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人,名叫陈霁岩,在开州任知州。有一年,开州一带发大水,田里颗粒无收,当地老百姓面临饥荒,官府准备发救济粮。
州府中的官员们对如何发放救济粮,进行了讨论。陈霁岩提议:最贫困的人家救济粮食一石,次贫的救济五斗,一定要让真正贫苦的百姓得到粮食。
发放救济粮时,人们都编了号,拿着写有号的小旗子,一个接一个地进来。虽然前后来了一万多人,但没有一个敢吵吵嚷嚷的。陈霁岩亲自坐在谷仓门口的小棚子里,拿着笔点名,仔细观察来领救济粮的人的服装和容貌。他在那些最贫苦的人的名字上,暗暗做下了记号。
第二年春天,上级又下公文,第二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书禀报陈霁岩,准备再出告示,让大家另报接受救济人的名单。陈霁岩说:“不必了,只要把我上次在名册上暗底作了记号的那些人的姓名开列出来,你们就直接叫他们来领救济粮吧。”
果然,来领救济粮的这些人,确实是最最贫困的。百姓们见陈霁岩不经调查,就得知实情,以为他是神明。其实,他知道上次人们来领救济粮时,一个个顾不得修饰打扮,全都显露了他们的真实面貌。他把这些人的名字作了记号,智谋确实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