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江南美食养生谭
8924100000047

第47章 药膳食疗滋补强身(5)

原来,这两个深穴,是毒蛇藏身之窝,而颜色鲜艳的毒蘑,正是蛇窝中之雾气熏发而长出的,带有毒素。故诸僧吃了用毒蘑烧的寿面,都丧身毙命,只有那烧面的伙夫,因仅闻“香气”,昏倒后才能苏醒过来。县令至此大悟,便命衙役们取来火种、鸟枪,边烧边打,才将两穴的毒蛇全部杀尽烧成灰尘,并用石灰深埋。

伙夫无知,采毒蘑杀群僧,并非有意,判以枷禁三月,诸僧烧埋了事。另又请得道的老僧来主持寺事,重兴寒山古刹。一件寒山寺毒菇杀群僧的奇事至此方算了结。

清末杭州籍的学者徐珂了解此事,记入野史笔记之中,才使得后人得以了解寒山寺发生过的这一惨案。

花菜味美且益人

在蔬菜中,以花蕾入肴的,最常见的有花菜。它虽与卷心菜同属甘蓝家族,但却来自西方。1886年(清光绪丙戌年)成书的《闽产异录》说,“近有市番芥蓝者,其花如白鸡冠”,可见百余年前,它才传入我国,在福建一带以“异”物的面貌出现。而江南一带,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出现在市场上。自然,它那脆嫩鲜美的口味,立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花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等,以上海地区出产的花菜为例,每100克食部含有磷82毫克、钙15毫克、铁1.2毫克、钾425毫克、镁37.5毫克、蛋白质3.3克、碳水化合物3.5克。此外,含有的维生素U能抗御胃溃疡;维生素E能延缓机体衰老;维生素A、B、C、D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

上世纪90年代,发现它又含有钼、吲哚等物质,既能抗癌,又可预防心血管系统多种疾病;而丰富的纤维素,则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有害物质。花菜有如此之多的营养、健体功能,故可说是一种对人体发育、健康非常有利的蔬菜。

烹制花菜菜肴宜以清爽为主,可分别配以肉片、笋片、开洋、香干片、水发黑木耳等辅料制作,其味鲜美可口。烹时宜旺火急炒,以保持脆嫩爽口的风味。

最好的办法是先在沸水中稍焯,一来可缩短炒的时间,二可去掉含有的草酸,以利于钙质的吸收。

说到花菜,不能不提起西兰花。西兰花常称绿花菜,可与花菜互称姐妹,但它比一般花菜更脆嫩,而且维生素C的含量要高1.5倍,胡萝卜素则要高95倍之多,可说更富有营养价值。其烹制方法及辅料与花菜相同,但其质地更嫩,炒的时间更应缩短一些才好。

田螺救名医

江南水乡,盛产田螺。螺肉味美,可与海珍鲍鱼媲美。一陆一海,实为同一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动物。特别是每年到中秋之时,田螺肥美无籽,以油炒之,再配以姜末、蒜粒、酱油、料酒等调料,其肉鲜嫩爽脆,实在是味美可口,令人食欲大开。

田螺营养十分丰富,除饱含蛋白质外,还含有脂肪、糖分、钙、磷、铁及维生素A。此外,田螺还是一味良药,可治目赤、暴热、小便不利等多种热性疾病。

据《夷坚三志辛》一书记载,有人曾以一颗田螺,救了一个名医的命。

南宋时,杭州名医熊彦诚大小便闭结,五天不通,其腹胀隆如鼓,同行见了,都束手无策,深为不安。熊彦诚与西湖妙果寺高僧慧月是莫逆之交,病危之时,便命家人通知慧月诀别。慧月惊悉,急忙奔向熊府,在钓桥边逢一他乡异客。

客问:“方外高士,为何如此急忙奔走?”慧月叹息道:“我有一好友,大小便闭结,已五天矣!命在旦夕。急欲探望!”客笑道:“此事容易,我马上可以送你一药,包管药到病除!”说罢,脱靴下水,在西湖岸边摸了一个大田螺说:“你将此物带去。以盐半小勺连壳捣碎拌和,敷在病人脐下一寸三分处,用宽布带扎紧,备好便器,以待其通!”慧月半信半疑带了田螺来到熊府,只见熊彦诚昏迷不醒,妻与子女会聚床边相对落泪。其他医生见无良策,便劝家人姑且一试。敷螺未久,只闻熊腹“咕咕”作响,砉然暴下,诸医深愧而退。慧月再去寻找他乡异客,已不复见。熊彦诚后来又活了16年,直到71岁才去世,这是后话。

田螺大寒无毒,入脾、肾、大肠三经,具有解湿解毒、清热利水的药理作用,故民间确有以田螺共食盐捣烂,敷脐下或丹田穴,治大小便不通的验方济世。

他乡异客提供的,正是此一验方。

俗话说:“单方一贴,气死名医。”其实,草头单方是符合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根据的。千百年来,在治疗劳动人民的各种疾病方面,起过很大作用,也是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

灵隐毒菇惊帝庭

南宋孝宗乾道年间,位于杭州西湖西部山区的古刹灵隐寺,因山高林密,野兽出没,除了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外,一般行人罕至。

一天,两个和尚奉方丈之命去寺后山上砍柴,突然发现一棵古树根旁生长着一朵巨大的蘑菇,色泽红润、鲜丽,直径达两尺,似一红漆大盘,实为世上少见。两个和尚便高高兴兴采了回来。因为是稀罕之物,回寺后便向方丈汇报了。方丈见到这朵巨大的蘑菇,惊喜异常,以为是人世珍品,不敢擅自食用,便派人献给灵隐寺的大施主——郡王杨沂中。杨郡王虽然久历沙场,辗转大江南北,也从来未见过如此巨大且色泽鲜红可爱的大蘑菇。他以为灵隐山上出此红菇,乃是吉祥之物,不敢私自享用,便趁次晨上朝时,以绫罗托之,奉进孝宗。

宋孝宗虽然贵为天子,可他的御膳中也从未有过如此巨菇入馔。他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朝廷清明的祥兆,便兴奋地命翰林起草诏书一道,说是灵隐出此美物,乃天下之大幸,如此美味,宜于敬佛,以表佛子寸心。派人以羊脂玉盘盛装,一路吹打,复赐灵隐寺。方丈接旨后,不敢怠慢,便毕恭毕敬供在佛前香案上,又令众和尚身穿袈裟,点燃巨烛,齐奏钟磬礼赞,以表示敬佛的虔诚之心。不料,此菇放了一天多,色泽逐渐转暗,而且有液汁渗出盘中。到了后半夜,和尚们因做了一天功课,都已疲惫不堪,先后休息了,只留下一个小和尚守殿值日。

不多时,那小和尚因瞌,也睡熟了。这时,来了两只寺外饿狗,钻入大殿觅食,见香案上供着食品,便爬上去争相舐食。谁知一会儿时间,两只狗便抽筋狂叫,顿时死在香案之下。小和尚惊醒了,见此状忙从蒲团上爬起,赶忙去方丈楼汇报。一时震动全寺,和尚们纷纷起床观看。方丈见两狗惨死之状,惊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幸而皇上及郡王都未食用,否则灵隐寺全体僧人大劫难逃!此真我佛慈悲,阿弥陀佛!”说罢双手合十,率领全寺大小和尚,一起拜伏在佛像前,连连磕头。

消息传达到朝廷,无不震惊。宋孝宗与杨郡王又惊又喜,道是幸而不曾品尝,否则吃下这巨型蘑菇,定会死于非命。

灵隐红蘑菇震惊朝廷之事,一时传为南宋趣谈,留给后人以无限的深思:颜色鲜艳的蘑菇,不可轻尝,可能含有剧毒之物。

食苑的“黑色龙卷风”

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经开始从果腹逐渐发展到保健养颜、延年益寿。不知不觉,一股“黑色食品”的龙卷风,刮进了中外食苑。

黑芝麻、黑米、黑豆、海带、乌骨鸡、甲鱼、鳗鱼、泥鳅、黑木耳……这些黑色食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认识到食品的色彩与营养的密切关系,食品的色素越深,所含营养成分越多。黑胜于紫,紫优绿,绿超过红,红强于黄,白色的食品相对而言,营养素的含量要低一些。黑色食品的再加工产品亦不断地涌现在市场上,这是商家从饮食文化领域里获得的新知识。你看,食品商店里有黑米酒、黑米粥、黑芝麻糕、黑芝麻糊、乌骨鸡酒、黑面包;餐馆里有清蒸河鳗、霸王别姬(甲鱼炖乌鸡)、凉拌海带结、海带烩肉、雪菜黑鱼片;粮店里有黑米、黑豆、黑芝麻……

在国外,黑色食品的龙卷风亦早就刮起。欧美、日本大小餐馆均有“黑色食谱”,诸如黑面包、黑米饭、黑紫菜、黑橄榄、黑啤酒,听凭食客挑选。而德国的黑啤酒,更是洋人历来向往的最佳饮料。华盛顿的餐馆别出心裁,制作供应黑面条,竟然食客盈门。日本的黑豆豉汤和黑紫菜寿司,是日本人世世代代常食的益寿佳品。

其实,“黑色食品”强身健体的食疗、食补功效,我们华夏的祖先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已认识到了。战国时期已流传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已经将食物的颜色与所补的身体部门相结合:“肾色黑,宜食辛……”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固于肾”、“黑色属水,水走肾”。这里所说的“肾”,并非仅指人的泌尿系统的肾脏,而是指生命之源、之本的中枢部分。一个人生病看中医,中医往往说是“肾虚”;“肾虚”可使人体患80种以上疾病,因此,补“肾”便能强身健体,而黑色食品正是补肾之精品。

黑色食品已成为第三代功能食品,将带给人类一次饮食的新的变革,促进人类体质的进一步改善及延年益寿。

清心润肺话百合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单生或簇生于茎端,呈钟形或漏斗形,有白、橘红等多色,其根部为鳞茎,形如大蒜,由多瓣抱合而成,故名百合。

百合花具有观赏价值,又因花名含有“百事合心”、“百年好合”之意,因此民间视其为吉祥之花。而百合鳞茎,则可食用,其性平味甘,有润肺补胃、清心涤热、止嗽利便等多种功效。用它入药,可制着名的百合固金口服液等,而用之制作菜点,则具有营养丰富、芳香微苦的特色,是一种高雅的滋补美食。

百合有两类,即甜百合与苦百合。甜百合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万载、上高县,湖南邵阳地区以及甘肃的兰州一带,特点是鳞茎较大,色白味甜,但药用价值次于苦百合,宜于做菜,目前市井饭馆流行的素肴“西芹百合”就是用兰州产的百合配以西芹制成;苦百合主要产于江、浙两省的太湖沿岸,尤以湖州所产的最为着名,已有四五百年的栽培历史。

百合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与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生物碱,如秋水仙碱等。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营养滋补功能,而且对于病后虚弱、肺结核咯血、神经官能症等有一定治疗作用。此外,以百合作甜羹或煮粥,加入银耳,有滋阴润肺之功效;加入莲子,则有养阴清心之效果;加入绿豆,则有清心解毒之收效。在肿瘤防治方面,百合可用于肺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特别是对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以鲜百合与粳米一起熬粥,并调入适量冰糖或蜂蜜食用,这对增强体质、抑制癌细胞、缓解症状具有一定作用。

下面介绍百合的三则药膳食疗吃法:

一、百合粥:百合20克(鲜百克可用100克)加大米30克,煮粥常吃,可治干咳、咯血、心中烦热。

二、蜜蒸百合:百合30克加蜂蜜调拌蒸熟,细嚼缓咽,治肺阴不足所致久咳、口干、痰少及肺热而引起的胸中烦闷。

三、百合党参猪肺汤:百合40克、党参20克、猪肺1个,一起炖熟,用少许食盐调味,饮汤吃猪肺,可治肺虚咳嗽、病久反复难愈。

每年8~10月是新鲜百合上市之时,用它炖烂做羹、熬粥、入肴,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利消暑清热、滋养身体,何不一尝佳味呢?

食虫趣话

21世纪末,全球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人类将面临食物匮乏的窘境。除了可食用的植物外,在已知的200万种动物中,一部分已被人类灭绝,另一部分因生存环境恶劣而消亡,剩下的不得不加以保护,只有其中100万余种昆虫,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开发量,可作为人类未来新食物的重要来源。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营养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昆虫用于食用,有许多可取之处:它们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点,且肉质细嫩、纤维少,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昆虫所含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富含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特别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其健体养身作用,显而易见。从含量上说,一般昆虫由于杂食及活动量大,虫体蛋白质比例高,甚至超过一般家禽、家畜及鱼类,且香脆鲜嫩,口味颇佳。世界各国已经问世的昆虫食品,有日本的蚂蚁巧克力、美国的蚯蚓饼干、非洲苏丹的油炸白蚁、墨西哥的红烩龙舌兰蚜虫及苍蝇卵鱼子酱、英国的烤土蜂和蚂蚱、法国的蜗牛菜、中美洲的蛾子饼、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油炸蝴蝶等。此外,泰国人将油炸蝗虫叫做“飞虾”,其味如同大虾;坦桑尼亚等西非国家,将蟋蟀和蝉视作珍馐;新加坡人嗜好热带蜘蛛;印度人喜吃活蜈蚣;澳洲人及巴基斯坦人喜吃飞蛾;埃及人爱吃一种带花纹的甲虫……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昆虫的习俗:山东人爱吃烤蝗虫与油炸蝎子;江浙两省人爱吃炒蚕蛹;广东人爱吃桂花蝉、龙虱、蜂蛹;西双版纳傣族人爱吃“萨里木松”(傣语黄蚂蚁卵)、“达贡”(大蛐蛐)、“萨虾”(蝉)、“蔑”(竹虫)、“缅秧叶”

(大蜘蛛)……出生广东的许广平曾向鲁迅先生介绍蝉与龙虱的吃法是:“先去甲翅,次拔出头,则肠、脏部随出,再去足,食其软部(虫体)……觉得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