己正当工作收入中。无论如何个人不能得非工作报酬的津贴与政治军事有关之津贴,它本质上带有浓厚的毒质,最易"残一个有希望的新闻记者的前途。”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一个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温柔美丽的女人,这些力量诱惑他出卖贞操,放弃认识,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摆着:诽谤、诬蔑、冷眼、贫困、软禁、杀头,这些力量强迫他颠倒是非,出卖灵魂。”因而,他强调记者要“责己格外严,律己格外密,一丝不苟、丝毫不乱”。新闻记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追求和人格,才能坚持用正义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实和广大受众,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新闻记者。

2.记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成为“杂”家

范长江学识渊博,丰富的学识既为他的通讯增添了情趣,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使他对事物能综合比较,减少盲目性,增加准确性。读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蜀汉三国的故事,又有汉唐名将的事迹,展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范长江曾阅读过关于西北的地理、历史、军事、社会、民族、农业等方面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军事战略、山川地貌、民俗风情等资料,以至于他每到一个较为重要的地方,就能大体上说出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历史故事和战略位置。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新闻作品了。范长江认为“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记者写一篇报道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厚的积累。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少用,只能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他认为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是多面手,打字、摄影、译电、驾船、开车、骑马等样样都要会,还要至少会一门外语,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范长江认为除了要博,还要精,在“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攻,记者既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又要有自己的专长。

3.记者要到第一线去采访,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1949年7月31日,华东新闻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范长江代表官方宣传机关在会上提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四个信条,其中之一就是消息绝对真实,另外三个是思想要正确;建立群众观念;建立自我批评。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他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我们必须以最客观之态度,从事于新闻工作,我们绝对不能挟丝毫私人感情于新闻工作中,是非善恶,我们不能论人,只论事”。他强调新闻必须是事实,决不能虚构,只有真实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确立自己的威信。基于这样的思想,范长江十分重视采访工作,注重自己所写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他的作品之所以成为我国新闻通讯的名篇,就在于范长江到现场采访,以真实准确的大量事实回答了当时中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范长江说:“不亲自经历的事情,每每不容易了解那件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在采访中总是到第一线,努力去获得第一手材料。哪里最危险,哪里有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事情,哪里有新闻价值大的新闻,他就不顾一切地去采访,甚至连性命都不顾。他的西北采访,跋涉于原始森林,爬雪山,过沙漠,历尽艰险,见人之未见,闻人之未闻。

他做战地记者,总是设法跑到前沿阵地,跑到战壕里,了解实况和战士们的情绪。

4.记者交际面要广,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范长江开朗热情,善交朋友。他常说,做记者重要的是交朋友,而且要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上自党政首脑、将军大员、王公贵族,下至工友店员、商人小贩、黎民百姓,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闻来源越多,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

从《中国的西北角》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朋友无所不有:从政府的部长,军队的司令,以至土司、活佛、喇嘛、纤夫、水手等。他去采访还尽量帮助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经常同被采访对象保持联系。正是这种广交朋友的气概,使他采访路子广,新闻触角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报道,写下了轰动全国的新闻通讯。

参考文献

1.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

2.范长江:《塞上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3.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范长江着,沈谱编:《范长江新闻文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胡愈之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6.方蒙:《范长江传》,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

7.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10.仇学平:《名记者的成功之路》,黄河出版社1995年版。

11.尹韵公、张征、饶立华:《西北采访万里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