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8849300000037

第37章 明夷卦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坤在上而离在下,象征太阳沉于大地,光明受到损伤。恰好和晋卦相反,表示昏君在上,而贤能受损。卦辞原意是说:虽然时局昏乱,明德被损害,但唯有于艰辛之中,坚守正道,以扶持正义于不坠,才会有利。

夷:同痍,是伤害的意思。

明夷卦的卦义正如卦体所显示的,光明受到伤害,世道黑暗,光明正大之人必受伤害。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光明正大的君子来说,宜于知艰难不轻易用事,而又不失贞正,守持正固。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明德被创伤,邪恶残害正义,初九就像鸟于飞行中负伤,翼下垂。但由于在开始飞得高,距离远,负伤不重,还能飞离险境。于是君子舍弃一切逃亡,难免穷困,会三天没有吃的;就是有投奔的地方,也会被讥笑为不识时务,听到闲言闲语。

象传说:君子外出,由于对方不正当,所以不接受他的食物。

这一爻,说明在正义被残害的苦难时期,唯有退避韬光养晦以自保。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六二阴爻,居离卦中位,是下卦的主爻,象征柔顺中正明德的大臣,不被昏君所容,并且负伤在左大腿,六二负伤较重,用强壮的马还可以拯救他脱难,得以免灾得吉。象传说“顺以则也”,是说六二能用柔顺中正之道的法则。

这一爻说明,虽然祸已及身,但小不忍则乱大谋,用柔又不失中正,终于逢凶化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阳刚,居下卦离的最上位,以刚居刚,又得正,象征刚正阳明的君子,不屈不挠,向南方去征讨暴君;但是,这是非常行动,必须小心谨慎,不可操之过急。还需要贞固以待,必然获得成功。象传说“乃大得也”,是说前往必然成功,但并不一定立即采取行动,仍要等待时机彻底成熟。一说:此爻是讲武王伐纣之事。

这一爻是说,采取非常行动前,投石问路,需要特别谨慎。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明夷之心”即残害贤良,伤害光明的心。右尊左卑,所以“左”代表卑鄙。卦辞是说,在黑暗卑鄙之中,君子得知暴徒之心,只好出于门庭而远逃,以避伤害。

象传说:只要脱离黑暗,心意就可获得自由了。

这一爻说明,凡事要自有打算,在遭受打击、承受压力之时,仍能安然避过。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六五以阴爻居阳位,能够不柔不刚,合乎中正。箕子在最暴虐黑暗的时刻,能刚正而不同流合污,因而不伤害他的正义之心。

象传说:箕子坚守中正,正是光明不可熄灭。

这一爻说明,越在昏乱之时,越要坚守正义,明辨善意。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上六以阴爻居阴位,又是“明夷”的最上爻,所以昏暗已到极点,因此不光明。高高在上,却昏暴失德,最后难免陷入黑暗的地狱中。

象传说:如登天一般地得高位,光芒四射,照耀四海万匡,最后却堕落于地,是因为违反了正义,昏庸失则,终致灭亡。

这一爻说明,违背正义必定灭亡。

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明夷”居于晋卦后,二者互为上下卦体反转颠倒的综卦。从卦体之变,已可略窥二卦之间阴阳转化的消息。序卦传云:“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泰极而否来,事物的前进发展,经由了壮健盛大的阶段之后,盛极必衰,明极转暗,就会矛盾转化,走向自己的反面。这种状况决定了当事人必须采取韬光养晦的对策,以等黑暗过去,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到来时,再有所动作。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光明时刻,既要考虑如何进一步促进发展,同时又要有超前意识,预见到光明也有受损而敛其光华的时刻,因此要合理调整行为与政策,以便安全地渡过“明夷”的困难年代,为事物未来的新发展另觅光明与生机。

汉京房《易传》有“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之言,贤者具预见性,所以能早作安排。其所谓“伤”,就是一种警惕精神。这样,当“明夷”夜幕笼罩大地之时才不致惊慌失措,而是仍然清醒而冷静地在摸索中前进不息。

其实,明夷卦的整体内容正是以周文王的韬晦之举来推演其卦义的。商纣王时代,周文王领导的周族还是商王朝的一个方国。由于他勤于政事、创业有为,又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故周族的实力日益强大,许多小国纷纷归附。但姬昌为了最终实现“翦商”大业,仍对昏庸的商王称臣纳贡。商王封姬昌为“西伯”,并命姬昌与九侯、鄂侯一起为商朝的三公。九侯曾进献给纣王一个很贤惠能干的女子,因为这个女子不喜欢纣王奢侈淫乐的生活,纣王就把她杀死了,还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看不过去,替九侯辩护,又被纣王杀戮后晒成肉干。姬昌看到纣王如此残暴,暗中叹息了几声,被纣王的亲信崇侯虎告发,纣王又把姬昌抓来拘于羑里。姬昌为了实现灭商的大业,便让大臣把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文马、有熊氏的九驷和其他一些珍宝,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王很高兴,就把姬昌放还周族。姬昌回到周地后,更加积极地从事灭纣的准备工作,最后终于由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完成了克商大业,建立了周朝。

可见,文王在纣王暴虐的时代,内心怀有替天行道翦商兴周的大政方针,属内有文明之德;但外在的表现则是称臣,并送给纣王美女、好马等,属外能柔顺,故度过了羑里之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由武王延续完成)。

当然,作为一个政治集团的领导者,周文王在韬光养晦以自保的同时,还做到了“内难而能正其志”,即在黑暗时期仍坚守正道。这显然应被看作明夷卦的另一精神内核。作为一种领导思想,韬光养晦与坚守正道显然也是不可分割的。否则,即使时机来临,一个在晦明时期乱了心志的领导者,恐怕也难以有很好的作为,甚至还会连有利于己的时机也等不到。

在这方面,同样是在商纣暴虐无常时期的大臣箕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彖传说“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在当时,形势险恶,世事艰难,要晦藏明智而不显露出来,显露必招祸。因此宜于知险,不轻举妄动,而守持正道。

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周王朝代表进步力量,在当时受到人民的拥戴,连商纣王的太师疵、少师缰都抱着商朝的祭器和乐器逃奔于周,箕子不愿顺应历史潮流去投奔周,他向纣王进谏,希望挽回败局,从这一点来说箕子似乎有点糊涂,当遁不遁。但从箕子个人的角度看,箕子忠于自己的祖国,虽因进谏遭纣王囚禁,但仍端正其心志,既不与纣王同流合污,又存忠君报国之心,故装疯卖傻以守志,所以说“能正其志”;箕子的这种装疯佯狂也就是“晦其明”,不再过问政事,这样既免遭像比干被纣王大卸八块、观赏其心那样的残害,也没有沦为他自己心目中的不忠者。这对于一个身份特殊的高层领导而言,显然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符合“明夷”之道的。

当然,在今天,把“明夷”的精神作为一种领导思想,还是应该让积极的因素更多一些。作为领导者,应当从中认识到,首先,如果违反了为官之道(失则),就会造成政治黑暗的局面,而最终受到伤害的必定是自己;如果处于别的无能者所造成的晦境中,倘若自己一时无力回天,则应采取外晦内明的对策,以保全自己,持守正道,“明不可息”,同时也不放弃“用拯”、“南狩”之类不影响“自晦”的斗争,以此来等待和促使时局向好的方面转化,然后积极主动实施自己的“正道”。二是应以此为借鉴,有明德的领导者在施政时应自治用明,治民用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不是像纣王那样,自己荒淫无度,晦暗无涯,对别人吹毛求疵,滥施酷刑,这样才能宽容大度以容物合众,从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