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8914100000004

第4章 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2)

有学者专门对中国农户进行分类比较,区分了传统农户、商品农户和现代农户,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农业发展阶段,并存着这样三类农户,它们在生产要素、农业技术和经营组织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的特征。当前,中国传统农户向商品农户转变的约束因素是土地,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发展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现代农户发展的瓶颈是企业家的能力。因此,只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注重农民企业家培养,才能全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不少专家指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供给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性,现代农业需要新一代农民,绝不是现在普遍存在的老人经营的农业,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浙江省目前对农类专业免收学费等支持农民子女的做法符合新农村建设支持“三农”的要求,值得提倡。

四、现代农业投入与农村金融、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支持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征。现代农业的内涵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高投入为前提,必须有大量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此,现代农业的投入问题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又一焦点。

对于金融支持,一些学者以及一些课题组实证分析了安徽、黑龙江、河北、云南等地的投入情况,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撤并了大量农村经营网点,其中绝大部分是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网点;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未能承担起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其自身的原因,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民间金融活跃,但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农业保险发展的不足;等等。

因此,在农村重点是要进一步激励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供给,充分体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对于财政的投入问题,与会专家反响强烈。大家对农业的政府支持没有争议,但对于目前政府支持的效果、方式和手段提出了疑义。有专家犀利地指出,目前财政有类似“饿猫看鱼”的机制,各领域财政支出的需求旺盛,需要创新投入机制和增加资金效益。不能因为国家财政增长很快而不讲效率,财政支农资金利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能,从事着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然而,部门之间往往缺少制度化的协调,造成了政府对农业投资的财力分散化、资金交叉重复安排、管理部门争立项和项目单位多头争资金等问题。

建立支农长效机制非常必要,核心是如何促进“要素回流”。一些专家建议,必须厘清财政支农的口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范围;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尽量分清事权与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统一;解决县乡财力不足问题;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坚持其公益性用途;拓展财政政策工具,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建立担保机制、采用贴息支持等多种工具,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和个人资金投入“三农”;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等等。与此同时,完善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

此外,有专家强调指出,民主自治建设对农村集体投入以及增加农民投入是十分重要而有益的,需要加强村集体“一事一议”制度以及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建设。

五、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探讨

来自浙江、贵州、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广东的专家们交流了各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浙江总结农业发展新形势和浙江省农业发展的资源状况,提出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浙江现代农业的目标模式。主要体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以绿色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统一性;二是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为指导,体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以农业资源集约、精细、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体现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与生态化循环经济方式的有机耦合;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体现高产优质高效科技与绿色安全生态技术的有机结合;五是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体现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生产主体与合作化、产业化、社会化的经营服务组织的有效连接。

江苏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实施“精准农业”。2006年,全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40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0%,涉及355万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稻麦两熟作物生产亩均用肥由原来的44.5公斤(折纯)下降到41公斤,减少了3.5公斤,亩均增产34公斤。按理论测算,全省如果都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节约化肥2.6亿公斤,增产粮食25亿公斤。精准农业在测土配方施肥上的运用,给农业带来的节能增效很明显,如果进一步推广到用药、用种、灌溉等措施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成效大增。这也是值得全国各地借鉴的。

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要经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垦区采取措施推进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加强与原料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利益联结发展模式的特点是:“行政干预、基地入股、订单管理、大户参股”。根据龙头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垦区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促进其形成利益联结的统一经营体。龙头企业通过反哺基地稳定原料来源。反哺方式主要有:向基地分红利;最低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灾年降低质量标准;对大户垫付生产资金;加价收购以及支付基地服务费用等。

河北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对主导产业——粮食实行技术集成示范,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河北针对水资源匮乏、热量资源紧张以及夏秋粮生产不均衡等限制粮食产量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有的小麦、玉米高产单项技术进行优化配置和系统集成,建设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节水型小麦玉米两熟高产优质一体化技术”、“黑龙港地区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一体化技术”和“冀东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资源高效利用一体化技术”三套技术模式,并积极在河北平原小麦、玉米主产区示范推广,粮食增产增收效果显着。

此外,陕西、贵州、山东等地也交流了各自现代农业的建设思路和特点,与会代表认为很有启发。

六、现代农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经验无疑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会的专家视野宽阔,在广泛分析农业现代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一些重要的借鉴思路。

有的专家认为,现代农业在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模式和不同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以土地与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另一种是以荷兰、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以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中国沿海一些省份的人地关系与荷兰比较接近,从总体条件看,这些地区的现代农业不能走北美式的土地与技术密集型道路,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走荷兰式的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有的专家建议,借鉴日本的经验,要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程度,政策上也应该向规模农户倾斜;同时,合理运用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农政策,尤其是利用贴息、担保、农业保险等手段支持农业。有的建议应该学习欧盟的农业政策经验,其核心措施是市场支持、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扶持、政府的直接补贴、政府的公益服务。

一些学者指出,台湾建设现代农业中呈现的“农地田园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以及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特征是值得大陆借鉴的;也有专家提出,借鉴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经验,统筹规划中国城乡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化设施水平,引进拍卖等现代交易制度和方式;针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与政策法律支撑的关系,一些专家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中国农业法律和政策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