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8791700000022

第22章

会场上鸦雀无声,他那流利的英语、洪亮的声音、精湛的阐述,使听众为之倾倒。华罗庚越讲越有劲,讲得满头大汗,他脱掉上衣,解掉领带,接着往下讲。他看了一下表,规定的45分钟演讲时间已到,他再次转向会议主席与听众,问道:“演讲规定的时间已过,我可以延长几分钟吗?”大家报之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又讲了一会儿,总共讲了65分钟。本来主席台上为他专门准备有轮椅,可他几乎一直是站着讲的。最后,他说了一句“谢谢大家”,便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坐了下来。他的朋友白鸟富美子女士捧着一束鲜花向讲台走去,准备向他祝贺,就在这时,华罗庚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在场的教授们立即扶起他,但他紧闭着双眼,面色因缺氧而成紫色,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

3.噩耗传来

在场的日本数理统计学家田边宏教授及其他人赶紧分头给急救站打电话,千方百计寻找东京大学心脏病权威杉木教授。杉木赶到现场后,立即组织抢救,并亲自给华罗庚做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做了两次心脏按压之后,仪器上出现了脉搏跳动的波形图,病人已有了一点呼吸。但医生们暂停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时,病人立即呼吸微弱。于是又开始重新做人工呼吸。傍晚,医生们决定把华罗庚送东京大学医院继续抢救。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们在焦灼地等待着。8点27分,东京大学的三井医生走了过来,对中国驻日使馆的官员及随同华罗庚访日的人员说:“从6点15分起到现在已经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不停地使用人工呼吸与心脏起搏器,但仍然没有血液循环,心脏已无收缩力,继续抢救已经无效,是否停止一切措施,宣布逝世?”

在场的中国人一再恳求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也可以考虑动手术或换心脏等措施。三井医生遗憾地说:“东京大学医院的急救部是东京抢救和治疗心脏病最有实力的单位,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性把华罗庚教授抢救过来了,我们是按照日本的惯例来征求家属的意见。”

6月12日晚10点零9分,东京大学医院宣布华罗庚的心脏已完全停止了跳动。

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的工人、农民,都为这颗科学巨星的突然陨落而痛心。正在欧洲访问的赵紫阳总理从慕尼黑发来急电:惊悉华老逝世,不胜悲痛,敬致悼意,并向华老家属表示慰问。

6月14日上午,华罗庚先生的遗体被安放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的灵堂里,他安详地躺在洁白的鲜菊花丛中,四周安放着由日本众议院议长坂田道太、参议院院长木村睦男、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科技厅长官竹内黎一、文部大臣松永光、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樱内义雄、东京大学理学部长有马朗人,以及日本亚洲交流协会、日本数学教育学会、日中产业协会等送的花篮。

上午10时,日本著名数学家弥永昌吉、吉田耕作、小松彦三郎及其他各界人士上百人前来吊唁。中国驻日本大使宋之光及专程从中国赶来参加吊唁的杨拯民、鲍奕珊、高天、杨振亚、胡永畅与华罗庚的长子华俊东、女儿华顺、华密及儿媳柯小英等与这位为事业奉献终生的辛勤老人作了最后的诀别。随后,华罗庚的遗体被送往东京的町屋火葬场火化。

6月15日下午3时,北京天空阴沉,细雨蒙蒙,载着华罗庚骨灰的中国民航的专机在东郊机场徐徐降落。华俊东满面悲怆,双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缓缓走下舷梯,哀哭声顿时淹没了一切。华罗庚年近八旬的姐姐华莲青被人搀扶着走来。她双手掩面,一声又一声呼唤着弟弟的名字,声嘶力竭,痛不欲生……随后,华罗庚的亲属及国家代表们登上了系着黑纱的轿车,把骨灰送到了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几天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为华罗庚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主持了骨灰安放仪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致悼词。陈丕显说,华罗庚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也是我国最早为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普队伍。陈丕显说,华罗庚不仅是一位在困难条件下自学成才的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

4.深切的怀念

在1980年4月,华罗庚先生曾酝酿了一份遗嘱稿,见证人为应用数学所的方伟武。在遗嘱中,他安排了五点:第一,我死后丧事要从简,骨灰撒在金坛县的洮湖中。

第二,我国底子薄,基础差,要提倡多干实事、有益的事,少说空话、大话。

第三,发展数学,花钱不多,收益很大,应该多加扶持。

第四,我死后,所收藏的图书及期刊,赠送给数学所图书馆。 第五,家庭生活的一些安排(略)。华罗庚还特别关照过华俊东,要他负责赡养华莲青。

这些年来,虽说华罗庚的身体一直欠佳,遗嘱也早已立下,可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匆忙,这么突然。

年迈的吴筱元与华莲青,呆呆地坐在那里,默默地流着眼泪,沉浸在“人去楼空”的悲哀之中;孩子们的眼泪已经哭干,他们在慢慢地整理着父亲的遗物,每一件小小的物品,都会激起无尽的辛酸与思念;

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们仍然没有从噩梦中惊醒,先生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总是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仿佛和往日一样,他们仍能听到先生的声音,看到先生的背影;

金坛的父老乡亲们,还是在不停地谈论着这位使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的科学家,并不时地洒下一把感念的泪水;

华罗庚的海外朋友们通过多种渠道只想证明:华先生去世的消息属于误传。

他确实走了,没留下只言片语,可他的精神犹存,功绩犹在。他那热烈深沉、慷慨激昂的诗句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呼伦贝尔骏马,

珠穆朗玛雄鹰,

驰骋原野志千里,

翱翔太空意凌云,

一心为人民。

在华先生走后的日子里,金坛人民集资在“中山公园”里面为他建造了一座苏州园林式的纪念馆,纪念馆门口是一个小水池,四周环绕着柳树,旁边的小丘上建有一座华罗庚纪念亭。王震为纪念馆题名:“华罗庚纪念馆”。纪念馆门前的两根大柱子上刻有苏步青题写的对联:

一代畴人高山齐仰止,

千秋事业祖国在腾飞。

门内正厅当中,置放着华罗庚的半身雕像,雕像后面的墙上挂有聂荣臻的题词:精勤不倦,自强不息。

纪念馆里存有华罗庚生前各个时期的照片、著作,还有结婚时的家具及童年时玩的一个小木凳———“马嘟嘟”。

1986年6月12日,华罗庚逝世一周年时,“华罗庚纪念馆”正式剪彩,金坛中学也正式改名为华罗庚中学。

为此,金坛人民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仪式, 第一届中国少年数学“华罗庚金杯赛”的优胜者也应邀参加了这一盛典。

华罗庚用自己的才智建立了一座丰碑!华罗庚用自己的精神鼓舞了一代新人!华罗庚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发展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