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8845700000019

第19章 论坛广场·梵高面向的太阳

从康斯坦丁浴场向南走上一小段距离,便可到达论坛广场。稍作休息后,我便信步前往。

从外观上来看,这座广场与一般的广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特别的便是广场上立着的那尊普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的雕像,他身穿青蓝色的礼服,头戴圆形的帽子,一只手臂上搭着大衣,昂首看着远处的天空。顺着他的目光,我也不自觉地望向他的曾经。

普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是一位法国诗人,为了使普罗旺斯语得到恢复和发扬,他在19世纪发动了一场普罗旺斯语文学复兴,并与一些与他有着相同目标的研究者一起成立了一个协会,对普罗旺斯的语言、风俗和文化等进行调查、研究和整理。由于他将一生都投入在保护、发扬和传播普罗旺斯文化上,并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去编写《新普罗旺斯字典》,因此成为了普罗旺斯的名人,并于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任何普通的景点,一旦与知名的人物发生关系,便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光临,论坛广场也是如此。刚到达论坛广场,我就看到来自各国的游客汇聚在此热烈地讨论着。不过,最吸引他们前来的却并不只是普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的雕像,而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在世界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20世纪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画家,那个人就是梵高。就算不懂艺术的人们,也十分熟悉这个名字。

1888年2月,梵高来到了这座城市,也许因为这里有浓重的古罗马气息,也许因为这里有光芒万丈的阳光,也许因为这里有金黄的麦田,也许因为这里有许多消沉的灵魂……很快地,他被这座城市散发出的魔力所吸引,并在这里住了下来。

他在阿尔勒住下来后便开始狂热地进行创作。在这里生活的那段日子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抑制不住的灵感不断地涌出来,令他恨不得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作画,生怕一个疏忽就遗漏下一丝细节,浪费了这些灵感。

鲜艳的色彩在他的笔下不断流淌,一抹接一抹,不知疲倦。许多的经典作品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产生了——《朗格洛瓦桥》《卧室》《星空》《夜间的咖啡馆》《星空下的咖啡座》《向日葵》《黄房子》……梵高在创作它们的时候便有预感,这些画作一定会成为非常著名的画作,真正的艺术会在历史中沉淀出价值。如今,他的预感变成了现实,只可惜画作永存,人却已逝。

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的《星空下的咖啡座》是使论坛广场出名的主要原因,因为画中的那家咖啡馆恰好位于论坛广场的旁边。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咖啡馆原来的名字,因为自从梵高的画出名后,店主便将它的名字改为了梵高咖啡馆。咖啡馆一旁的展板上挂着梵高的这幅画,店里的墙上还挂着当时梵高为咖啡馆老板画的肖像画。不过,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画家,而是为了更好地招揽生意而已。

当时的老板一定不曾想到,这个看起来潦倒不堪的穷画家竟然能够让他的咖啡馆成为世界闻名的咖啡馆。如今,这家咖啡馆已经成了阿尔勒著名景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几乎所有在阿尔勒观光的人都会特意找到这家咖啡馆,在与画中场景相似的位置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梵高也因此成为了阿尔勒人的骄傲。

站在它的面前,已经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很想知道那一年,那些个深夜里,梵高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这里,又是坐在广场的哪个位置上画出了那幅著名的《星空下的咖啡座》。

这是一家通宵营业的咖啡馆,也是梵高曾经借住的咖啡馆,他曾用了两个通宵画出了《夜间的咖啡馆》这幅画。在画中,他使用了刺激性较强的颜色,视点较高的透视效果,使画中透出极度的不安和压迫感。冷清的咖啡馆中,昏暗的光线让人有一种轻微的窒息感,顾客很稀少。那些人中,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是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醉酒者,或是借打台球来消磨内心空虚的人,或是角落里偷偷幽会的情侣,他们的心中充满着纠结,有绝望,也有希望,有悔恨,也有幻想;有紧张,也有放纵。他们发狂得几乎想要毁灭自我,他们几乎理智尽失,只想要犯罪。

画中人物的那些复杂的心态正如梵高自己心中的感受一般,他与他们感同身受,却必须抑制住自己内心的那些烦躁不安,抑制住内心的那些颓废。住在咖啡馆的那些日子里,他将弟弟给他寄去的生活费大把大把地花出去,用来买酒,用来作画,因为只有饮酒才能激发出他内心那些无法释放的情感,只有作画才能让他将自己的情感和能量用最适合的方式释放出来。

随后,他发现了咖啡馆背后那一角蓝色的夜空,看到夜空中闪耀着星星,看到煤气灯下那若明若暗的阳台。梵高爱上了这样的夜景,他认为,和白天相比,这夜间的颜色更加丰富,景象也更加具有生气,于是心中便产生了一种要将这一景象移至画布上的念头,这便有了《星空下的咖啡座》。

之后连续好几个夜晚,他都坐在咖啡馆的外面进行创作。夜晚的星空是很难让人把握的,那夜的颜色,时而深厚,时而浅薄。那星星的光芒,时而明亮,时而黯淡。然而那一般人难以驾驭的色调,在梵高的笔下却仿佛有了灵魂,想必为了画好这幅画,每天夜幕一落下,他便来到这里,选好位置坐下,目不转睛地看着那片天空吧。

和咖啡馆里的消极哀伤不同,咖啡馆外的景色活泼生动许多。安静的小巷中,偶尔有人经过,咖啡店的露天咖啡座里坐着一些客人,优雅的服务生正在为顾客点单。那天空中的繁星将蓝色的夜空点缀起来,星光弥漫,夜便不那么清冷了。黄色的雨篷和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咖啡座,给人暖暖的感觉。广场的地面是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成的,整齐排列的鹅卵石好像鱼鳞一般的模样。

100多年过去了,咖啡馆还在,咖啡座也还在,因为这幅画的缘故,无论换了多少位店主,那画中的雨篷和布置都仍然保持着原样。仍然有许多人在入夜后到这里饮酒,放松,或是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只不过,咖啡的味道和当时必然是不同的了,墙壁的颜色也被刻意地粉刷成了与画中颜色相近的黄色。旧时那些咖啡座的座椅早已经破损得不能使用了,所以现在的椅子都是新的,与画上不同了。

傍晚将至,这里的人却多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是来等待画中的场景再现。很多游客会在傍晚时分慕名前来,点一杯咖啡,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期待着能够看到与画上相同的景象,想要体验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而我却并没有那种念头,即使真的看到了相同的景象又能如何呢?那毕竟是100多年前的风景,物非人也非,又有什么值得刻意追寻的呢?梵高已经不在了,咖啡馆的名字改变了,外墙的颜色改变了,椅子改变了,因为时代改变了。

意境,并不是想要追求就能够追求得到的。真正的意境在于人们自己的心中,而不在于外在的风景里。在我生活的那座城市中,很多人都在为了追求某种意境而刻意制造意境,得到的却永远只有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失望。

就像现在很多人喜欢在咖啡馆里静静地坐着,听着音乐,看着书,微笑着与人交谈,看似优雅娴静,而一旦电话铃声响起,一旦听筒里传来那些自己需要面对却又不愿面对的消息,就会立刻无法保持镇静,拔腿而去。又像是那些整日声称自己有着信仰的人们,同样会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暴跳如雷,同样会在得知自己被人背叛时抱怨不止,同样会在做每一件事之后反复计较着自己的得失。

我并非认为环境对内心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不过那些影响永远不能主宰一个人。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刻意制造便能制造得出来的。真正的信仰,也不是口口声声地向人宣扬便真正存在于心的。那些真正心静如水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都能够镇静自如,都不会轻易为了一些琐事而动怒。那些真正有着信仰的人,也绝对不会因为受到一丝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经历便哀怨重重。

追寻梵高足迹的人每年都有很多,他们一批接一批地来到这里,参观他的住所,欣赏他的画作,在他作画的地方寻找曾经的气息,却不知有几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位了不起的画家当时的心境呢?如果有人能够从中真正地体会到梵高作画时的心境,能够真正地了解梵高作画的意图,想必生活在天堂里的梵高也会感到欣慰吧。

梵高的画能够名扬世界,在他作画之时,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肯相信。他曾经经历的那些困苦,那些无奈,终于在他身后有了回报。阿尔勒,这座普通的小城市,因为他曾在这里生活而闻名于世,就连一家小小的咖啡馆也因他的画而被世人所知。但是只有少数人才会意识到,这间咖啡馆再也恢复不到画中那份安宁的气氛了。

行走在这座城市中,能够看到太多与梵高有关的建筑,躲在细小巷道里的梵高的纪念艺术廊中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悠悠的罗纳河水和横在上方的特林克泰尔桥都曾在梵高的画中出现,已经被改为文化中心的房子曾是梵高休养过的医院……

梵高虽然只在这里生活了不算久的时间,却在这里创作出了太多的杰作,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他的气息。他的灵魂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城市的建筑,渗入了这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