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牛问仁,孔子的答复又不同了。他说,有仁道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不随便说话。这个“讱”就是后世所谓说话忍一点,慢慢来。由这一句话看来,司马牛可能有放言高论的习惯,所以孔子教他不要随便说话。
——南怀瑾《论语别裁·司马牛的问题》
【精彩导读】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意思是说,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他平时有放言高论的毛病,所以孔子在他请教仁的问题时就劝告他说话慎重。
为什么说话要慎重呢?《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言者,风波也。”南怀瑾先生对此的解释是,风一来,平静的水面就起波澜,一句话说错了,人与人之间就跳出问题来。一句话如刀之双刃,口业十分重要。在这里,南怀瑾先生将言的不良后果都深刻地指了出来。
在孔子所说的“待于君子有三愆”中,“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就是其中之一。南怀瑾对此的解读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就犯了急躁的毛病。生活中,有些人天生性急,说话时总是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等他察觉说错话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了。
科学研究证实,语言天赋得到及时开发的孩子,能比同龄人掌握更多的词汇,而且他们大多口齿伶俐、语言流畅、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所以,为了孩子能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取得胜利,父母往往会尽早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极力引导孩子多说话,常常不自觉地犯下了孔子所说的说话急躁的毛病。
有一篇文章叫《说话的温度》,其实也讲述了说话的技巧:“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此段描述,与南怀瑾先生的用意不谋而合。
言语既然能够引起风波,因此我们说话就要忍一点,多在脑子里想想再说,才能避免因为言语不当为自己招致灾祸。
【亲子诵读】
《论语·里仁》节选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析: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论语·子路》节选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解析: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主难,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主的难,这不近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论语·为政》节选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解析: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家诫》节选
夫言语,君子之机,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于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后视向不言此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坐言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
解析:
语言这个东西,是君子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应用之时,君子的是非态度等都会通过它轻易显示出来。所以,说话之时不能不谨慎。如果讲出一些话会产生一种难以停止的欲望,虽然本来很想讲,也应当考虑到一直讲下去可能引起的过失与其他不当的后果,应当先忍着不说。事后再来看自己不讲的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而说出来却可能有什么不当之处;因此能不说的话,也就尽量不说了,以保证少做些不该做的事。而且世俗之人传好消息很慢,坏消息倒是传得很快,又喜欢议论别人的过失短缺,这都是常人喜欢的议题。这样的人坐在一起讨论的事情,自然不是什么高尚的话题。一点小小的变动消息,一点点一样样,都被重视,其实根本不足以去附和回答。如果不是附和“义”的话就不说,细心安静的谨守值得尊敬的大道,难道不是减少后悔的一种办法?
【故事链接】
沉默是金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3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十分高兴。但是小国的使臣出了一道难题:这3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思来想去,试了许多办法,还请来工匠仔细检查,称重量,看做工,没有发现任何区别。怎么办?皇帝十分苦恼,使节还在宫中等着答案。泱泱大国,如果连这种小事都无法解答,实在有失上邦之仪。最后,一位老大臣想到了方法。
皇帝将使节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3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第一根稻草从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中,没有任何响动。老臣当即说道: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默默无语,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