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8922900000012

第12章 课题结题报告概述(2)

2.署名

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稿纸或打印纸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署名表示文责自负,也便于别人联系,一般不用化名或笔名。如果成果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署名则以对本课题研究贡献大小来决定排名顺序。贡献大小看是否“提出研究设想、承担主要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一般以第一、第二作者为主要作者。对于为课题研究做过工作的人员可在附注、附录或脚注中加以说明,得到过领导、专家、导师指导帮助的,也可致谢。有的作者为了提高结题报告的“档次”,把领导或专家作为第一作者,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如把结题报告作为集体成果,则可署集体名或课题组名。另用“倡”号在该页下端注明课题来源,课题负责人与主要成员,及结题报告执笔者。

三、摘要

摘要也可称为内容提要。是对结题报告内容作准确的概括而不加诠释或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虽然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但往往是最后写成的。它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读者在没有阅读全文之前,看了摘要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为文摘、索引、出版物转载或引用。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结题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如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数据、主要观点、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最终结论。

摘要的常见弊端如下:

(1)篇幅太长或太短。摘要的字数一般控制在200~300为宜,过于冗长使人抓不住要点,太短则未说清事情。

(2)重点不突出。有的“摘要”,在研究的背景上耗费太多笔墨,几乎变成了“引言”,而对研究工作的结果与最终结论则一带而过。

(3)称谓不恰当。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方法。有的作者在摘要中多次出现“我”、“我们”等字样,一般应改成“作者”、“课题组”等称谓。

四、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一类。是反映结题报告主要内容的单词或名词性术语,一般为2~6个,最多不超过8个,其作用是方便资料文献的计算机储存和检索。关键词的书写要规范、准确,不要使用不规范的甚至作者杜撰的词汇。

五、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绪论或问题的提出。是研究报告主体的第一部分。

前言应说明以下几方面: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目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该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前言应简明扼要,字数不宜过多。

六、方法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的组织形式;研究对象的取样;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以及所采用的特殊的仪器设备与工具等。

七、结果

这是课题结题报告的重点之一。一般用文字叙述以及统计图表来表述研究结果。统计图表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直观等优点。研究者可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和检验,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起来。

八、讨论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结果,通过分析与思考,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对课题提出的认识、建议或设想。一般包括如下方面:

(1)课题研究结果与预设的关系。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预设?并分析其原因。

(2)课题研究的价值,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最终结论。是研究的总体结论,一般须指出本课题研究哪些部分已解决,哪些部分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总结,不是对前面内容的简单总结,文字要简洁具体,逻辑性强。

九、注释与参考文献

结题报告一般要引用相关的文献或别人的研究成果,若引用的是原话,则加引号、圈注;若引用的是原意,则用冒号,不加引号。引文注释包括脚注(页下注);夹注(用在引文后用括号注);尾注(文末注)三种。

结题报告的最后,大多列出所引证或参考的主要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质量及其真实程度,反映了课题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深度,也是对别人知识产权的尊重。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书写都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以方便读者检索。目前刊物对用稿的要求如下:

正文后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应完整、正确,注释序号用①②③……表示,参考文献序号用[1][2][3]……表示。各类注释和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为:

专着: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章:序号析出文章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章题目[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章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题目[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

国家文件.法规:序号.发布者.题目[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电子文档:序号主要责任者.题目[DB/OL].网站名.网址.

第三节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一、课题研究成果的概念

课题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概括与总结,其表现形式为以结题报告为主体的包括系列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材、着作、音像制品和实物成果(如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挂图、模型、标本等)等知识产品。

一般而言,研究成果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研究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活动而取得的成果,其概念与含义要符合科学理论,结果真实可靠,经得起科学检验和实践验证。

2.实践性

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整体素质特别是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成功的经验。

3.创新性

课题研究成果应反映研究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具有独到的见解,体现其学术价值,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4.规范性

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应规范、可读、有助于阅读者理解报告的观点与结论,能为同行所接受。

二、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的意义

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对以结题报告为主体的该课题研究系列成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定,对于课题研究本身、课题组成员以及学校都有重要意义:

1.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

通过评价,科学地评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制订教育决策方面的作用。

2.对课题研究的促进与深化

通过评价对研究目标、过程、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获得必需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方向,改进与深化自己的课题研究。

3.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评价,有利于不同时空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合理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4.对课题研究人员的促进与帮助

评价促使课题组成员更深刻全面地思考并钻研其所研究的课题,在与评估专家的交流与沟通中,他们的思想认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十分有利于他们从经验型小学教师向学者型小学教师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一般包括目标、过程、结果和条件的评价四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目标评价

课题研究的目标评价包括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选题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理论的概念系统的完备性、可靠性及内在的逻辑性。

2.课题研究的过程评价

课题研究的过程评价包括从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到形成科学事实和确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每一个环节的评价。

3.课题研究的成果评价

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的侧重点。理论性研究成果的评价包括对教育科学新思想的论证,有否提出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等;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包括师生素质、有无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等等。

4.课题研究的条件评价

课题研究的条件评价包括课题研究的人力、财力、物力与其效益的性价比等。

四、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的程序

1.成立评议组织

评议组织要由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具有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同行专家组成。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纵向课题的评议组织一般由课题授予单位组建,自选课题的评议组织一般由所在单位组建。

2.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由评议组织负责制订。其内容包括评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评价的执行标准(包括不同类型成果的评价标准,不同区域的成果的评价标准以及不同奖励等级的成果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具体程序。

3.成果评价的实施

(1)课题组提出鉴定申请,填写申请表。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题、研究方法、论证和设计原理、解决的问题、成果形式、创新之处及社会评价等,并提供相关的研究成果(含实物资料)(2)评议组织视情况集中或设立专业组审阅课题组所提供的资料。通过民主评议或量化打分,确定成果的评价并评定等级。

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评价

课题研究成果的主体是其结题报告及其系列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