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诸葛亮遗书
8843300000026

第26章 娶妻“阿丑”,求才不求貌:志同道合,安家立业(3)

能够接纳他人。他的心胸之门总是敞开的,各处不同的意见,即便是极端反对他的意见,各种不同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对手,他都能接纳他们。因为优秀的领导者能够站到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反对意见总是有原因的,对手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

六、仁慈

他对世界总是充满了爱心,能关怀、体贴下属。这种关怀往往不是出于拉拢下属的目的,而是发自于内心的真诚的情感。

七、心胸广阔

优秀的领导者能充分发现并发挥下属的能力。能给他们的个性提供完善和发展的机会。他一心只想为下属创造机会,实现自我,而从不害怕下属在这过程中会超越自己,离开自己。

八、温和

这主要是针对下属犯了错误时的态度,他能够原谅,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指出有错就要改。

九、一致性

优秀的领导者很少做前后矛盾的事。这并不是说他固执己见,他往往在事情之初,就能将问题的可能发展规划得很好。

十、正直

正直是做人之根本。即使有很多机会,他也从不去占便宜;与人交往时,他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欺骗他人。

也许优秀的领导者还具备有许多其他的个性特点,但以上这些是最本质的。如果你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的话,应该注意加强训练。

魏延身后的马岱:祸莫大于不知足

魏延这个人有才,但其人生与事业的失败全在于“不知足”三个字。魏延是个能人,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断定此人不堪大用,只可在某一具体任务上重用一下。限制其有突破性发展的重要的一条是他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反复无常、这山望着那山高、自以为是、牢骚不断……

临终之前定姜维为接班人是我要办的两件重要的事之一,除此之外,另一件事或者说另一个人着实让我担心,此人就是魏延。

魏延有谋略,有勇气,是个大将之才,但其谋反之心,昭然若揭。记得四出祁山之时,与司马懿对阵,我命魏延、陈式引二万兵去取箕谷,恐遭魏兵伏击,我遂遣邓芝至军中提醒魏延需谨慎小心,不可轻进。魏延、陈式当即就讥笑我多疑,若非如此,就不会有街亭之失。魏延更是百般嘲弄,说我首次伐魏不听其言,如今又执意兵出祁山,既令进军,又叫他慎进 ,实乃号令不明。邓芝回见于我,说了陈式、魏延的无礼。我只是一笑而过。我知魏延素有反意,常常不服,只因他英勇善战,才予以任用,但像他这样的人,久后必生患害。而那次兵出箕谷,魏延、陈式竟不听号令、被魏军伏击,但因战事紧张,魏延日后还有用处,遂强忍怒火,借魏延、陈式互相扯皮之机,斩了陈式,也算“杀鸡儆猴”,给魏延提了个醒。

魏延谋反之心并非只有我一人知,帐下诸将,甚至吴主孙权也多有了解。此次出祁山之时,为了北伐大业,我命费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孙权,请其出师伐魏共谋大事,当时孙权知我用魏延为先锋,遂让费传话:“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必为祸害,应当慎之。”听其言,我深有同感。

今我时日无多,我料魏延不久必反,遂在未亡前早作打算。

我唤杨仪入内,告之:“我死之后魏延必反,可命人带兵符去见魏延,试探其意,若其尚无反意,可令其断后;若其有谋反之心,即令姜维断后。不管何时,魏延一旦谋反,不必惊慌,可领众将擂鼓呐喊,向其挑战,再以话激之,使其愤怒,后让一将迎战,魏延定胜,而后他必想取你性命,找你挑战,那时你方可打开我之锦囊,定有妙计除之。”杨仪应允,退出。

我给杨仪的锦囊内容如下:

我已让马岱混入魏延军中,取其信任,今魏延谋反,以为无人能敌,你需与马岱联手杀之。见此锦囊之时,魏延必很张狂,而马岱定在其后。你可直面魏延,问他“你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我就献汉中城池给你。”以魏延秉性必会依言而行,那时马岱会依我之计在魏延松懈时,将其斩于马下。

之前,我已将此计密授马岱,马岱忠心定不辱使命,想那魏延此番纵有任何阴谋也终将成为泡影,而其必死全因他那颗不知足的心。虽说魏延已不足为患,但我心中感触颇多,总结起来,共有以下两点:

祸莫大于不知足

魏延这个人有才,但其人生与事业的失败全在于“不知足”三个字。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更多。其实,这正如狗熊掰玉米,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里也想插一手,那里也要兼顾,就不得不动脑筋,过度地使用智慧,容易产生奸邪欺诈。所以只要凡事稍微减省些,便能回复本来的人性,即“返璞归真”。

人大都渴望和追求荣誉、地位、面子,为拥有它而自豪、幸福;人不情愿受辱,为反抗屈辱甚至可以生命为代价。所以,现实人生便出现了各种各样争取荣誉的人,形形色色的反抗屈辱的勇者和斗士;也有为争宠、争荣不惜出卖灵魂、丧失人格的势利小人。当然,也有人把荣誉看得很淡,甘做所谓“荣辱毁誉不上心” 的清闲、散淡者。

他们对客观的、外在的出身、家世、钱财、生死、容貌都看得很淡泊,追求精神的超脱、洒脱,正所谓“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庄子说,人们心中有了荣辱的念头之后,就可以看到种种忧心的事情。过分关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只能忧虑烦恼,无法摆脱。他在《徐无鬼》篇中说:“追求钱财的人因财物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还不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从中扩大自己的权势。”同时庄子也从正面阐述其观点。他说:“不追求官爵的人,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不因为前途无望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势媚俗,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所以庄子主张“至誉无誉”。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把荣誉看得很淡很轻,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得什么,即使行善做好事也不要留名。

《庄子?刻意》篇中又讲:“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里,庄子又列举了几种人士:隐居江海的人,与世无争、逃避世事的人,清闲悠暇的人。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荣辱毁誉的强烈愿望或忌讳。所以,以栖身山林江湖,流浪旷野荒原,每日垂钓,闲散度日,这正是道家的处世态度,顺其自然。在同一篇中,庄子讲了闲散居士的好处:“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追求恬淡的人,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没有强烈的物欲,邪恶就不会侵袭他的身心。尽管庄子的“无微”、“无誉”观有许多偏激之处,但当人们为金钱所诱惑,为官爵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他老人家的训示中发掘一点值得效法和借鉴的东西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道德经》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荣辱的分寸。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不幸。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是最大的罪过。把钱财物、家世、容貌视为荣辱标准的人,一般都不知足,越有越想有,越有欲望越盛;欲望太盛,就会生出邪念,为拥有更多的财权欲而不择手段。由敬财、爱财而贪财、聚财、敛财,甚至于见钱眼开、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谋财害命。

对于魏延,这些道理我是不会讲给他听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听,我只好埋伏一个马岱。魏廷啊魏延,你败露被斩杀那一天也不能怪我,怪就怪自己只看眼前不及身后,你就不想想,以我孔明之智谋算了一辈子,你这点小聪明怎会不谋算其中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千年古训,如魏延者不可不谨记。

成败往往在于你少一算,我多一算。而欲望能入人耳目,让人本来聪慧的头脑少一根筋。

不是所有能人,都可委以重任

魏延是个能人,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断定此人不堪大用,只可在某一具体任务上重用一下。限制其有突破性发展的重要的一条是他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反复无常、这山望着那山高、自以为是、牢骚不断等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清楚,哪些人既可重用又可大用,哪些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缺陷,只能有条件地使用。

一、妒忌心强的人不能委以大任

一般的人,难免都会妒忌别人,这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因为有时候这种妒忌可以直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能说妒忌就一定是消极的。但是如果妒忌心太强了,就容易产生怨恨,觉得他人是自已前进的最大障碍,到了这种地步,往往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甚至于愤而谋叛也毫不为奇。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人气量太小,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此不能委以重任。周瑜不能不说是一位帅才,可就是因为妒忌心太强而栽了跟头。

二、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所谓有抱负的人也就是目光相当长远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有些人比较急功近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这种人目光短浅,虽然会暂时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却缺少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做事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如果领导者本身是目光远大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助手,那么这种人倒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类人最适合于被领导者指挥运用,以发挥他的长处。

而一个能共谋大事的合作者则往往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见地,这样的人是领导者的“宰相”和“谋士”,而不仅仅是助手。如果领导者能找到这样的人,那么对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

三、前瞻后顾的人能担重任

前瞻后顾的人往往思维比较缜密,能居安思危,能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人往往也很有责任感,会自我反省,善于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他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因为他总能看到每一次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改进。如此精益求精,成绩自然突出。虽然有时候这类人会表现得优柔寡断,但这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任交给他。

四、不要亲近性格急躁的人

这种人往往受不了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失败而暴跳如雷,自怨自艾。这样的人做事往往毫无计划,贸然采取行动,等到事情失败又怨天尤人,从不去想失败的原因,也很少能够成功。如果领导者遇到这样的人,那么就该远离他,以免受到他的牵累而后悔。

五、绝不可以重用偏激的人

过犹不及,太过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也就容易把事情搞砸。这正如太偏食的人过于挑食,身体就不会健康一样,思想如果过于偏激,就不会成大事。他总是使事情走向某一个极端,等到受阻或失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永远也到达不了最佳状态。这正如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往往是瑰丽的,不断引发人们去追求,但是如果缺少对现实的依据,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反,如果满脑子考虑的都是琐碎的现实,那么终会被淹没在现实的海洋里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迷茫之中,所以凡欲要成大事者,都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六、一定要耐心期待大器晚成的人

有的人有些小聪明,往往能想出一些小点子把事情点缀得更完美,这类人看上去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也的确讨人喜欢;但是也有另一些人,表面上看并不聪明,甚至有点傻的样子,却往往能大器晚成。

对于这类大智若愚的人,领导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决不能由于一时的无为而冷落他甚至遗忘他,因为这类人往往能预测未来,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既然是长远的利益,也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信任他并给予重任,而不能让这类宝贵的人才流失。

七、轻易就断定没有一点问题的人是极不牢靠的

无论大事小事,一定存在着各种问题,做事情说到底也就是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轻易就断定没有任何问题,这至少表明他对这件事看得还不够深入。这种草率作风是极不牢靠的一种表现。

如果让他来做一些重大的事情,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失望的结果,所以这种人不可轻易相信,否则上当的只能是自己。

八、拘泥于小节的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做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利益上有大也有小,要想取得一定的利益,必然要舍弃一部分小利,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些小节上争争吵吵,不愿放弃的话,那也就终难成大业。

九、说话很少但说话很有分量的人定能担当大任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未必就是能担当大任的人,而且这种人常常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们只能通过口头的表演来取信别人,抬高自己。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讲一些必要的言语,而且一开口就常常切中问题的要害,这种人往往谨慎小心,没有草率的作风,观察问题也比较深入细致,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获得的成果也就实实在在。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关、张、赵、马、黄“五虎将”的用法:用其所长,抑其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