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8915400000036

第36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路径(4)

三、说课应遵循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说课”这一教研活动形式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探索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正日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要真正发挥“说课”成为教师走进新课程并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一座桥梁,“说课”者在撰写说课稿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说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质量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准确、透彻;学情分析客观、准确;学习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要紧扣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可行性强。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或教学得失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说课活动之中,说者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或教学得失,还要说清其构想或得失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说课要有理论指导;策略的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学情分析要切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

(3)实效性原则——说课效果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效果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一定的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准备充分;评说准确。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或之后)的一种课前预演(或课后反思),其本身也是一种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型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者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这样一个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2.说课要避免出现的情形

(1)张冠李戴

师范生由于对“说课”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而对上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次进行说课时容易将说课“异化”为上课,出现“张冠李戴”

的现象。其实说课与上课完全是两码事,说课不同于普通的上课,上课主要是体现备课后的操作过程,重点是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而说课则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当然,说课与备课也是不同的,它们的最大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备课是让看的人知其然,而说课是让听的人知其所以然。

(2)照本宣科

在说课之前说者虽已充分准备了说课稿(或有关的多媒体课件),但在说课中如果说者照着说课稿(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一一读给别人听,不敢面对听者,那么听者的注意力和思维无法被有效地引入到说者自己的说课之中,虽然表面上也能给人以流.的感觉,但听者不会受到感染,引起共鸣。鉴此,说课者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按照自己心中预设的说课“腹稿”大胆地面对听者,通过与听者“眼神”的对话与交流以引起听者的共鸣。除此之外,“照本宣科”也指这样一种情形,即说者由于缺乏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而导致说的教学内容几乎就是教材上的内容。

(3)虎头蛇尾

由于说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但说课的内容涉及教学理念、学情分析、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及其原因说明等诸多方面。如果说者在说课过程中对说课的内容不分主次,不分详略,势必导致在说教学流程这个重要内容上匆匆而过,出现说课中的“虎头蛇尾”现象。为此,中小学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分清主次。对一些听者易理解的条目或内容只要说清“是什么”即可,而不必再加“为什么”。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说“教学流程”这一板块上,需要说者向听者重点说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

(4)华而不实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目前有部分教师在说课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是针对学段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学情分析对所有的同年级的学生是通用的。例如“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他们好动、好奇、好想。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已学习了……。”这样笼统而华丽的学情分析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却缺乏初一年级具体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应具有的针对性。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相比,这是“华而不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中小学教师,说课中的学情分析应要针对所教的具体班级学生,应具有针对性。

四、如何评价说课

说课与评价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不仅评比型说课需要评判,研究型说课和示范型说课也需要评价。通过评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说课者说课的质量与水平,而且也使评价者自身也获得收获,从而可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科学地评价说课者的说课呢?

1.从说课的几个重要特征来进行评价

教学理念是否突出。从说课的内涵来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教学思想是否诠释。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研究能力是否体现。从说课过程看,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化。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观,展现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反思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预测,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

教学境界是否展现。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演讲才华是否展示。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好的说课不仅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而且能展示说课者的演讲才华。

2.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来进行评价

全面性。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体现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科学性。教学过程是否有序,符合学科专业的科学性,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教育性。是否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主体性。教学过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创新性。是否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有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创新的内容,给人以启迪。

实效性。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解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整数知识,但从整数到分数毕竟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

二、学习目标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拟确定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例如,通过野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做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本节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节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又要重“学”;既要重“学”,又要重“习”;既要重“习”,又要重“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模块: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出示“野餐情景图”。首先让学生说说图意,亲自分一分、看一看,然后回答问题:两人准备了哪些野餐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两人分得的食品一样多?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这一环节着眼一个“探”字。

2.教师点击蛋糕后出示三种分蛋糕的方法,其中只有一种是平均分法。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

【设计意图】 这里主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尔后通过教师的解疑来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着眼一个“疑”字。

3.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用课件出示课本第91页上的主题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情况是平均分?并能用“把什么平均分成了几份?”的句型来描述,意在培养学生会从图中寻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