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8913700000056

第56章 脏腑辨证(15)

六、肝风内动证

知识点:肝风内动证

(一)单选题1.D

(二)多选题1.ABCD 2.ABCDE

(三)名词解释

1.肝风内动证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3.热极生风证是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4.阴虚动风证是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等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5.血虚生风证是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拘急、蠕动、瘙痒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四)是非题

1.×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有强硬舌、歪斜舌。

2.×热极生风乃由外感温邪,热灼肝筋,引动肝风所致。

(五)问答题

1.肝风内动四证的成因与证候有别:肝阳化风证为阳亢阴虚,上盛下虚,表现为眩晕欲仆、头胀痛、头摇、肢麻震颤、步履不稳等;热极生风证为火热炽盛所致,病势急而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阴虚动风证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液亏损,表现为眩晕、手足震颤、蠕动及虚热证候;血虚生风证多见于慢性久病,血虚失养,表现为眩晕、肢麻、震颤、拘急、面白舌淡等。

2.病因:①肝阳化风证:多由肝阳素亢,耗伤阴液,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阴虚日久而化风,从而表现出具有“动摇”特点的证候;②热极生风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热闭心神,燔灼筋膜,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③阴虚动风证:多见于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致;④血虚生风证: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急、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

3.辨证要点:①肝阳化风证: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②热极生风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为辨证的主要依据;③阴虚动风证: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与阴虚内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④血虚生风证:以眩晕、肢麻、震颤、拘急、响动、瘙痒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临床表现:①肝阳化风证: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有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②热极生风证: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③阴虚动风证: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④血虚生风证: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潈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5.病机:①肝阳化风证: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亢化风,则经常头晕欲仆,头摇;阳亢而气血上壅,上实下虚,则行走飘浮,步履不稳;气血壅滞络脉,则头胀头痛,面赤;风动筋脉挛急,阴亏筋脉失养,则项强,肢体震颤,手足麻木;风阳窜扰,夹痰阻碍舌络,则语言謇涩;舌红,脉弦细有力,为阴虚化风之征。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夹痰,蒙蔽心神,则见突然昏仆,喉中痰鸣;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②热极生风证:邪热内盛,则高热持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谵语;热闭心神,则神志昏迷;邪热炽盛,燔灼肝经,伤津耗液,筋脉失养而拘挛,则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肝经热盛之征。③阴虚动风证:肝阴不足,筋脉失养,筋膜挛急,则见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阳虚不能上滋,故头晕,眼花,耳鸣;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两颧发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④血虚生风证: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目眩,面白;肝在体为筋,爪甲为筋之余,筋失血养,则肢体震颤,手足拘急,肌肉潈动,爪甲不荣;肢体、皮肤失养,则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为血虚之象。

(六)病案分析

1.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肝肾亏虚,肝阳日亢,故平素头昏胀痛,面红目赤,肢麻,腰膝酸软;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寐;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情绪激动,气火升发,激惹肝阳化风,肝风内旋,气血随风阳上壅头目,则剧烈头痛,面红目赤;肝阳化风夹痰内扰,心神被蒙,故神志昏糊;风痰窜扰络脉,气血运行不利,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阻舌根,则舌强不语;痰壅气道,则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数,乃肝阳夹痰之征。综上分析,此证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夹痰蒙心。

2.诊为中风病。辨证为肝阳化风证。平素肝阳上亢,恼怒引发阳亢动风,夹痰上蒙清窍,而见昏仆痰鸣;风痰流窜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謇。

3.证属阴虚动风。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引动肝风,故见手足时有颤动、舌绛苔脉细数等症。

4.辨证:肝风内动证——阴虚动风证。

病机分析:本证为外感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肝阴不足,筋脉失养,引动肝风,可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上滋,故头晕目眩;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两颧发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5.辨证:肝风内动证——热极生风证。

病机分析:患者热邪蒸腾,故高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躁扰如狂;热闭心神,则甚至昏迷;热灼肝经,耗伤津液,引动肝风,则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热邪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则满面通红;热邪内犯营血,则舌色红绛;苔黄燥,脉象弦数有力,为肝经火热之征。

七、寒滞肝脉证

知识点:寒滞肝脉证

(一)单选题1.C

(二)多选题1.ACDE

(三)名词解释

1.寒滞肝脉证是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四)是非题

1.×寒滞肝脉证是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五)问答题

1.寒滞肝脉证多因感受外寒,寒凝肝经经脉所致。

2.寒滞肝脉证以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寒滞肝脉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器收缩引痛,或巅顶冷痛,得温则减,遇寒痛增,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4.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上巅顶。寒性收引、凝滞,寒袭肝经,阳气被遏,失于温煦,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收引挛急,故见少腹牵引阴器收缩痛或坠胀冷痛,或见巅顶冷痛;寒为阴邪,阻遏阳气而失布,则见恶寒肢冷;寒凝气血,故疼痛遇寒加剧,得热痛减;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均为寒盛之象。

(六)病案分析

1.①病情分析:患者以左少腹剧痛,牵引及左胁及外阴部为主症,此为足厥阴肝经所循之处,故病位为肝脉。本证因晨起感寒而作,且以冷痛,面色青白,四肢冰冷,脉弦而紧为见症,故病因为寒,乃寒凝肝脉,气血凝滞,经脉挛急所致。患者病程短,病势急,痛而拒按,故性质属实。②辨证:寒滞肝脉证。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

一、肾阳虚证

知识点:肾阳虚证

(一)单选题1.C

(二)双选题1.AC

(三)名词解释

1.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元阳亏虚(虚衰)证、命门火衰证。

(四)是非题

1.×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五)问答题

1.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两者病变性质虽皆属阳虚范畴,但临床特点有别:

(1)肾阳虚证是指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证候,纯属虚证,以生殖功能减退,腰膝酸冷为审证要点。临床可见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男子可见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可见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见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2)肾虚水泛证多由久病失调或素体虚弱,肾阳亏耗,水湿泛滥所致,属虚中夹实证。临床表现为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或咳喘痰鸣,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肾阳虚证多因素体阳虚,老年体衰,久病不愈,房事太过,或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肾阳以致命门火表,温煦失职,性欲减退,火不暖土,气化不行。

3.肾阳虚证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委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5.肾精为全身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藏不宜泄,故肾藏精是肾的生理特征,若肾有病,则易致封藏失职,不藏则泄,不足则虚,故肾病多虚证。由于肾阴为全身阴液的基础,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故肾在生理上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易于与其他脏腑病变兼并而见,故肾多兼病。

6.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二者均有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发落齿松、两尺脉弱等肾虚之象,其区别在于:肾阳虚证患者有全身虚寒之象,且由于肾阳不足,气化失权而出现男女生殖、二便、水液代谢障碍;肾阴虚患者有全身虚热的表现,同时伴有虚火内灼,性欲亢进的表现。

7.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温煦失职,不能温暖腰膝,故见腰膝酸冷、疼痛;肾居下焦,肾阳失于温煦,故畏冷肢凉,下肢尤甚;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荣于面,面部血络失充,故面色白;肾阳虚惫,阴寒内盛,气血运行不畅,则面色黧黑;阳虚温煦功能减弱不能振奋精神,则精神委靡;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养清窍,则头目晕眩;命门火衰,性功能减退,可引起性欲低下,男子见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见宫寒不孕;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则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肾阳虚,气化失职肾气不固,故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为肾阳不足之象。

(六)病案分析

1.分析:患者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生寒的共症,又有腰酸,尿少,身肿之特征,当属肾阳虚证。

2.辨证:肾阳虚证。

病机分析:患者年老体衰,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故久泻不止,下利清谷,五更泄泻;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温养,则腰膝酸软冷痛;肾居下焦,阳气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且以下肢为甚;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呈本脏之色而黧黑;肾阳虚,气化失职,肾气不固,故夜尿多,每夜5~6次,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尺脉尤甚均为肾阳虚衰,气血运行无力的表现。

二、肾虚水泛证

知识点:肾虚水泛证

(一)多选题1.ABCD

(二)名词解释

1.肾虚水泛证是指肾的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三)是非题

1.×肾虚水泛证是指肾的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四)问答题

1.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均为虚寒证,其鉴别是前者偏重于脏腑功能衰退及性功能减弱,后者偏重于气化无权而以水肿、尿少为主症。

2.肾阳虚证多由久病损伤肾阳,或素体阳气虚弱,气化无权,水湿泛滥所致。

3.肾阳虚证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冷肢凉,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5.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内停,泛滥肌肤,故身体浮肿;肾居下焦,阳虚气化不行,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水气犯脾,脾失健运,气机阻滞,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冷肢凉,腰膝酸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

(五)病案分析

1.辨证:肾虚水泛证。

病机分析:患者久病水肿伤及肾阳,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身体浮肿;肾居下焦,且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水气犯脾,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犯肺,则心悸气短,喉中痰鸣;腰膝酸冷,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