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亲情哈密
8792900000011

第11章 父爱如山(10)

时至今日,我在外参加了工作。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对于小时候无意中伤害父亲的事我一直铭记在心,一刻也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父亲把我们三兄弟健康地养育成人,这就是他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成功,我没有理由嘲弄父亲,嫌弃家穷。而当我终于明白了这些道理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衰老了。

今夜,窗外一片寂静,一弯上弦月升起在我的窗头。我铺开一张散发着淡淡幽香的信笺,蘸满相思的墨水,给远方的父亲写信……

(作者现供职于十三师红星二场)

沉默的父亲

雅岩

父亲总是沉默寡言,显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也许正是这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少了很多父亲的影子。看着同龄的小朋友躺在父亲怀里撒娇,我却“徒有羡鱼情”。所以每当小朋友在一块儿攀比父亲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时,我只有远远地躲到一边。那时的我,很自卑。

父亲几乎很少关心我的学习,可我学习成绩一旦下降了,他就会板起面孔,找我谈话。我记忆最深的是小学四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我没有考好,父亲开完家长会已经很晚了,回来后什么也没说,就把我从房间叫到客厅,检查我当天的作业。看着父亲铁青的脸,我战战兢兢地把草草写完的作业拿出来,却怎么也不想给父亲看。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就拿出课本给我补课。以后每天,父亲都早早地回到家里,给我补习功课,整整持续了一个暑假。

那时的我对父亲总是敬而远之,唯有趁父亲不在的空,跟母亲撒一下娇。可一旦母亲说父亲回来了,我就立马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躲到自己房间里,悄悄地,真是对父亲敬畏到了极点。

跟父亲真正建立感情是在高中。那时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虽然跟父亲接触的时间短了,可跟父亲的感情却与日俱增。每次回家,父亲总会早早地把房间收拾好。冬天,当我和母亲在说着悄悄话的时候,父亲就会提前为我铺好被褥,插上电褥子,或放好热水袋。于是,父亲的铺被就成了我每次回家最温馨的期待。

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假回家,父亲忙于公事,直到我返校那天还是没有回家,只是一位熟人到我家偶尔说了句“你爸还说女儿回家了也没时间去看她”的话,间接地传达了父亲的问候。我听了心里涩涩的,眼睛也随之湿润了,勉强笑了笑,拼命没让泪落下来。回到学校,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那个人的话不断地在耳边回响。终于鼓起很大的勇气,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号码。

“喂?怎么,有事啊?”

听到父亲熟悉的问话,一阵热流涌上喉咙,把我原本想说的话都吞下去了,只在轻轻地哽咽着。父亲在那边很担心,不停地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半天,我才说:“没事,就是想你了。”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向父亲说出“想”这个字。

然而,父亲的声音竟也变得有点颤抖:“没事,我有空就去看你。”“不用,你忙吧。”我明白父亲根本没空来看我。

“别哭了啊,我有空就去看你。”父亲还是不断地安慰我。我却依旧拒绝着,只为了给父亲不能来看我找一个借口,父亲实在太忙了。也是从那时,我开始真正心疼体谅父亲,只是没有直接表达,而是更多地倾注在信里。至今,我写的每一封信,父亲都完整地保存着。母亲常说,每当想我时,总会拿出以前的信看上好几遍。

父亲从不主动过问我的任何事情,却总是了如指掌。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每次回家和母亲两个人说悄悄话的时候,父亲虽不插言,却把一切都记在心里。比如,有一次,我说爱吃米饭,可是家里没米了。·第二天,父亲就不声不响地去买了一袋米回来。母亲总是揶揄父亲,看到女儿回来了,也变勤快了。父亲从不说什么,只是笑笑。

父亲有很大的包容心,从不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回家里,可我总能感觉到父亲沉重的心事。高中时候,父亲的工作单位面临整改,很多临时的工作人员要被裁掉。父亲虽然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但工作单位的调动,同事的更换,总让感情丰富的父亲难以接受。那次,我给父亲写了第一封信。开导父亲不必拘泥于一时,写完信后,突然发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所以,高一结束时的分班并没有让我流下太多伤感的眼泪。

父亲很重感情,却很少流泪。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流过两次泪,一次为我,一次为祖父。

大二那年军训,我因为体力不支,加之水土不服,刚开始七天,就一病不起。送到医院不知检查了多少次,可总也检查不出病情。情急之下,辅导员打电话告知了父亲。那天,我正在医院输液,父亲打电话说要到上海出差,顺便去看我。我又惊又慌,惊者,怎么会如此巧合?慌者,万一父亲知道我病了岂不是很担心。可父亲还是来了,还是知道了我的病情。回到家后,母亲告诉我,当父亲接到辅导员的电话后,双眼通红,心神不定,说要立即到学校接我回家,可又为了不让我担心,才借口说出差。父亲的心思,全都是为了女儿。

大四毕业那年,祖父去世了。祖父走得很突然,是心肌梗死。送到医院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很多人说这是祖父的造化,少了很多的痛苦。可在父亲心里,却是永远的伤痛。父亲一直在责怪自己,虽然父亲已经尽了最大的孝道了。农村的葬礼向来很隆重。那天,来了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父亲一身素白,头上缠着白头条,按照风俗,见了长辈是一定要下跪磕头的。那天父亲不知跪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是众人扶起来。那次,我真正看到了父亲脆弱的一面,为了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为祖父守灵的那晚,父亲再也忍不住泪水,在祖父遗像前长跪不起。

也许父亲真的变老了,每次回到家里,总会发现父亲额上增添的皱纹,头上日渐增多的白发,还有父亲愈加慈祥和蔼的笑容。母亲经常说,以前父亲不喜欢小孩子,所以,我和弟弟小时候很少得到父亲的看护。可现在,每当有小孩子到我家玩,父亲总是第一个抱过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父亲总是羞于表达感情,所以每次远方的女儿打电话回·家,父亲总是将电话交给母亲,自己则在一边听着。前天,母亲打电话说,父亲被石灰烧伤了手臂。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个曾经扛着行李送我上学的父亲老了,真的老了。

真想用我的青春换取父亲一生的健康!

(作者现供职于哈密石油高级中学)

怀念父亲

马慧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可见,历历在目,特别是每到佳节全家团聚之时,我们就会更加想念他,有好多心里话想给他老人家说。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大家都尊称他为先生———账房先生。干了一辈子财务工作。

父亲最初在大河牧业队当会计,和哈萨克族牧民打交道,交了好多哈萨克族朋友,那些哈萨克族牧民都把他当巴斯头(当官的)当塔姆(朋友)看,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找他帮忙解决。

那时,我们家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特别是哈萨克族牧民。大门的门桩上经常拴着马或骆驼。

家住山里的牧民进城办事都留住在我家,吃吃喝喝不说,走的时候还不让空手,还要带上礼行———刀把子(馍馍)、茶叶、方糖……那些哈萨克族秧歌子(已婚妇女)也不推辞,大葱、咸菜、洋芋、胡萝卜……见啥要啥。我母亲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父亲的大方从不埋怨。

父亲乐于助人,对邻里和蔼可亲,对家人的关爱更是无微不至,在家里不但是孝子还是一个严父慈兄。

父亲兄弟姐妹十个,他为老大,成家后和爷爷奶奶一个锅里搅勺子,指挥着全家老老小小十几口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祖父去世后,长兄为父,他是全家的顶梁柱。他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就像对子女一样疼爱,手足胜似骨肉。他买回来的不论衣服还是鞋子都让姑姑叔叔们先穿,然后才能轮到我们。小叔和我哥同岁,小姑比我大一岁多,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县城买回了一件的确良衬衫、一双塑料底的花条绒拉带鞋,我和哥哥见了爱不释手,争着抢着要穿,但结果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小叔穿上了新衬衫、小姑换上了花布鞋。

父亲的弟弟妹妹的婚事都是他操办的,婚后不论谁有困难,他都鼎力相助,从不抱怨,姑姑叔叔们都很敬重他。

二姑父出事的时候,二姑正在月子里,父亲毫不犹豫地把二姑接回了家,二姑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姑姑叔叔一大帮,哪有碟不碰碗的,父亲老开导母亲要包容大度,凡事让着小姑子。姑姑们上学,能上多高他都供。小叔的媳妇也是他给娶的。

父亲对子女非常严格,从不娇惯。他工作很忙,顾不了家里的事情。就教育我们帮助母亲多做家务。大哥小小年纪就参加劳动了,我也能赶着毛驴车挣工分。家里牲畜很多,我两个弟弟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喂牲口,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我们兄弟姐妹七个没有一个不能干的,都能吃苦。

1991年6月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上天不睁眼,带走了我的父亲,我们谁都没有见上他最后一面,他就这样匆匆地走了,留下了牵挂……他才五十七岁啊!太年轻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供我上学,使我有了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还丢下我可怜的母亲。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但他的哈萨克族牧民朋友、手足骨肉忘不了他的深情厚谊,队上的乡亲每当提起他的时候都会说:马先生,好人哪!

(作者系巴里坤县退休教师)

我的老爹爹

张瑞贤

想起我的老爹爹/我悲痛万分/您那慈祥的面容/我终生难忘/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

四年前的五月,九十三岁高龄的老爹爹在举国上下为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致哀的悲恸声中踏上了黄泉之路。而今又逢老爹爹的忌日,兄弟姐妹们哭哭啼啼寄托哀思,我却怎么也哭不出声来,总想在心底里为老爹爹唱上一曲。

我的老爹爹张振海虽说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但当年在山北十里八乡可是赫赫有名,他是毛主席接见过的全国首届劳动模范。

老爹爹出身贫寒,父亲瘫痪,母亲手残,他虽说是家里的老二,但长兄也因身体有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日子咋过可想而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十三岁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给富人家打短工、打长工养活一家老小,放牛、放羊、熟皮子……苦死累活、忍饥挨饿饱尝了人间艰辛。国民党抓壮丁那会儿,眼见着一大家子老弱病残就指望一个老二,街坊邻居帮忙来了个偷梁换柱的大调包———让三叔去充军,留下老爹爹养家糊口。

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人民翻身当家做主。年轻力壮的老爹爹起早睡晚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改天换地。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都埋头苦干,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老爹爹一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0世纪50年代末,支边的新社员和老社员之间因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矛盾重重,新社员悲观失望、情绪波动。身为大队长的他就深入实地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当机立断向上级申报单独成立了一个支边小队,使新社员士气高涨,全力投身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此,支边小队成了全公社的样板队。

老爹爹一辈子艰苦朴素,从不铺张浪费。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首届劳动模范,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了,一身打扮叫人哭笑不得:圆口布鞋、白口布的汗褟子这都说得过去,但那条青条绒的大腰裤配个白裤腰带的打扮,县委张书记实在看不过眼,就给了老爹爹一条华达呢的小腰裤……有一次全公社领导组织检查,正赶上吃饭,一只大老鼠嗅着麦香进了食堂里的饭锅,饥肠辘辘的社员望着一大锅香喷喷的青稞糊糊不知所措,老爹爹二话没说就把死老鼠捞出,自己带头舀了一碗喝了———那么大的一锅粥能舍得糟蹋了吗!那可是饥荒年呀。

皮袄穿上隔风,话说到实处好听。老爹爹讲话可是锤子锻磨———实打实,满口的杂话幽默风趣,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他敢讲真话办实事,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就在轰轰烈烈的“文·革”中,老百姓也不忍心让他戴高帽子挂黑牌子游街,批斗会上还有社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打成“走资派”的老爹爹端茶水、递凳子呢。这都是以心换心得来的,老爹爹当大队长那会儿,咱大队的分配没下过一块三,城里招工年轻人都不愿离开。搞乡镇企业老爹爹也是一马当先,率先办起了石人子乡化工厂,是全县·第一个乡镇企业,他身先士卒和职工同甘共苦提高效益,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石人子乡的经济发展在全县名列前茅。效益高的时候他还提议拿出资金给老社员准备寿房呢,把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头。

老爹爹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深知读书识字的重要,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那会儿,老爹爹随“贫宣队”进驻学校,参与学校管理,他经常通过忆苦思甜对学生进行没有文化寸步难行的思想教育,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七十三行种田的为王,但种田也需要文化知识……他从不在知识分子面前指手画脚,只是默默地为勤工俭学出勤出力,积极地为开门办学出谋划策。在校办农场里他这个行家里手大显身手,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援。

……

想起我的老爹爹/我骄傲自豪/您的劳苦功高我永世不忘/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