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8919100000051

第51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4)

(3)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成本指标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品成本指标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核心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可确定出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再向上游追溯到各供应商,确定出相应的原材料、配套件的目标成本。只有当目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时,各个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供应链才能得到发展。

(4)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供应链产品质量是指供应链上各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破损率、退货率、合格率、废品率、破损物价值等指标。

(5)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

供应链总运营成本包括供应链通信成本(包括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通信费用,如互联网的建设和使用费用、EDI及供应链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等)、供应链总库存费用(包括各节点企业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费用、各节点之间在途库存费用)及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等于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之间运输费用的总和)。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运营的效率。

(6)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周期(或节拍)指标

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单一品种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周期是指出产不同批次产品的时间间隔;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混合多种产品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周期是指混合生产线上出产同一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根据市场实情,我们一般考虑的是节点企业混合生产线上同一种产品的出产间隔期。它又可分为如下两个具体的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零部件出产周期

该指标反映了节点企业库存水平以及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响应能力。该周期越短,说明该节点企业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响应越快速。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

该指标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在制品库存水平和成品库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或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决定着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该周期越短,说明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量和成品库存量越少,总的库存费用也越少;同时也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我们要努力缩短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一方面可以采用优化产品投产计划或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或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缩短核心企业(或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另一方面尽量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与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相适应,而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与客户需求周期相适应。

2.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关系的评价指标

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是以供应链层次结构为基础的。为了能综合反映供应链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一些指标。

(1)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的次数与其总交货次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准时交货率=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的次数/一定时期内总交货次数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则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反之则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还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

(2)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与单位产品总成本的比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

(3)产品质量合格率

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与产品总产量的比率。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说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越不稳定或质量越差。这时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

(4)售后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质量指标定性地评价供应链各节点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对产品进行跟踪服务的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售后服务成为竞争对手间非价格竞争、留住客户、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的主要手段。售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客户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一定时期内客户访问次数、产品(服务)返修率、客户投诉次数等。

3.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

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可采用传统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产值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各指标的含义都很明显,应用也很广泛。需要说明的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另外应从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选取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并注意与其他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相容性,避免相互间的冗余、冲突。

10.3.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一般来说,供应链绩效评价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绩效评价的对象和目标,由供应链评价组织实施评价由核心企业联合以共同的市场为中心的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结合竞争者供应链战略目标并协调各成员的战略目标,形成供应链战略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的目标是对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评价,而不是供应链单个成员绩效评价的加和。

2.确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应根据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合理地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确定相互联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为了得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最后得分,以便与历史绩效或者其他供应链绩效进行比较,应确定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有关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计算法等,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和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予以确定。

4.制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

供应链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有三种:

①历史标准,即根据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历史数据,结合供应链实时信息和市场变化等情况,确定新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

②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即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管理标准。

③标杆标准,即以业绩优秀的供应链为学习和借鉴的标杆,将其绩效指标作为评价本供应链的绩效标准。

5.按照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由于评价范围不仅局限于单独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是覆盖整个供应链,为评价数据的收集带来困难。在收集数据工作中,会出现数据冗余、数据错误、数据空缺和不同源数据一致性问题,因此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冗余、纠错、缺值处理和属性归一处理等。

6.计算和评价供应链绩效

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计算,确定反映供应链绩效的具体指标,将绩效计算结果与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绩效评价初步结论,并由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按照事先确定的权重计算供应链整体绩效的综合评分,得出整体绩效评价结果。

7.绩效控制和优化

分析绩效评价结果,找出供应链中存在问题的环节,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或降低有关指标的标准值,或者改变某些指标在体系中所占权重,对原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