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8922900000008

第8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设计(2)

②学报。一般刊载专业学会会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研究人员的科研论文。学报所刊论文专业性强且要求有所创新,适合于专业人员及有较高素养的研究者阅读。国内各高等师范院校学报的社会科学版或教育科学版常有面向基础教育的研究论文问世。

③文摘杂志(包括复印资料)。它是一种资料性及期刊情报索引性刊物。

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出版的分科报刊复印资料,不仅有重要文章,而且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文章的篇目索引。其他如《新华文摘》、《教育文摘》等,有经验的研究者对此都十分重视。

3.交流文献

交流文献主要指学术会议前后散发的有关论文、会议报告、纪要等。虽然多数是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但往往反映了一个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是研究者重要的研究资料来源。

四、文献检索的过程与方法

1.文献检索的过程

从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是一个资料查找搜集和分析及研究的过程。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

(1)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流程:

①分析研究课题,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②确定课题检索标志,选定适合的索引或修正系统的材料来源。

(2)搜索阶段。包括以下流程:

①搜索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②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浏览;③以文章复印件、文摘、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3)加工阶段。包括以下流程:

①将材料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同时剔除无关材料;②对包含相关信息的材料作摘要或总结;③准备完整的书目目录,有必要的话,写文献综述。

2.文献检索的方法

(1)通过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

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主要的途径有书名(篇名)途径、作者途径、文献序号途径、科学分类途径、主题词途径、关键词途径等。

(2)通过学术报刊进行文献检索

①顺查法。按时间顺序,对研究课题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目前许多期刊每年末期均附有总目录,为顺查法提供了便利。顺查法一般可以查全,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缺点是较费时间,工作量大。适用于范围较广、内容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

②逆查法。与顺查法的行程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时序进行资料查找。适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着,不太关注该课题的全面系统的资料。缺点是虽然省时间,但易漏检。

③抽查法。针对课题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题研究较集中的年代、文献较多的时期进行抽样,抽取一定时段的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这种方法应以熟悉本学科与本课题的研究为前提,费时少,所查资料也丰富。

④追踪法。即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参考书目或引文注释为线索,步步追踪所需的文献。一般先追踪查找权威性的专着、期刊或经典研究报告。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资料迅速方便,并可不断扩大线索,容易获得研究课题的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

缺点是所查的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会有遗珠之憾。资料无年代顺序、较杂乱,且缺少最近年代的研究成果。

⑤综合查找法。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以达到检索目的。

(3)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

其主要形式有两种:

①脱机检索。由研究者向计算机操作人员提问,建立用户提问档,按档定期对新到文献进行检索,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研究者。

②联机检索。用户利用检索终端,通过网络与科技文献资料库与之相联系的情报检索系统联机,运用特定的指令和检索策略,与检索系统的电脑进行“人机对话”,从预先编制并贮存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检索,可以从作者途径,文献序号途径,学科分类途径、发表时序途径等入手。

例如:若在“google”或百度上检索“综合实践活动”,就可看到大量有关资料。

五、课题论证

文献检索本身就是研究者的自我论证。它表明了研究者对国内外同类或相关研究的了解与把握程度。但这还是不够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常要求研究者除填写课题申报书外,还应作正式的论证。

1.课题论证的意义

(1)确认课题研究价值,明确研究方向。

(2)完善课题方案,落实保障条件。

(3)为研究者提供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的环境。

(4)为科研管理部门更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条件、确定重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2.论证报告的内容

(1)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类型。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该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前人及其他研究者有关研究的基础,已有的研究结论及争议等,进而预计该课题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4)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事实依据及其制约,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含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5)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研究者应在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写出简洁、明确具体、概括的论证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论证报告不仅用于申报研究项目,而且也可用于发表论文的开篇,学位论文的前言部分。

3.课题评议

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还会对一些重要的课题组织评议,约请有关专家、研究人员与实际工作者参加。课题评议一般围绕论证报告展开,可以归结为7个方面16个问题。

(1)课题研究依据

①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②课题形成的理论、实践与思维方法依据

③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课题研究的目标系统

④课题目标的确切性

⑤课题的目标体系

(3)课题研究的范畴

⑥课题研究的类型

⑦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范围

(4)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进度

⑧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其预计效果

⑨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其落实

皕瑏瑠课题研究的进度及其可行性

(5)课题研究策略

皕瑏瑡课题研究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协调

皕瑏瑢课题研究的难点、重点、对策

(6)课题成果结构形式

皕瑏琐课题成果的组织结构

皕瑏瑶课题成果提供形式

(7)课题研究保证形式

皕瑏瑥课题研究成员结构及其分工

皕瑏瑦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和物资器材

对于重大课题,研究者常围绕上述7个方面16个问题写出开题报告,递交同行专家审议。

第二节选择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研究客体是与研究主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主体是指“谁研究”,即研究者;研究客体是指“研究谁”,即教育领域内的现象与问题,不同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客体和被研究者,研究者要依据研究课题的质的规定性以及期望程度来确定研究客体。

一、研究客体的取样

1.总体、个体、样本和取样

研究客体的总体也就是研究客体的全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又称为统计总体,用N表示。例如全校小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某班期末考试的所有试卷等。总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指个性特征、心理反应和活动方式等。

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如一名学生,一份试卷,一个分数等。总体包括的个体数目可以是有限的,如一个班的学生数,参加升学考的所有考生的分数等,也可以是无限的,如某小学毕业生的质量。因此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叫做取样,这被抽取的个体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用符号n表示。例如,要调查宁波市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以宁波市区所有小学为研究总体,则每所小学为研究个体,如从中抽取10所小学,则这10所小学就是容量n=10的一个样本。

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除了个案研究外,一般都用样本统计对总体作出估计与推断,这是由研究客体的总体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及样本本身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1)作为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客体,范围很广、数量很多、种类也多种多样,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及人财物的限制都无法研究所有的个体。例如,要研究小学生考试观念的形成过程,我国小学生有1.2亿人,要逐一研究每位小学生并得出结论,既是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

(2)教育科学研究意义上的取样,是以概率论的大多数定律作为基础,是根据部分样本的实际资料对全部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估计。由于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调查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而且抽样推断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的可靠性,并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2.取样的基本要求

为了确保取样的质量,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取样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

内涵,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是指概念对具有某种决定性属性的事物范围的反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扩大或缩小总体的内涵。

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课题性质决定着总体的内涵。如“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困生智力开发的研究”,总体就是所有的学困生,当然还必须对“学困生”的含义加以明确的界定。又如“城市小学双特学生的成才教育研究”,总体就是城市小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智力又特别好的所有学生,当然这两个“特”,还得有测量指标。

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该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取样。例如上文所述有关“学困生”的课题,所取的样本就得体现我国城乡不同地域、层级的代表性;而有关“双特生”的课题,由于研究者把研究目的锁定在城市小学,就只要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城市小学选样,不必也不可以在农村小学取样。

(2)取样的随机性

要尽可能使每个个体都有被抽取的均等的机会,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的倾向性,尽可能使样本和总体保持相同的结构。例如调查温州城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如果研究者只在城乡结合部几所兼收民工子弟的学校取样,就不合适了。

(3)取样的代表性

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研究结论的无效。1936年美国新闻杂志联合会就总统候选人进行选民民意测验,取样对象是各州备案的私家车车主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结果预测罗斯福不可能当选。但正式开票的结果: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当选。“民意测验”未能代表民意的原因是:取样时将当时占选民大多数的没有私家车与家庭电话的选民排除在外了。又如,若我们到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参加双休日培训班的小学生发放小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查表,回收率固然很高,而且结论会是杭州市绝大多数小学生双休日都在上培训班。

然而这个取样也是没有代表性的。

(4)样本容量的合理性

样本容量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也不是容量越大越好。它的大小,决定于取样的精确度、总体内部的同一性、取样的方法等,也受到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等的制约。根据研究人员提供的实践经验,不同类型的研究,允许有不同的样本容量。

3.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

又有抽签法和使用随机数目表两种。

①抽签法。把总体的每个研究个体依次编上号码并写在签上,随后把签打乱,再从打乱的签中取出所需的数量。抽中的签所代表的个体就组成了样本。

②使用随机数目表。随机数目表是用电脑随机编号生成的,由许多随机数排列起来的数目表。

简单随机取样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取样方式。优点是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能够确定取样误差的理论值,简便易行。在总体同一性较大而且样本容量较小时时常被采用。当总体同一性较差而样本容量又很小时误差较大。

(2)机械随机取样

又叫系统取样或等距取样。它是按照某一种与研究课题无关的标准,将总体分为与取样数相同的等组,然后从每组中依某一序号抽取样本。

取样比率K=Nn

(N:总体数,n:样本容量)

例如:从100名小学生中抽取20人的实验组为例,可先将这100位学生按学号编为1~100,K=Nn=5,即分成20个等组,每组5人。然后从1~5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假定是3,则每组都取第3个个体。即抽取到样本即为编号为3,8,13,18,23,28,…,93,98的20个个体组成的集合。

与简单随机取样比,机械取样误差要更小一些。但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上述例题,若每组前3名为女生,后2名为男生,则取样的结果全是女生,即存在系统性误差。

(3)分类随机取样

也叫分层取样、配额取样。它先将总体按某一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类,然后按样本与总体的比率在各类提取相同比率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