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教程与案例
8918300000039

第39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3)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1.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前税前利润增长引起的每股利润的增长幅度。

2.在资本总额、息前税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财务风险越高,预期每股利润(投资者收益)也越大。

(四)控制财务杠杆的途径

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权衡,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四、总杠杆(复合杠杆)系数

通常把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也称为复合杠杆)作用。总杠杆的作用程度,可用总杠杆系数(DCL)表示,它是每股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的比率。

【例7‐14】 某公司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变动成本率60%,息税前利润为250万元。

全部资本500万元,负债比率40%,负债平均利率10%。

要求:(1)计算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2)如果预测期该企业的销售额将增长10%,计算息税前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2)计算息税前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息税前利润增长幅度=1.6×10%=16%

每股收益增长幅度=1.7392×10%=17.39%

总杠杆作用的意义:首先,从中能够估计出销售额变动对每股利润造成的影响。其次,可看到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了达到某一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

一般来说,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应采用低负债比率,以降低财务风险,使总风险程度不至于太大。

第三节 资本结构

一、资本结构原理

资本结构是当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短期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是经常变化的,且在整个资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稳定,因此不列入资本结构管理范围,而作为营运资金管理。

人们对资本结构有着不同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前的资本结构理论被美国财务学者归纳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50年代后以MM理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理论则被称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净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用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由于债权的投资报酬率固定,债权人有优先求偿权,所以债权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债权资金成本率一般低于股权资金成本率。因此,负债程度越高,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这种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但忽略了财务风险,很明显,如果公司的债权资金比例过高,财务风险就会很高,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就会上升,公司的价值反而会下降。

2.净营业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如果企业增加成本较低的债务资金,即使债务成本本身不变,但由于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提高,这一升一降,相互抵消,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仍然保持不变。因而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这是另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这种观点虽然认识到债权资金比例的变动会产生财务风险,也可能影响公司的股权资金成本率,但实际上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可能是一个常数。公司净营业收益的确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但公司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公司净营业收益的多少。

3.传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以内时,股本和负债的风险都不会显着增加,权益资本成本率和负债资本成本率相对稳定,而负债一旦超过该限度,风险便会加大,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率都将上升。由此可以推断,负债比率低于100%的某种资本结构可使企业价值最大,即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上述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是对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些初级认识,有其片面性和缺陷性,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MM理论

MM资本结构理论是莫迪格莱尼和米勒两位财务学者所开创的资本结构理论的简称。

1958年,美国的莫迪格莱尼和米勒两位教授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价值与投资理论》一文。该文深入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创立了MM资本结构理论,并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这两位作者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自MM理论创立以来,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都是围绕它进行的。

MM理论包括无公司税的MM理论和有公司税的MM理论。

早期理论不考虑所得税因素,也就不存在负债筹资利息抵税的作用,此时,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筹集也就是一样的;即,早期理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前提条件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没有关系,公司是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是典型的无关论。

后期理论,考虑了所得税因素,使负债程度越高,负债利息抵减的所得税就越多。因此,引入所得税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不是无关而是有关,使MM理论变成了相关论。

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该结论与净收益理论相同。

MM理论之所以作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因为它成功地利用了数学模型,揭示了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意义,在逻辑上是甚为严密的。因此,对财务理论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MM理论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实践的验证,因它建立的理论假设不符合实际,如假设不论举债多少,公司或个人负债均无风险;假设公司预期的营业利润EBIT是不变的,以及该模型未考虑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此在理论上还是不完善的。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是在MM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两个因素来研究资本结构的理论。权衡理论说明了当减税利益与负债的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相互平衡时的资本结构为最优资本结构,这样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

财务危机成本是指与破产和财务困难有关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总和。

直接财务危机成本是指有关清算或重组的法律和管理成本,如财产托管费、法律费用及重组或破产费用,这些费用都是要在向投资者作出回报之前予以扣除。

间接财务危机成本是指在破产期间锁定资金的机会成本。如破产预期引起的销售利润的减少,在破产期间对生产的干扰,丧失投资机会,失去客户等。

代理成本指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时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日益激化产生的成本。

股东可能作出损伤债权人的利益的行为,债权人则为确保自身利益对企业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在贷款合同中加入许多保护性条款约束其经营行为,使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减少,效率降低,以及因监督费用所构成的代理成本的增加,进而提高了负债成本,从而降低了负债给企业价值带来的增值。

可见,当企业负债率达到D1点时,负债的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达到均衡,负债总净利益达到最大,因此,D1点即为最佳资本结构点,当企业负债率达到D2点时,负债的利益与成本正好相抵,亦即负债总的净利益为零,如果负债超过D2点,负债将给企业带来净损失。

因此,D2点即为企业负债区间的上限。在D2点上,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零,亦即在D2点上,V′L=VU,当负债率超过D2点时,就会出现V′L<VU。

该理论证明当资本结构在D1时企业价值最大,此时的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必须指出的是,权衡模型中反映的经修正的负债企业价值只是示意性的,也正因为如此,D1点和D2点的确切位置不得而知。

权衡理论虽不能确切的测定最佳资本结构,但它所揭示的基本思想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经营风险低的企业可以更多地负债。因为经营风险越小,发生财务拮据的概率也越小。

(2)无形资产较少而实体资产较多的企业可以更多的负债。这是因为,企业发生财务拮据时,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容易发生贬值。

(3)公司税率高的企业可以更多地负债。这是因为,公司税率越高,负债减税利益就越大,最佳资本结构点D1和可行负债率区间上限D2的出现就越迟。

3.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agencycost)最初是由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经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入和企业市场价值。该理论认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上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债权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除债务的代理成本之外,还有一些代理成本涉及公司雇员、消费者和社会等,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也应予以考虑。

4.融资优序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迈尔斯和马吉洛夫的研究表明,当股票价格高估时,企业管理者会利用其内部信息发行新股。投资者会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当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它等于净利润加上折旧减去股利。由于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融资优序理论的两个中心思想是:(1)偏好内部融资;(2)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偏好债务融资。该理论对于新兴证券市场未必如此。

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决策行为。

但是也应指出,由于融资活动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目前仍难以准确地显示出存在于财务杠杆、每股收益、资本成本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融资决策时,还要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二、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一)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可以通过分析每股利润的变化来衡量,即:能提高每股利润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但每股利润的高低不仅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还受到销售水平的影响。处理以上三者的关系,可以运用融资的每股盈余分析的方法,又称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或EBIT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

根据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定义,能够满足下列条件的销售额或息前税前利润的就是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如果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550万元,则应采用方案(2),即全部筹措长期债务;反之则应采用方案(1),即全部发行普通股。

在融资分析时,当销售额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销售额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反之,当销售额低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销售额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

【例7‐16】 N公司目前拥有长期债务资本400万元,年利率12%;普通股权益资本600万元(发行普通股60万股,每股10元)。现在准备追加筹资300万元,有两种筹资方案:

(1)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30万股,每股面值10元;

(2)全部筹措长期债务:新增债务利率上升为13%。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30%。要求计算每股盈余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并作简要分析说明。

如果该公司息税前利润高于165万元时应采用方案(2),即全部筹措长期债务;反之则应采用方案(1),即全部发行普通股。

从该案例分析可见,当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反之,当息税前利润低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时,应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

(二)比较资本成本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决策前先拟订若干个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

通过比较方案Ⅱ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在三者中方案Ⅱ的资本结构可确定为最佳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