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8917300000013

第13章 神经系统(2)

3)大脑半球主要的沟回:

ⅰ.上外侧面:①中央前沟,在中央沟前方,与之平行;②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的脑回(第Ⅰ躯体运动区);③额上沟和额下沟,中央前沟前方,与大脑半球上。

缘平行;④额下回和额中回,额下沟下方为额下回(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上、下沟之间为额中回(书写中枢);⑤中央后沟,在中央沟的后方,与其平行;⑥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的脑回(第Ⅰ躯体感觉区);⑦缘上回,包绕于外侧沟后端的脑回;⑧角回,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脑回(视觉性语言中枢);⑨颞上回,在外侧沟下方的脑回(后部为听觉性语言中枢);⑩颞横回,外侧沟下壁上的脑回(听觉中枢)。

ⅱ.内侧面:以胼胝体作为标志,主要辨认:①胼胝体沟,在胼胝体背侧,绕过胼胝体后方,向前移行为海马沟(下面);②扣带沟,在胼胝体沟上方,并与其平行;③扣带回,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的脑回;④中央旁小叶,大致在扣带回中部的背侧,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属额叶)由中央前回延伸而来,后部(属顶叶)由中央后回延伸而来;⑤距状沟(枕叶内),在胼胝体后下方,呈前后弓状走行,并与顶枕沟下端呈“T”字形交叉,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是楔叶,距状沟下方为舌回。距状沟上、下的皮质为视觉中枢。

ⅲ.下面:①嗅束、嗅球(额叶);②枕颞沟与侧副沟(颞叶),与半球下缘平行,外侧为枕颞沟,内侧为侧副沟;③海马旁回,侧副沟与海马沟之间的脑回,其前端折返向后的部分叫钩(海马旁回钩);④海马沟与齿状回,海马沟位于海马旁回内侧,是胼胝体沟的延续,沟的上方即齿状回;⑤海马,从内侧面看,居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形如其名。

(2)端脑的内部结构表层为皮质,皮质下为髓质,蕴藏在髓质深部的为基底核,内腔为侧脑室。

1)基底核:在脑水平切标本、脑水平切模型和基底核放大模型上察看:

ⅰ.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位于丘脑的背外侧,呈前向后弯曲状,分为头、体、尾3部;豆状核位于尾状核和丘脑外侧(在基底核放大模型上观察)。在脑水平切标本和模型上可见豆状核:①外侧毗邻岛叶,内侧借内囊与尾状核和丘脑分开;②呈三角形,被两个白质板分隔成三部分,外侧部称为壳,内侧两部分合称为苍白球。

ⅱ.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在脑水平切标本上清晰可辨)。

ⅲ.杏仁体:连于尾状核末端(在基底核放大模型上观察)。

2)侧脑室:取脑正中矢状切标本和脑室铸型,辨认:①中央部位于顶叶内;②前角伸向额叶;③后角伸入枕叶;④下角伸至颞叶内。侧脑室经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3)髓质:①联络纤维;②连合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③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之间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由行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构成,在脑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形,分为: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②内囊后肢,又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③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在基底核放大模型上辨认)。

(二)示教

1.小脑的分叶。

2.小脑的内部结构在小脑水平切标本和小脑放大模型上辨认小脑皮质、髓体及小脑核。

3.间脑的分部。

4.背侧丘脑主要核团。

5.下丘脑的组成。

6.齿状回、海马。

7.侧脑室。

8.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胼胝体膝、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

9.内囊在标本和模型上指认内囊的部位、分部(内囊前肢、后肢和膝)及各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回顾与思考】

1.在脑标本(模型)底面可观察到间脑的哪些结构?

2.在脑干标本(模型)背侧可观察到间脑的哪些结构?

3.在脑标本(模型)的表面可观察到哪些端脑分叶的标志?

4.一侧视束损伤为什么不会导致同侧视野全盲?

5.在端脑标本的上外侧面可观察到哪些重要的脑回?

实验二十一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实验要点】

1.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及其在椎间孔内的毗邻。

2.颈丛的组成;神经点;膈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臂丛的组成、位置;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行程及分布范围。

4.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规律。

5.腰丛的组成;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行程及分布。

6.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阴部神经的行程及分布。

7.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

8.12对脑神经的连脑部位、行程和主要分支。

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节和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全身肌肉、神经和血管

2.脊神经①头颈部肌肉、神经和血管;②上肢的肌肉、神经和血管;③纵隔;④男(女)性会阴的肌肉、神经和血管;⑤臀(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神经和血管3.脑神经①头正中矢状切;②眶及其内容(外侧面,暴露Ⅱ、Ⅲ、Ⅳ、Ⅵ对脑神经);③三叉神经;④面部浅层结构(暴露面神经在面部的分支);⑤硬脑膜及硬脑膜窦。

(颅水平切)

(二)模型

1.脊髓

2.脊柱横断

3.头面部血管、神经

4.三叉神经放大

5.内耳放大

6.自主神经

(三)挂图

1.脊神经①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图;②头颈部右侧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③腋窝的肌肉、血管和神经;④肩及上臂前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前臂前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手的肌肉、血管和神经;⑤大腿前内侧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臀及大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⑥小腿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小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2.脑神经①脑神经概观;②眶及眶内容;③三叉神经;④面神经在颞骨的分支;⑤舌下伸经及锁骨下动脉;⑥舌咽、迷走、副神经的行程与分布;⑦迷走神经颈段。

3.自主神经概观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脊神经在脊柱横断(脊髓横断)模型上辨认脊神经前、后根汇合为脊神经干及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的分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颈丛取头颈部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辨认:

①枕小神经;②耳大神经;③颈横神经;④锁骨上神经(在某些标本上,可能被毁损)。

在前斜角肌前面寻找膈神经,向上追踪至起始处,向下观察其行程和分布(纵隔标本)。

(2)臂丛在全身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及上肢的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上观察(两种标本可交替使用)。将标本按解剖方位摆放,首先在前斜角肌后方(斜角肌间隙)找出臂丛的5个神经根和3个神经干,尔后向外下至腋窝依次辨认臂丛的6个股、3束(注意它与腋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主要分支。

1)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臂丛后方→腋窝→前锯肌。

2)胸背神经:起自臂丛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支配背阔肌。

3)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向后→四边孔→三角肌深面,分布于三角肌、小圆肌、肩部和臂部外侧面皮肤(注意腋神经与肱骨外科颈的关系)。

4)肌皮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于肘关节外侧的稍上方(肱二头肌下端)浅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肌支分布于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等。

5)正中神经:先在腋动脉近侧端找出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再沿着两根汇合点向下追踪其行程:经肱二头肌内侧沟深面→肘窝→穿旋前圆肌→前臂→腕管→手掌。肌支分布于:①前臂,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前群肌;②手,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

6)尺神经:用镊子翻开肱二头肌内缘辨认。尺神经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深面,降至臂中份→穿内侧肌间隔→尺神经沟→前臂的前内侧→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本干在豌豆骨桡侧分为浅、深两支→手掌。肌支分布于:

①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②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结合标本,活体于肱骨内上髁后方触摸尺神经(有什么感受?)。

7)桡神经:将标本置于俯卧位,在桡神经沟查找(肱骨肌管已切开)。桡神经是后束的延续,经桡神经沟→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肱桡肌与肱肌之间→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两支。肌支(来自深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和前臂后群肌(注意观察桡神经与肱骨骨体的关系)。

(3)胸神经前支12对,第1~11对胸神经前支行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12对胸神经前行于第12肋下方,称肋下神经。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节段性分布规律:T2分布于胸骨角平面;T4分布于乳头平面;T6分布于剑突平面;T8分布于肋弓平面;T10分布于脐平面;T12分布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4)腰丛取全身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先在腰大肌深面辨认腰丛及其组成,然后观察下列主要分支: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肾的后方寻认。

2)股外侧皮神经:在腰大肌外侧缘寻认,并向下追踪行程和分布。

3)股神经:在腰大肌外侧缘寻认(注意,不要与股外侧皮神经混淆):经腰大肌外缘→腰大肌与髂肌之间→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股三角。①肌支→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②皮支→大腿及膝关节前面的皮肤,隐神经是其最长的皮支。

4)闭孔神经:翻开长收肌即可看到闭孔神经前支和闭孔神经后支,分布于闭孔外肌和大部分股内侧肌。

5)生殖股神经:穿出腰大肌的便是,运动支分布于提睾肌。

(5)骶丛取全身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以及臀(骨盆)和下肢的肌肉、神经标本,先察看骶丛的位置和组成,然后将标本置俯卧位,翻开臀大肌,观察下列各项:

1)臀上神经:在梨状肌上孔寻认,分布于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在梨状肌下孔寻认,分布于臀大肌。

3)股后皮神经:在梨状肌下孔寻认。

4)阴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寻认,阴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坐骨小孔→坐骨肛门窝→会阴部、外生殖器、肛门的肌肉和皮肤(在会阴的肌肉、神经标本上辨认效果更好)。

5)坐骨神经:粗大,极易辨认。从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向下→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二头肌长头深面→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肌支主要分布于股后肌群。

6)胫神经:掀开小腿三头肌即可看到,分布于小腿后肌群;本干继续向下→踝管→足底区。

7)腓总神经:紧贴腘窝上外侧界向外下→绕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在腓骨头下方(约两横指)分为:①腓浅神经,肌支分布于腓骨长肌、短肌;②腓深神经,肌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思考:跷“二郎腿”时,可能会压迫哪条神经?会有什么感受?

2.脑神经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配合使用脑干模型。

(1)嗅神经(Ⅰ)取头正中矢状切标本,在近筛板处用镊子轻轻剥离上鼻甲及鼻中隔的黏膜,于剥离面上辨认嗅丝(15~20条),并向上追踪至筛板。

(2)视神经(Ⅱ)取眶及其内容标本观察。视神经由视网膜的节细胞轴突集聚而成,经视神经管出颅腔。

(3)取硬脑膜及硬脑膜窦标本,在海绵窦内辨认下列1~4项:

1)动眼神经(Ⅲ):自脚间窝出脑→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腔。躯体运动纤维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内脏运动纤维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滑车神经(Ⅳ):在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脚→向前→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腔→上斜肌。

3)展神经(Ⅵ):经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腔→外直肌。

4)眼神经(Ⅴ1):经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腔。分支有:①鼻睫神经→鼻背皮肤、鼻黏膜、眼睑、泪囊和眼球壁(不必寻认);②额神经→眶上切迹(孔)→上睑及额顶部皮肤;③泪腺神经→泪腺及上睑(不必寻认)。

(4)三叉神经在三叉神经标本和三叉神经放大模型上辨认下列1~4项:

1)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三叉神经压迹)。

2)眼神经(Ⅴ1):见前述。

3)上颌神经(Ⅴ2):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主要分支为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颧神经等。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黏膜、上颌牙齿等处。

4)下颌神经(Ⅴ3):从卵圆孔出颅腔。主要分支有:①咀嚼肌神经;②耳颞神经,两个根夹持脑膜中动脉向后合成一干,经下颌关节后方折转向上→腮腺→上行并分布于腮腺、耳屏、外耳道及颞区的皮肤;③下牙槽神经,→下颌孔→下颌管→颏孔→颏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下唇皮肤和黏膜等处;④舌神经,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的黏膜(行程中,在颞下窝有鼓索自后方加入)。

(5)面神经取面部浅层结构(暴露面神经在面部的分支)标本,主要辨认颈外分支。行程: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出颅,进入腮腺,并形成腮腺内丛;腮腺内丛自腮腺前缘和下缘发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主要支配面肌(表情肌)。

(6)前庭蜗神经利用内耳放大模型,并结合图谱和挂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