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江南美食养生谭
8924100000018

第18章 精美肴选齿舌生香(16)

20世纪80年代,香港市场上500克干竹荪曾价值50克黄金。但现在浙江的临安、丽水、台州等地都已人工栽培竹荪成功。我曾有幸多次参加各种宴会,很少能见到这种珍品的踪迹。不料,一次偶然机会,却使我得到十几枚竹荪的干品。那是我去杭州城东探望耄耋之年的老母亲时,偶然踏进某食品市场,在一家摊位前突然眼睛一亮,见到了此物,情不自禁赞叹起来。老板见我熟悉竹荪,听我谈古论今,竟使他大为吃惊,说是见过许多询问此物的顾客,从来没见到像我这样了解竹荪的,连他都听得发呆了。他大喜过望,引我为竹荪知音,立即赠我十几枚品尝,说日后倘写成文章发表,希望能赠他复印件一份,以供他作商品宣传之用。我当即爽快地答允。

回家后我以火腿、香菇、冬笋与之相配做汤,果然口感软脆,鲜美异常。

香飘四邻说杂烩

北风一起,寒意顿生,一般人都想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身。商家投合吃客的胃口,便推出冬令砂锅菜。所谓“砂锅菜”,其实就是杂烩,把许多荤素的生、熟材料放在一只砂锅里炖煮。自然,不是所有菜的料作同时放进去的。有的材料用生料,如青菜、冬笋片、火腿片、胡萝卜片等。有的材料用熟料,如肉圆、鸡块、肚条、大虾等。还要准备一点好汤打底,如鸡汤、火腿汤、骨头汤都可以。先将汤烧好,放入生料稍煮然后放入熟料,一俟炖成,浓香四溢。青菜粉丝吸足荤料鲜味,可口无比,肉圆、鸡块去除油水,吃来更加爽口宜人。鲜在嘴里,舒服在心里,而全身上下更是暖如三春。

说起杂烩,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里是相当受欢迎的。清末,李鸿章出使美国,想吃中菜,唐人街的华人饭店便送去荤素兼备的杂烩菜,后此菜闻名海外,被称之为“李鸿章杂烩”。

现有国内的许多砂锅名菜,其实都是杂烩,其差异不过是材料的不同或材料的多寡而已。最有名的是福建的“佛跳墙”,那是用一只黄酒酒坛代替砂锅炖煮菜肴,以取其有酒香之特色。那坛中放满了一层层的山珍海味及各种鲜美之物,如鱼翅、鲍鱼、海参、鱼肚、猪肚、火腿、干贝、鸡块、冬笋、香菇、鸽蛋、蹄筋,等等,并以高汤灌入,佐以香料、调料,然后封好坛口,以文火炖焖。此菜成后,奇鲜无比,闽人以诗赞此菜之味美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故名“佛跳墙”。

安徽的一品锅也是杂烩。那是取大锅一只,一层层放着各种菜肴,如笋干、油豆腐、猪肉、野味、鸡肉、白菜、肉圆等,炖好后,一层层往下吃,有荤有素,滋味鲜美,为徽州人喜爱的民间佳肴。

杭州的全家福,又名十景砂锅,也是杂烩菜。那是用火腿,鸡块、肉圆、鱼圆、肚片、大虾、发皮(干肉皮油发制成)、笋片、粉丝、青菜等10种材料,以高汤炖煮而成,最为杭人所喜爱。在制作此菜时,材料还可据需调整,如,档次要提高一些,可以放一些水发海参、水发鱿鱼、鲍鱼、干贝、鱼翅等珍贵海味,也可放些香菇、蘑菇、竹荪、金针菇等山珍。

上海的“十大砂锅”菜中,有不少也是杂烩,如“三鲜砂锅”、“什锦砂锅”等,都是用多种荤素材料炖煮制成。国内的其他地区,也都有各具特色的杂烩砂锅菜。

杂烩为什么好吃呢?那要从菜肴的味道说起,一菜只有一味,单纯的菜只有单纯的味道。而杂烩采用山珍海味、家禽家畜、河鲜蔬菜等多种材料,在一锅之中制成,多种味道融会掺合,产生复合的鲜味,自然吃来味美无比,爽口宜人。

杂烩,可说是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特色。

冬天吃杂烩,开胃、养人、暖身,三美兼之,何乐不为?

清汤越鸡与清汤鸡腰

各个地方都有鸡菜,大多以红卤、红烧、腌腊、切块炒制,唯有绍兴这个春秋越国的古都,却以清汤炖制见长。红卤、红烧、炒制,对鸡本身的要求不高,因为是加多种调料烹制的,只要精工细作,味道自然会好,但清炖就不同了,虽放火腿、笋片等辅料,但无浓油、浓酱点缀,清水出芙蓉,全靠鸡肉本身的鲜味来取胜。翻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的《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绍兴特色菜清汤越鸡就赫然在目,并说此菜“肉白嫩、骨松脆、汤清鲜”。

绍兴人制作清汤越鸡,指明要用越鸡,即用绍兴土鸡。绍兴土鸡为什么鲜嫩可口,当地自古以来有口碑相传,说是在绍兴古老的府山越王台一带,住着一些乡民,他们除了种地种菜外,家家养了一些鸡。这些鸡除了喂以少量稻谷外,大都放养在府山越王台一带的树林、草丛中,一天到晚在山地里互相追逐、捉食虫子,故而长得特别鲜活而肥健。这些靠放养吃虫长大的越鸡,自然被绍兴城中那些有名的菜馆如沈永和酒家、荣禄春菜馆、咸亨酒家看中了,并用之制作清汤越鸡。在名厨的烹制之下,这道以清汤炖制见长的名菜便出名了,并得到了社会公认。当年,鲁迅、郁达夫、丰子恺都曾数度登临品尝,赞不绝口,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古越名城的压轴菜。

绍兴还有一款外地少见的名菜,即是清汤鸡腰。鸡腰即是雄鸡的睾丸,又称鸡肾。绍兴一带农家有一个习惯,雄鸡在打鸣前,必请专业的阉鸡人,将鸡的睾丸去掉,以使鸡在无性的状态下长得肥壮。而取下的睾丸,必归阉鸡人所有。

一天下来,便有不少鸡腰聚积下来,并进入了绍兴城大菜馆厨房中。当地名厨以鸡汤配制,便成一味名菜。吃鸡腰并非只有绍兴才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之。

袁枚的《随园食单》便记载:“取鸡肾30个,煮微熟,去皮,用鸡汤加作料煨之,鲜嫩绝伦。”《调鼎集》记载数种吃法,其中一种是:“鸡肾数十枚,火腿片、笋片脍。”

又可“入陈糟坛,一日即香”。其他地方也偶见鸡腰菜肴,如川菜有“番茄烩鸡腰”、鲁菜中有“烩奶汤鸡腰”等。鸡腰富含雄性激素与锌元素,对男性甚为有益,常食有保护性功能作用,而中医认为鸡腰可治肾亏遗精等症。自然,鸡腰受季节、产量的限制,要吃到这只菜并非容易。旧时,此菜专为达官贵人准备,平民百姓难以品尝到。浙江新闻界元老、绍兴人章达庵曾在一文中说:1946年,当时的省主席沈鸿烈去绍兴视察,绍兴商会会长陈留荪设宴接风,首先上的名菜就是清汤鸡腰,可见此菜的知名度。现在绍兴市上能否品尝到此一名菜,笔者因多年未去古城,不能告之读者诸君。但愚以为绍兴是文化名城,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名人辈出,游客如鲫,旅游、餐饮部门,不会不想到宏扬、发掘此一高档名菜的!

绍兴的“霉”香风味菜

在浙东古城绍兴游览,当地朋友请我到咸亨酒店品尝绍兴的“霉”香风味菜。吃惯了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这些地道的杭州风味菜,乍一尝绍兴的“霉”香风味菜,顿时感到口味一新、别具一格。无论称之为“翡翠白玉煲”的霉苋菜梗炖嫩豆腐或者霉千张蒸肉饼、油氽臭豆腐……都使我们大快朵颐,食欲大振。这些产自绍兴民间、素为劳动人民所喜爱的普通家常菜,今日已登堂入室,进入绍兴名贵的高档筵席之中。

“霉”香风味菜始自何时,已难考证,但可以推定,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古时绍兴劳动人民无意之中发现的。也许开始时是由于遗忘造成,一些苋菜梗、千张、豆腐等因为主人忘记及时处理,发了“霉”,有的甚至长了白色的霉毛,想扔掉又舍不得,而无意之中闻闻发现有一股奇特的香气。于是,拿来蒸了吃,又发现有特殊的风味,以后便变成了有意制作。年长月久,便以一种创新菜的名目出现在民间。起先只是劳苦人民享用,后来则为厨师们所重视,引入菜馆酒楼。而时至今日,连绍兴闻名中外的咸亨酒店都将“霉”香风味菜作为店里的压轴菜,献飨慕名而来的中外食客,可说是已经成为绍兴菜肴之一绝也。

近有绍兴一考古界挚友,赠我一本久已轶失的绍兴饮食古籍《越乡中馈录》。此书系民国5年(1916)绍兴冲斋居士所作。冲斋居士为何人?已无从查考。但这本湮没90多年的轶书,集越中烹饪技法之大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90多年前的绍兴民间菜肴的制作方法。其中就有“霉”香风味菜6种,即霉菜头、霉豆腐(即腐乳)、霉苋菜梗、霉毛豆、霉笋、霉千张。其中霉千张的制法是:“法甚简,只取千张用开水一泡,若燥硬,可略用碱水,阴晾一刻,对切,直筒之,闷置器内,慎防蝇蚋。天暖二三日,冷则十日八日,俟面起白花,即可吃矣。先以水略洗,置碗内,用花椒、老酒、酱油(近已不用——笔者注)在饭镬上蒸之。

食时……浇真麻油,则味香……越俗下户未有不嗜此者,且谓此类可醒胃(开胃也——笔者注)煞饭云。”这吃法,自然是比较简单的。绍兴饭店里的吃法是:用肉饼(肉馅子)蒸霉千张;肉饼放在下面,上面覆以霉千张,上笼略加酒与盐花蒸之,吃时再浇以麻油,以增香。

杭州市场,很少见到霉千张。偶见之,亦霉得不透,蒸熟吃时如碎布片一块块,有的已霉,有的还没霉透,口感欠佳。最好的霉千张产在绍兴市所属的上虞县松厦镇,自古以来脍炙人口,为浙东之名产,连普陀山各大寺院的僧人,都来此采购此物。近日游绍,听说,现在松厦的霉千张也是好坏参差不齐,不可同日而语。

霉豆腐、霉苋菜梗在杭州也能见到,只是霉苋菜梗露面较少。霉毛豆、霉笋、霉菜头则从未见到过,更不要说品尝其味了。而臭豆腐(有的是浸在霉苋菜梗汤中制成),则极受杭州人欢迎,油炸了沾辣酱吃,与葱花炒了吃或者浇上酱油、素油蒸了吃,都是常见的。

作为绍兴的乡土风味,“霉”香风味当然是独具一格的,值得向食家诸君介绍一番。然而,要想品尝“正宗”的,还得作浙东古城绍兴之行才能如愿。

浙东名菜“醉鸡”

奶奶是绍兴人,制作“醉鸡”是她的绝活。逢年过节制作“醉鸡”时,奶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醉鸡”的故事:传说浙江绍兴地区,一个靠近曹娥江的村庄里,住着一户农民,父母早亡,剩下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成了家,而且都娶的是富家女,带来了满屋的嫁妆。过了几年后,老三也成了亲,娶的是农家女子,只带了一双能干的手。

大媳妇和二媳妇都凭着自己嫁妆多,争着要当家理财。日子一长,两妯娌之间常发生口角。三媳妇贤慧、能干,只因娘家贫穷,常被两个嫂子瞧不起。因妯娌之间时常吵架,使三兄弟外出打工有后顾之忧。后来三兄弟商量决定,从三妯娌中选出一个好当家来,并想出一条妙计:这一天,三兄弟各自给自己的妻子一只鸡,声明谁烹制得味道最好,这个家就由谁来当。但烹制鸡时,一不准用油,二不准用辅料(指火腿、香菇、笋干之类)。

第二天,老大的媳妇烹制了一锅清汤鸡,众兄弟吃后,觉得淡而无味,也没说什么;第三天,老二的媳妇烧了一只白斩鸡,众兄弟吃后,觉得味道平常,也没说什么;第四天,老三媳妇端上一只大盖碗,碗盖一打开,顿觉酒香浓郁,一股诱人的鸡香飘满整个屋子,三兄弟抢着吃,鸡肉又鲜又嫩,满口生香,不禁齐声喝彩:“好吃!”两个嫂子嘴馋,也跟着丈夫尝了尝,确是味道鲜美,忙问三媳妇:“这鸡是怎样烹制的?”

三媳妇如实相告:选用绍兴越鸡,因越鸡体白肉嫩,身壮骨脆,最宜制作“醉鸡”。做的方法是:先将鸡宰杀去毛、去内脏,洗净,然后烧半锅开水,放入葱和拍碎的姜块,将整只鸡放入,用中火煮至酥烂脱骨时取出,趁热将鸡身内外撒上一层薄薄的细盐,待鸡晾凉后,斩成块,放入干净的碗盆中,再倒入绍兴黄酒,以浸没为度,盖上碗盖,浸上两天,就成了酒香扑鼻的佳肴。因为是用黄酒腌渍出来的,故取名为“醉鸡”。

兄弟三人和两个嫂子听罢,心里不由得暗暗钦佩,于是,公推三媳妇为当家人。“醉鸡”这款绍兴农家菜也就随同故事一起,传遍了整个浙江省。

现在,绍兴醉鸡的做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其风味更加诱人,并已成为浙东一道经久不衰的名菜。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但凡名菜,许多都是来自民间的。

香醇最是女儿酒

绍兴是我国黄酒的发源地,绍兴黄酒有多种品类,其中充满地方风情而又最为香醇的,当数女儿酒。

在酒乡绍兴,不仅许多酒厂生产女儿酒,四郊的农民也爱自己酿酒。旧时,姑娘家长到十七八岁便要出阁,嫁妆中必有女儿酒。这女儿酒就是姑娘出生时,父母特为女儿将来出嫁时备用的一种糯米黄酒,少则几甏,多则几十甏,酒一酿好后,就埋入地下,等到女儿长大成人,才从地下挖出来,随同其他嫁妆一起送往夫家。有的人家为图吉祥,还要在出土的酒甏上涂上厚泥及石膏,雕以各种吉祥的图案,并描之以彩漆或颜料,由于在酒甏外雕塑各种人物、龙凤和花鸟,故女儿酒又常称“花雕酒”。如果新娘家富有,陪嫁的女儿酒多,婚宴上吃不了,又继续埋入地下,等到新娘的女儿长大成人后出嫁,再取出来做嫁妆,这酒便成了有三四十年历史的陈酒,口味格外香醇,自然成了绍兴酒中的极品。

绍兴农民代代酿酒,也就代代埋酒,因此,也就代代吃不尽埋在地下的陈醪佳酿。有时遇到兵燹、水灾、火灾或举家迁移,往往未能挖尽地下的酒甏,就离开了,这些被人遗忘在地下的女儿酒,也许一埋就是上百年,一旦出土,便成了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