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美龄传
8924200000007

第7章 婚姻(2)

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由宋霭龄牵线,宋美龄应邀赴镇江同蒋介石一起游金山、焦山。当事人记载:“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我到上海去面交孔夫人。我交上蒋介石的亲笔信,她含笑看信,看了之后,高兴地对我说:‘知道了!总司令约三妹在十五日到焦山去玩,好吧!你就住在我这里,等到十五号走罢!’这一天正是五月十三日。”“五月十四日下午,我到北火车站,打算预购明天的车票,见着站长,说明来意。他问我:‘你是来接总司令的朋友去镇江的吗?’我说:‘是的。’他说:‘不用买票了,我已经预备好一辆蒋总司令上次坐过的花车,挂到明天上午八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并笑容可掬地问:‘你看好不好?’‘当然好啦!’我高兴地答道。随后就回来告知孔夫人,她也很高兴。坐在她一旁同时听到我说话的三小姐——宋美龄,也嫣然一笑。”“吃过早点,等候夫人下楼。七点半,孔夫人、三小姐和另外一位中年妈妈,一同下楼,上了汽车。七点五十分到达车站,一进站望见那辆花车,站长来打招呼,我们一行登上花车。孔夫人宋霭龄一个人回去了。一声汽笛,离开上海北火车站。”“下午三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草帽,足蹬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后有一排卫士和公安局长俞子厚。车站站长站在月台上,指挥火车停下。正好花车停在蒋介石的面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握手毕,他急忙把宋的手提包抢在自己手里。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焦山位于长江之中,来往必须乘船。山上有个大庙,和尚并不多。游人也不很多,环境非常幽静。”“蒋、宋在焦山,每日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

有一天到了一个清朝做过大官的家里,壁上挂着一幅唐伯虎的画,两人赞赏了一回。中午在一家有名馆子吃饭。”“这样一晃就是10天,当时国民党中央批准蒋介石休假10天。蒋介石带着卫士排回南京,叫我送宋美龄回上海。”当时,对蒋介石来说,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已窃取,国民政府已在南京宣布建立,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于是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设法进一步争取英美对他的支持;二是,设法多涂上一层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人的色彩;三是,设法有一位贤内助来帮其处理内政外交。基于这些考虑,他认为能同宋美龄结合是最理想的,况且原来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利用这次短暂的休假机会,也可能是特地的安排,约宋美龄共游,以进一步交流与融合感情。《大公报》创始人之一胡霖有这样一个分析:“蒋介石再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做他们的妹夫,以便争取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当时蒋介石也开始感到有必要得到西方的支持。以美龄做他的夫人,他便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很看重子文这个金融专家。不过,说蒋介石不爱美龄那是不公正的。蒋介石显然认为自己是英雄。在中国历史上,英雄难过美人关。出于政治考虑,蒋介石无所不为。

对蒋介石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娶一位新夫人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举。”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第一次下台。下台之后,他给宋美龄写了一封感情十分真切的信。信中说:“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

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姐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不久,宋美龄表示愿意同蒋介石结合,但需要征得母亲的同意。9月16日,宋霭龄在塞耶路的家中,召开记者招待会,将蒋介石和宋美龄介绍给新闻记者,随即宣布:“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蒋介石在对《字林西报》记者发表谈话时,也谈及关于这门婚事“近来女士已允,惟尚须得其家属许可”。当时,宋美龄的母亲在日本养病,蒋介石“拟即前入问候,并向乞婚”。

这时,蒋介石已下台,情况是这样的: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后,处在内外夹攻之中。内是,李宗仁、白崇禧拥有桂系军事力量,并在北伐中屡建战功,而这时同蒋介石貌合神离,甚至连何应钦也站在李、白一边。外是,不仅所有职务乃至党籍都被武汉国民党中央摘除,成为罪魁祸首;而且汪精卫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东征。在这种内外夹击的形势下,蒋介石企图借陈兵津浦路,抗拒再度南犯的北洋军阀的军队,以此来缓和各方面对他的攻击,达到恋栈的目的。结果,蒋介石败北南京,原来的企图化为泡影。在四面楚歌之下,蒋介石不得不于8月13日宣布下野,发表《辞职宣言》。之后,在上海、溪口各住了一段时间,进行了频繁的活动。9月28日,蒋介石特地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家事启事》,而且连载3天。启事说:“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书质疑者。因未及遍复,特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恐传闻失实,易资淆惑,端此奉复。”29日,蒋介石携带宋美龄及张群、宋子文和孟超然(副官)、孙鹤皋(留日同乡)、陈舜耕(机要秘书)等离开上海去日本。这一天,蒋介石对东方通讯社记者发表谈话:“余此次来日,乃欲观察及研究13年以来进步足以惊人之日本,以定未来之计划。且余之友人居日者甚多,欲乘此机会重温旧好,并愿藉与日本诸名流晋接,此外则并无何等之目的。关于此后之事,尚无何等决定。”

这次赴日,蒋介石要研究日本国情及对华政策;要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持,以助他重新上台。此外,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征得宋美龄母亲的同意,要和宋美龄结婚。

《宋氏家族》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宋夫人过去一直对蒋介石抱有极大的成见。

自打她得知蒋介石有意娶她的小女儿为妻以后,她就极力回避与蒋介石谈论这个问题,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与他见面。可见蒋介石是个有决心的人。

他仍然一刻不停地缠磨宋夫人,以至宋夫人最后不得不跑到日本躲起来。”“当宋夫人得知蒋介石抵日的消息时,她正住在日本的西部地区。她立即乘飞机横穿日本前往镰仓,以避开女儿求婚者的纠缠,然而蒋介石穷追不舍。他信心十足,因为美龄已经向他表露了首肯的意图。如果说美龄嫁给总司令是出于一种义务感,那是不公平的,因为她绝不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不过她确实期待着能够协助蒋介石统一中国,这无疑也是她与蒋介石结合的原因之一。美龄绝不愿意因为结婚,而失去从事建设性工作的机会。”“这一次,在美龄的支持者孔夫人的极力劝说下,宋夫人终于同意给她女儿的顽固追求者一次见面机会。”蒋介石到了神户后,即与宋子文前往有马温泉,“是为了要和宋美龄女士结婚,特地晋见在那里疗养的宋夫人,请其允诺亲事”。这次蒋介石去拜见宋美龄的母亲,拿出一份表明他已和少年时代的配偶离婚的证件,并且澄清了社会上的流言飞语。当宋美龄的母亲问他是否愿意成为基督教徒的时候,蒋介石表示很愿意试一试,将尽力研究《圣经》,不过未经体察不能随便允诺接受基督教。这次拜见宋美龄的母亲收到了圆满的结果。据中川龙夫所着《蒋介石总统逸事之地》一文中说:“有马大旅社的经营者增田卯三之助的太太千代子捧着下午茶走进去,刚由隔壁宋夫人房间回来的蒋总统,显露出平常所没有的兴奋神情说:‘老板娘,成功了!成功了!婚约成功了!哦!对了,给你写字吧!来!来!马上替我磨墨。’好像等不及把墨磨好,就乘兴挥毫了。”又据曾任有马温泉观光协会会长的乡土历史学家风早恂提道:“蒋总统于获得同意结婚之后,便于第三天——五日在该旅社十八号房间将致送宋美龄女士的订婚戒指面交宋夫人。”

宋家的第二个“第一夫人”

1927年11月10日,蒋介石自日本回到上海。宋美龄已经先于一个月之前回到上海,筹划婚礼事宜。蒋介石一到上海,一面进行重新上台的工作,电请汪精卫北上,会商党事,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决议请蒋介石复职,1928年1月发表了《总司令复职时致国民政府电》;另一面和宋美龄商谈举行婚礼的事,于11月26日在报纸上刊载结婚启事:“中正奔走革命,频年戎马驱驰,未遑家室之私……兹定十二月一日,在上海与宋女士结婚,爰拟撙节婚礼费用、宴请朋友筵资,发起废兵院……欲为中正与宋女士结婚留一纪念。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举行婚礼。婚礼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基督教式,一次是中国传统式。

这一天下午3时,在上海西姆路宋家的宅邸里举行了基督教式的婚礼。婚礼由余日章(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主持,只有少数近亲参加。

接着,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中国传统式的婚礼。证婚人为蔡元培,介绍人为谭延闿、王正廷。参加的客人有1300多人,许多中外知名人士济济一堂。高级领事埃德温·S.查尼汉姆(Ed-winS.Chunningham)、英国总领事西德尼·巴顿(Sidney Barton)、挪威总领事N·阿尔(N.Aall)、日本总领事矢田七太郎(S.Yada)、法国总领事M.纳吉亚尔(M.Naggiar),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总领事出席了这次结婚典礼。还有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克·L.布里斯托尔(MarkL.Bristol)海军上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约翰·邓肯(John Duncan)少将以及其他一些外国高级将领也身穿便服出席了这次结婚典礼。在结婚典礼举行的大华饭店舞厅里,布满了花卉,在讲台上正中挂着孙中山的肖像,两旁是青天白日满地红与青天白日的旗帜,乐池里是一支俄国管弦乐队。在大华饭店内外布置了一大批中外侦探,严密地监视着周围的动静,唯恐出现乱子。出席者必须出示请柬并签到后方可进入舞厅。在管弦乐队奏起的外国乐曲声中,蒋介石在男傧相的陪伴下步入舞厅;接着,在古老名曲声中,宋美龄一手挽着宋子文臂膀,一手捧着一大束白色和粉红色的玫瑰花,也步入舞厅。摄像机不断地快速地转动着,把蒋介石与宋美龄的镜头摄了下来。结婚典礼开始后,宋美龄与蒋介石向孙中山肖像三鞠躬,然后向右、向左、再向中间的来宾鞠躬。接着,由一个中国人宣读结婚证书,然后在证书上盖了公章,夫妻对拜,向证婚人鞠躬,再向全体来宾鞠躬,最后来到一个由玫瑰花装饰成的巨大的花团下面摆好姿势合影,舞厅里爆发出一片掌声。

最后分别在舞厅和威尼斯厅举行了茶会。

这场宋美龄与蒋介石举行的中国式的婚礼,在1927年12月2日的《上海时报》(当时上海的一家英文报纸)上作了如是报道:“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昨天下午举行婚礼时,大华饭店的舞厅里足足有1300人。当蒋中正总司令同男傧相一起出场时,桌边的椅子上坐满了人,还有许多人站着,鼓掌欢迎这位军事领袖。”“步入装饰华丽的舞厅时,人们立刻就被那很有气派的满堂花卉迷住了,这些花卉是由刘易斯育婴堂布置的。讲台上——如果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挂着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栩栩如生的大幅肖像;肖像的一边是国民党党旗,另一边是孙中山先生的旗子。”“在大华举行的中国式结婚仪式,是由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南京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主持的。”“又一次鸦雀无声,后面的人再次登上椅子,伸长了脖子。伴随着《新娘来了》的古老名舞曲,宋小姐挽着她哥哥、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先生的臂膀进来了,此时,摄像机快速地转动着。”“宋小姐捧着一大束白色和粉红色的玫瑰花。在结婚仪式举行之前,她和新郎择好姿势拍了照……然后向孙中山的肖像三鞠躬……”“与基督教的习惯相反,新郎、牧师、或其他人都没有拥抱或亲吻新娘……”《字林西报》还特地对宋美龄作了报道:“新娘穿着一件漂亮的银色旗袍,白色的乔其纱用一小枚橙黄色的花别着,轻轻地斜披在身上,看上去非常迷人。她那美丽的挑花透孔面纱上,还戴着一个由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饰以银线的白色软缎拖裙从她的肩上垂下来,再配上那件长而飘垂的轻纱。她穿着银白色的鞋和长袜,捧着一束用白色和银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麝香石竹花和棕榈叶子。”这种中西结合的婚礼,既有旧中国统治阶级的排场,又有西方资本主义的色彩,极为奢侈。

婚礼之后,蒋介石与宋美龄离开上海去浙江杭州和莫干山度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