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
以及所有与哈利·波特共同成长的人们
说到J.K.罗琳,总是马上让人想到哈利·波特。这是一本陪伴许多人成长的冒险故事,当然,这些人包括我在内。这部小说几乎覆盖了我的整个少女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听同班同学提起的。当时,那个姑娘非常兴奋地说着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故事,稚气的脸上挂着兴奋的表情。不过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哈利·波特”这个名字,误以为这个女孩说的是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至于我总是把哈利·波特误称为哈克贝利·费恩。
这位女同学当然是对我的误解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与鄙夷,她觉得我实在是太落伍了。于是第二天,女同学就把“哈利·波特”的第一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带到了学校。这是一本不大厚实的小说,中文版封面的图也完全不是亚洲风格,对于习惯了日本动漫风格的我来说,这种封面实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过我还是礼貌性地把书放进自己的书包里,打算放学回家翻看翻看。
结果,事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天晚上的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完全顾不上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我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一整本小说。那种兴奋的心情,就算到了现在,还是能记得起来。我觉得在那之前从来都没有看过一本有着如此吸引力的故事书。虽然这一晚上的“奋斗”所带来的结果是第二天上课时打瞌睡,被老师批评,但是我仍旧无法抵抗对“哈利·波特”接下来的情节的好奇心。
那位女同学看到我的反应后扬扬得意,很快又把家里的其他几本全都带给了我。那一周,老师觉得我与往常很不一样,平时老实巴交的学生,如今却天天都在课堂上呼呼大睡。幸亏之前在学校一直表现良好,不然估计就没法逃离被请家长的宿命了。
这就是我与“哈利·波特”的初次相遇。
再后来,“哈利·波特”电影全球公映,我跟一堆死忠的小伙伴们用提前省吃俭用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了死贵死贵的电影票,终于享受了这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我甚至还记得自己为了得到电影院门口那张巨大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宣传海报,趁着天黑跑到那里硬是把它撕下来带回了家。这件事被家人一直当作我的暗黑历史讲传至今。
再再后来,跟当年的小伙伴们渐渐失去了联系,但是我对“哈利·波特”的热情始终不减。幸运的是,在新认识的朋友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死忠哈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升学,就业,手里能用的钱也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我买了一套正版小说,还有很多相关的衍生产品。每一次电影全球公映,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电影院去支持一下。不用再存零花钱买电影票了,这事儿叫人觉得安心了不少。不过,当《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下部结束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失去人生目标的错觉。
这,就是J.K.罗琳带给我们的奇迹。一部小说的好坏,并不是看内容中有没有华丽的辞藻,哪怕只是平铺直叙,只要是能够绝对吸引人,就称得上是一部佳作。您即将阅读的这本书讲述的并不全是哈利·波特的故事,但是哈利却在J.K.罗琳的人生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都在赞叹着哈利的勇敢与坚强,却不知道在不为人知的过去,他的创作者罗琳经历了怎样艰苦的岁月。
不过这并不是一本抱怨不幸生活的书,我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读到一些正能量,比如坚持。我在罗琳的身上看到了坚持带给她的丰厚回报。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只差一点点,而那一点点往往能够造成胜利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