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伦理学概论
8923700000024

第24章 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

(3)道德是在批判与继承中向前发展的。道德之所以必然要表现为在批判与继承中向前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下的道德,都是阶级成分和全人类成分的相互统一。也就是说,道德作为人性的自觉规范当然有其阶级性,因为从来没有抽象的人性。但道德规范内蕴的这一阶级性,并不排斥道德所内含的全人类性的因素。

这一全人类性至少包含如下的一些内容和方面:其一,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道德发展中所确定的并为各个阶级所共同奉行的社会一般公德,譬如怜悯、同情、宽容、友爱等道德品性;其二,道德发展中那些为维护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而拥有的大致相同或一致的譬如勿偷盗之类道德准则或道德戒律;其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整个人类或全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情形中所拥有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因而任何道德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批判的同时必然还要继承传统道德。只有形而上学的观点才会把每个阶级的道德看成是与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无关的封闭领域。事实上,如果没有道德发展中的批判与继承,人们就根本不能积累道德经验和道德知识,从而道德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现实的基础和根据。

道德的这一批判继承的发展规律,对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启迪。在道德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上,我们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抽象地谈论继承性,否认了道德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另一种是片面强调时代性和阶级性而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建设中,在强调这种新型道德的阶级基础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关注这一道德所深刻体现的民族性和全人类性,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发展的利益高于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光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道德是在新与旧、善与恶的斗争中发展进步的。人类社会已有和正在有的道德生活实践充分表明了道德也是在新与旧、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善与恶的对峙和斗争中向前发展的。这个斗争归根到底当然是社会矛盾和斗争的必然反映,但又必然有其意识形态所固有的特殊性。因而不能将其混同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否则就是对道德这一发展规律的无知。

事实上,正确开展道德领域里的新与旧、善与恶斗争,从中弘扬正气,使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趋势的道德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道德发展的进步趋势

道德发展规律除了从其内容的角度进行把握外,还可以从发展的趋势角度进行把握,这个把握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如何?对此伦理思想家们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其一,道德发展日益堕落的观点。在这种观点看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的道德注定愈来愈败坏。这是因为,一方面物质文明的发达为道德的败坏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罪恶滋生地”与罪恶的手段,其中特别表现为使人醉生梦死的享乐主义有了愈来愈多的客观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伴随着文化素质、智慧程度的提高,而这就使人极易为各种不道德的、利己私欲的行为找到“合理”借口。

譬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典型地持这种“堕落说”。他十分景仰早期人类自然状态下的道德。他认为随着科学与文明的发达,这种道德必然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人的自私、情欲和罪恶的不断滋生。

因而他的结论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光芒在我们天边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中国古代的老子、庄子及以他们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也持类似的观点。譬如庄子就断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老子更是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十八章)所以他主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其二,道德发展日益进步的观点。和道德发展日益堕落的观点相反,有许多思想家则坚持道德发展日益进步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实践”的活动,它必然受到社会的物质条件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无疑地为这种物质条件的满足提供愈来愈多的可能性。譬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管子就有一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这一说法其实已涉及道德意识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与卢梭几乎是同时代的18世纪法国唯物论者也基本持这样一种观点。他们从感觉主义出发坚信取得快乐和避免痛苦就是道德上的“善”,社会的不断发展当然为人类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提供日益广阔的可能性前景。而且,在他们看来,财富的增加必然使利己与利他矛盾的冲突也日益减少。这当然是道德进步的一种最实在的表现。

从关于道德进步与否直接对立的两种观点中可以得到一个启迪,这就是:在进行道德进步与否的探讨之前,必须科学地解决其中的标准(criterion)问题。这显然是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一个逻辑前提。

无论是在伦理思想史上,还是在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都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要确立一种道德是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在他们看来任何标准都是主观任意的,它只反映了某些个人或阶级、阶层的爱好和偏见。这样一种“无标准论”,当然反映的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agnosticism)的理论偏颇。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看,要科学地解决道德进步的标准问题,从方法论上讲可以确立这样两个层次的标准:

其一,道德进步的一般标准——历史进步的标准。因为道德总是社会历史这一客观存在在历史主体人的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因此道德的进步与否和它所反映并反作用于其间的社会形态进步与否直接相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看来,特定的人类社会形态按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划分为进步和倒退这样两种情形。对处于这一形态中的道德自然也可作相应的划分。譬如我们断言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的道德具有更多的进步性,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奴隶社会的道德要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

但是,这个标准不仅是一般的、粗线条的,而且往往比较抽象。甚至可以说,这个标准适用于一切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进步或落后的评判。因而对道德的进步问题必须还有另一种更能反映道德特殊性的具体标准作为重要的补充。

其二,道德进步的具体标准——人的个性完善程度的标准。这亦可称人道主义(humanism)的标准。道德以人性完善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任何道德总是为了人性的完善而确立的。因此道德归根到底便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完善个性(individuality),实现马克思毕生为之景仰的“具有丰富、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这样一个最终目的而服务的。从这一点出发,对道德的进步与否便有了一个具体的标准,亦即人的个性是否能够全面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标准。一个社会的道德如果是进步的,就必须把人作为人的存在,关注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譬如我们说资本主义道德比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道德进步,就因为这个道德第一次真正重视了人,尽管这种重视带着历史唯心论的抽象色彩,但毕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第一次把世俗的人及幸福、价值、尊严等问题纳入了道德研究的视野。同样,说社会主义道德比资本主义道德进步是因为这个社会的道德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因为私有制而必然导致的人性“异化”(alienation)现象,为人的真正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最现实最完善的可能性条件。

对道德发展趋势是进步还是倒退问题的探讨,在解决了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有可能得出真理性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道德发展的普遍规律,道德是在对抗中进步和完善的。马克思曾这样说过:“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表现之一的道德,也同样遵循着这样一个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道德发展是在善与恶的对抗与曲折中实现的,但这个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

(1)道德是在对抗中发展的。人类社会已有的道德实践已充分证明了道德中善与恶的对峙、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不同社会形态的道德更替是以对抗的形式实现的,而且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同一道德体系之中也充满着矛盾和对立。但也正是这种对立、冲突构成了道德本身及伦理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2)道德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有曲折,甚至有倒退,但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社会历史自身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单向的进化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着曲折,甚至会有倒退和复辟的艰难历程。这必然要反映在道德意识之中。更何况从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来看,“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退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这样,道德发展便往往要表现出一种极为错综复杂的状况。道德在总趋势进步的情况下,在人类社会历史某一时期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在某一方面蜕化和堕落也是经常发生着的。譬如奴隶社会私有制道德的出现,从对原始社会纯朴的“集体主义”道德的否定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倒退。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思想家主张“复归原始社会的道德”。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从整体和总的发展趋势上看,从人道主义这一道德进步的标准看,尔后所出现的道德毕竟没有原始社会食人、血族复仇、杂婚等“不人道”的现象存在。这恰恰是道德的一个巨大进步。

黑格尔提出过一个很着名的命题:“恶是历史进步的杠杆。”这个思想是深刻和精彩的。恩格斯对这个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的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所以在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表现出的卑劣的情欲,恰恰构成了这一私有制社会发展的人性动力。道德上的“恶”(evil)反而成为历史进步的驱动力。这是一个矛盾,但却是一个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恰恰证明了道德发展进步是在对抗中实现的这一规律的正确性。

从这样一个道德进步规律的基本理论出发,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进步的道德。因为这个道德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现象和恢复人被资本所剥夺的尊严(dignity)方面,在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性和造就人的完善个性和理想人格方面,发挥着最深刻的影响作用。而且,这个作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正在日益增强。不仅如此,这个道德还以其科学的理想主义追求使每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不断趋向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上看,这一道德是代表着人类道德发展之美好未来的最进步和最完善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