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8914100000034

第34章 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与政策机制(18)

(一)突出产业特色

没有特色产业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产业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效益。从目前市场需求情况看,特色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水产、畜禽养殖等产业市场空间广,受季节、空间、土地制约较小,增值增效潜力大,是目前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已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选择。发展现代农业要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准确定位,选准发展的重点产业。从江苏省的苏南、苏北、苏中三大板块看,苏南要发挥市场、资金、技术和外向型经济优势,以应时鲜果、名特优茶叶、花卉苗木、农林旅游等为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并在食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和外向型农业上提升档次和水平;苏中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兼有南北之长,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较好,要巩固基地、优化布局、提高水平,重点发展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苏北地区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要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蔬菜、水果、水产、畜禽、奶业、速生丰产林等产业,推进无公害生产,努力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从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区域看,丘陵山区要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应时果蔬、茶叶等;沿海滩涂要重点发展水产养殖、蔬菜、中药材等;目前江苏省根据沿海产业带建设要求,正在制定《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几年的重点产业;高沙土地区要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特色蔬菜、银杏、杂粮等;黄河故道地区要重点发展经济林果、畜禽等。

同一区域内部,也要注意合理布局。总之,要将本地最具优势、最有特色、效益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首选。

(二)促进生产规模化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不仅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也难以适应大市场、大订单的需求。如美国辛普洛特公司是麦当劳的主要土豆供应商,该公司花了近20年的努力才在中国实现本土化供应。主要是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太小,标准不符合要求。10年前,该公司要与1000家土豆供应商打交道;实现规模生产后,只需与100家供应商打交道。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可发挥项目资金优势,引导项目区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一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对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开发治理。江苏省从2004年开始,土地治理项目集中资金搞规模开发,丘陵地区5000亩到1万亩为一个项目区,平原地区2万-3万亩为一个项目区,通过几年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继续整合土地治理、世界银行灌溉、丘陵山区、黄河故道、高沙土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省级规模开发项目区建设,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建设标准,提升建设水平,实现连片规模开发。二是优化规模开发项目区产业结构。沟渠路整齐相连、田块连片,而结构调整跟不上,项目区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相互混杂,分散零星种植,产业结构不合理就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要求。实现规模化必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以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优化品种和作物布局,实行统一供种、连片种植、规范管理。

只有推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才能上得去,质量才有保障,产品才能占得市场优势,规模开发才能出成效。三是围绕龙头企业来建设规模基地。规模化生产要靠龙头企业带动,通过企业开拓市场、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才能实现高效。土地治理项目要根据龙头企业的需求来建立原料基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为龙头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料;产业化经营项目要以土地治理建成的规模项目区为基地,带动规模化生产,提高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按销加产一体化思路来扶持农业发展。要在实行规模开发、加强规模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建设基地。龙头企业直接建原料基地,不仅市场有保障,而且由于企业在资金投入、种植技术及管理水平比普通农户强,因此基地生产水平相对要高,产品品质及效益也较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农业发展的形式,要积极鼓励。今后,产业化经营项目要适当增加种养基地项目的比重,鼓励更多的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二是突出扶持转化增值能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目前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51%,只有加工增值能力强、加工环节利润高,才有可能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生产环节效益提高。转化增值能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包括两类:一类是资源综合利用型龙头企业,另一类是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要加大对这两类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农作物秸秆以及稻壳、花生壳、豆粕等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传统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今后要进行限制,压缩项目比例和投资规模。三是促进产销衔接。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产品市场是农业生产实现价值盈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基地的联结,产业化经营项目要将龙头企业是否与基地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作为立项的基本条件,引导企业带动基地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户增收。要扶持产地批发市场及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要通过举办或组织企业、基地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形式,为产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打响名、特、优品牌。

(四)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科技示范推广,要适应高效农业发展要求,适应结构调整需求,把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作为重点。要通过竞争立项机制,鼓励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相关农业服务组织机构参与竞争,解决项目区的关键技术难题。二是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业生产大户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要依靠项目区技术依托单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远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特别是农业生产大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不仅掌握新型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掌握现代信息手段和市场经营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农户提高生产水平。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和培育新型农民方面的作用。要用好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基地农民的培训和相关品种、技术的推广,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到龙头企业所建的基地务工,将农民变为农业工人,接受企业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素质。四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增加企业的科技投入,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加大机制创新

要创新,就不能因循守旧。要通过机制创新,来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一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提篮小卖难以对抗跨国公司”,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业综合开发在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世界银行灌溉项目、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等各类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扶持更多由农民牵头组建、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民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和发展。二是引导土地租赁、入股,提高土地收益。土地过于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发展和水平提升。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能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用于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三是“一资引三资”,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业。现代高效农业需要较大的投入,仅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远远不够。沿海滩涂、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已成为“三资”开发农业的热点,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条件好的项目区或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扶持,“一资”带“三资”,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共同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