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8915400000040

第40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路径(8)

1999年,《教育研究与实验》发表《什么是“行动研究”》(陈向明)一文。文章在总结前一段时间人们对行动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问题。虽然该文也重复地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定义与起源”、“行动研究的类型”、“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等问题,但它特别提出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问题,该文因此而含有比较深刻的反思意识。

(4)“做”行动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开始出现“做”行动研究的种种尝试,影响较大者如“青浦实验”、“大学-小学教师合作研究”、“行动研究课程”等等,其中以“青浦实验”最为着名,“青浦实验”是以顾泠沅领导的上海市青浦县的一项大范围的教改行动研究,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有益的实践尝试和理论贡献。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随之启动。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认为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不少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开始注重自己的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于是出现了做“校本行动研究”的尝试与努力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通道。

二、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与特点

1.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

在理解“校本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涵义之前,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者们对“行动研究”作出的不同界定,有的说:“行动研究是社会(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所从事的一种反思研究,它旨在改进参与者自己的社会(或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实践的正确理解。”这一定义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反思性质和行动研究的目的。有的说:“行动研究是对具体社会情境的研究,它旨在提高该具体社会情境的行动质量。”这一定义指明了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还有的说:行动研究是“为了弄清现场面临问题的实质,引出改善事态的行动,由现场人员和研究者协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改善实践。”这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描述性定义,规定了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或程序。综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行动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行动研究是在实践中、在行动现场中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由实践者和研究者合作进行的研究,但主要是由实践者从事的研究;行动研究的研究课题来自社会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的需要,也就是说行动研究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实践者理解和运用;行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实践者对实践情境的认识水平,改进实践者的实践。

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所谓“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research)”,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是有别于教育理论研究者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构建型的那种教育科研活动。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理解,“校本行动研究”除了“行动研究”的内涵外还应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2.校本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行动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行动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有效开展校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就其实质而言,自我反思是教师本人与自我的对话,是一种基于教育教学事实的自我诠释与追问,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内心对话。因此,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行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校本行动研究的核心要素。校本行动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校本行动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同伴的个体资源,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激活自己的思维。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与同行之间的对话,是校本行动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其基本形式有对话(信息交流、经验共享、专题讨论或辩论)、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和帮助(指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对新任教师或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的指导)等。

校本行动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实际问题进行的,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的问题,但要使校本行动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它不仅仅要依靠校内的力量,还需依靠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和引领。通过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和引领,教师在校本行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专业研究者那里获得必要的研究技能,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职业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的水平。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校本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

针对“校本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校本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素,我们认为校本行动研究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其一,研究主体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地体察教育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显然,这是专业理论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其二,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它具有如下特性:直接性。研究的问题必须是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特殊性。研究的问题通常仅限于本校或本校的某个教学班,不具普遍性。微观性。研究的问题多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具体的微观问题。

其三,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与旨在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研究和了解现状、提供参考建议的调查研究等不同,校本行动研究务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这既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

其四,研究的策略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由于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在行动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研究者应依据行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完善行动,在良性的变革之中达到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达到研究和行动的完美结合。

其五,研究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系统性表现为校本行动研究的开展有一般的操作程序可循;开放性表现为校本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校本行动研究是一个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由定题(确定主题)、计划(寻找解决方法)、行动(应用解决方法)、评价(分析结果)、反思(发展理论)五个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运作系统。

三、校本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与实施案例

1.校本行动研究操作的一般程序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行动研究因要解决本校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不同,其操作程序亦不尽相同,难以规定出一种万能的操作程序,当然也没有必要强求统一;但这并不是说,校本行动研究无章可循,可以随意地做,特别是对初涉校本行动研究的中小学教师,如果一开始能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本校或本校中的某个教学班的教育教学进行行动研究,那么,就会有效地了解并熟悉校本行动研究,再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有可能使校本行动研究不仅成为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生存或生活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涉校本行动研究的中小学教师了解并熟悉校本行动研究操作的一般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的思考,参考有关的着作、文献并结合作者的肤浅理解,可为大家勾画出校本行动研究操作的一般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校本行动研究从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确定主题”这一环节开始一直到自己对此主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或初步的理性思考——“发展理论”这一环节外,图中上方的反向箭头表示在此研究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并进行下一轮的校本行动研究。这说明校本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2.校本行动研究的实施案例

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校本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校本研究?下面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涉及“环保”方面的题材为案例,以校本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为依据,具体地说明中小学教师如何实施校本行动研究。

(1)确定主题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以积极、探究的态度观察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包括教育教学中正在发生的现象(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学习方面的表现以及身心发展方面的表现等)。

其次,还须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作初步的分析,想一想,它是什么方面和性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所发现的问题中,确定、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有价值的且明确的主题,了解待解决问题的本质和范围,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拟定合适的计划、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班主任王老师看到教室的地面上,学生的抽屉里,还有教室的垃圾筐里到处都是废纸,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发现自己班内学生乱扔纸张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此基础上,她认识到找到解决学生乱扔垃圾的问题不仅可以让教室清洁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影响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以后对待环境的态度。为此,王老师意识到作为班主任需要为学生培养并树立在实际生活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于是王老师确定了“解决垃圾问题与有效树立环保意识的实践探索”这一校本行动研究的主题。

(2)寻找解决方法

凡事预则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是成功实施校本行动研究的条件之一。教师在确定了校本行动研究的主题后,应先拟订出寻找解决该问题的一些方法或途径。一般来说,教师可通过图书查阅、网上搜索和专家咨询等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来了解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是校本行动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