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8921800000006

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1)

【本章重点】

1.掌握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2.掌握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生产扩展线的性质与特点。

3.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分类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含义。

4.熟练掌握各种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生产三阶段的划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以及计算方法。

生产理论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经营目标

1.生产函数的几种形式

(1)齐次生产函数

齐次生产函数是指在该生产函数下,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增加(减少)λ倍,产量也同时增加(减少)λn倍。若n=1,它为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即F(λK,λL)=λF(K,L)。

(2)C-D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即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是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其形式为Q=AkαLβ。其中,Q为产量,A代表生产技术,K、L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α、β为参数且α>0、β<1。当α+β=1时,α、β是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3)完全替代的生产函数

在该生产函数中,几种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只要投入其中一种生产要素即能生产。

(4)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该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通常公式为Q=Min(L/u,K/v),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

总产量(TP),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TP=f(L,K)。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如果用n表示某生产要素投入量,那么AP=TP/n。

边际产量(MP),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TP表示总产量的增量,n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MP=TP/n。

(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曲线

2.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速度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该规律也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的三个阶段

经济学界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平均收益递增阶段(B点以前的区域)。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增加。这时由于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此时增加劳动量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会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带来总产量以递增的比率增加,因此,理性的厂商一般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区域内。

第二区域:平均收益递减阶段(B与C之间区域)。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零,故总产量仍递增,一直达到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

第三区域:边际负收益阶段(C点以后区域)。该区域边际产量为负值,即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显然,理性的厂商也不会在这一区域进行生产。

Ⅰ金融学基础重点、难点

(三)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性质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2)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①在同一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不合逻辑。

②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斜率等于该点上以生产要素L代替生产要素K的边际替代率,并且该替代率不仅为负值,而且其绝对值是递减的。

③等产量曲线一般都凸向原点。由于等产量曲线的几何特点与无差异曲线相似,它又被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但两者又有区别,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等产量曲线是客观的,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

2.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过该点作等产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3.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二是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这两种情况的要素组合点表现在图形上,都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能满足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三个条件是:①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处在等成本线上,这意味着厂商必须充分利用资金,而不让其剩余下来。②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③要素投入组合不能偏离等成本线,因为那样超出了生产者的购买能力。

4.生产扩展线

生产扩展线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表明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调整产量或成本时,应沿着生产扩展线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因为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会使厂商得到一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或一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有三种形状:上凹型(资本密集型)、下凹型(劳动密集型)和直线型,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有一种技术密集型。

(四)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其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区别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情况。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某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引起产量(或收益)变动的规律。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研究的是当所有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即整个生产规律变动时,引起产量变动的规律。

2.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1)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有三: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管理更合理。

(2)规模报酬不变: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变化比例。规模报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

(3)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是产量的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是过大的规模造成了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从而规模成了管理的阻碍。

成本理论

(一)成本函数

1.关于成本的几种概念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