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8787400000004

第4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时间虽然只有40多年,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新认识,超过了人类几千年认识的总和。令人激动的新思想不断涌现,新的理论不断创立,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而这些他以前都不很清楚,或理不出头绪来。现在他系统地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1895年,伦琴关于X射线的发现,揭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序幕;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黑体辐射的经验公式,引进了“能量子”的大胆假设,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还把普朗克的理论加以推广,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现象;1911年,卢瑟福通过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1913年,玻尔把量子化的思想引入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1924年,德布洛意在光量子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物质波假设,把波粒二象性推广到所有微观客体;紧接着,薛定谔从波动力学角度,海森堡从矩阵力学角度,殊途同归地创立了量子力学。30年代前后,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有了迅速的发展。

1930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设,以解释β衰变的连续能谱;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打开原子核大门的钥匙——中子,几乎与此同时,安德逊在宇宙线中找到了正电子;1933年,费米提出了β衰变理论;1934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物理理论的创新日新月异。正当这个时候,李政道来到西南联大。

3.玉不琢不成器,得遇名师指点

中国有句俗话:名师出高徒。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正是在吴大猷等名师指点下,才培养出了像李政道这样的高徒。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对李政道影响最大,并对他的成长发展和科学研究起着重要引导培育作用的人要数吴大猷教授了。

多少年后,当李政道60岁生日时,他高兴地举起酒杯,对前来向他祝寿的中国留学生激动地说:是吴大猷先生当初把我带到美国来的,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李政道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的,充满了对吴大猷先生的感激、崇敬和怀念。还是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理学院学习的时候,李政道就已不止一次地听老师们讲到吴大猷先生的大名,并产生了投师门下的想法。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父母,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在母亲多方奔走努力下,李政道终于带着一封推荐信去西南联大找吴大猷先生了。

吴大猷先生1907年出生于广东高要,在老家番禺读完小学。小学毕业后,报考了广府中学,但由于该校教育方法和内容不合吴大猷的意,一年后即随其伯父到天津报考了南开大学。在南开大学,吴大猷先生深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教育风范和人格影响。吴大猷先生天资聪颖,努力勤奋,好学上进,办事认真,成绩一直很优秀。

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研究。

1931年秋,年仅24岁的吴大猷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学习物理。

1933年获博士学位。

1934年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这段时间,他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方面都已有很高的学识水平,尤其擅长原子、分子物理,并将声学中简正波理论发展到实用阶段,在3年里有15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刊物上。从抗战爆发至1946年的9年中,他写了一部《多原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的专著,17篇研究论文。

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

1943年又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除李政道外,有名的杨振宁、黄昆等都曾师从吴大猷学习研究物理学。

1941年,吴大猷讲解古典力学结构时,拟了10个论文题目,杨振宁选择的论文题目就是其中之一的《以群论讨论多原分子之振动》。后来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在给吴大猷先生的信中说:“我后来的工作及获得该奖金,均与对称性有关,这些都可以追溯于那年所作的论文。”

如果不是战争的影响,吴大猷先生定会有更突出的贡献。北京大学南迁时,吴大猷先生去了四川大学任教,但在吴先生的老师饶裕泰教授的要求下,吴大猷先生很快到西南联大执教,任物理学教授。

李政道揣着那封推荐信,背着行李前往西南联大找吴大猷先生。吴大猷教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远道来投师的小青年。

李政道见到吴大猷先生,显得有点紧张,把那封推荐信递给了吴大猷先生。吴先生先让李政道坐下,拆开封皮,拿出信纸仔细地看起来。看完了信,吴先生了解了信的内容,信一方面介绍了李政道的学业、兴趣和爱好,并谈了推荐者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是请他——吴先生帮助做好联系疏通工作,目的是能让李政道顺利地转入西南联大就读。信是看完了,但吴先生却没有马上答复李政道行还是不行,而是站在那里思考着,继而抄着手在慢慢踱步。吴先生的举动,在李政道看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而非常着急,他是多么担心自己的希望会落空啊!交给吴先生的这封推荐信是梁大鹏写的,而梁大鹏只是吴大猷先生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时的一般同学,不仅专业不同,而且只是见面点头而已,从未深交,况且两人回国后10多年来也从未交往过,即使书信也没来往过。更重要的是,按照西南联大的规定,一个学年中间未经本校考试的外校学生是不能转入西南联大读书的。上述这两种情况,都使吴大猷先生很为难。他只要对李政道说上一句:“这事很难办,我无能为力!”

就可以把这件棘手的事情推掉。但吴大猷先生是一位很负责任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有上进心、能吃苦学习的青年人特别喜欢。他看着急得要哭的李政道.表现出极大的同情,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李政道,但也没有十分的把握。经过考虑,他转过身来,关心地对李政道说:“走这么远的路,一定很累吧?你是不是还没有吃饭?”

吴先生说完,看着李政道,他见李政道点了点头,就接着说:“年轻人可不能饿肚子呀。身体是本钱嘛!现在,咱们最好是去填饱肚子。”

说着,他就带着李政道走出会议室。走在路上,吴先生对李政道说:“不要着急,年轻人!我会帮助你的,咱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听了吴先生的这番话,李政道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了。

他感到吴先生很亲切。在吴先生身边,就像在亲人身边一样。他没有想到,这位著名教授是这样的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这么热情、关心和理解。

李政道鼓足勇气,向吴先生问道:“吴先生,我有没有希望?”

听了李政道的问话,吴先生笑了笑。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小青年,他拉着李政道出了汗的手,说:“我刚才没有急于回答你的问题,你是不是失望了?”

吴先生说了这句话,停顿下来,停住脚步,看着李政道的脸。随后,吴先生缓缓地说:“你转入西南联大学习是有点麻烦,按照学校规定是不行的。但我们一块儿想办法,问题会解决的。”

听了吴先生的话,李政道把手中的行李放在地上,呆呆地站在那里。吴先生看着李政道失望的样子,是关心,也是为了缓和气氛,就随口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转入西南联大呀?”

李政道思考了一会儿,很坚定地答道:“我特别喜欢数学和物理,听说西南联大物理系力量很强,仅教授就有18人之多。我也是慕吴先生之名而来的。再者,在浙江大学,许多教师不辞而别,学校形同解体。我想我会学好的,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至少我不比别人差。”

李政道的话不多,但诚恳、实在。这一席话使吴大猷先生认识到李政道是一位很有培养前途的有用之才。吴先生从李政道这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战争情况下,吴先生认为李政道的这种精神和这股干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面对吴大猷先生的热情和信赖,李政道信心倍增。吃完饭后,吴先生对李政道说:“咱们先找个地方休息!”

于是李政道被吴先生领到一个宿舍。临出门时,吴先生对李政道说:“你在这里等着我,我现在就去想办法,我想上天会不负有心人的。你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吴大猷先生是西南联大很有影响的一位名教授,而且他是西南联大校务会议的教授代表。吴先生首先找到几位很有影响的老教授通报了李政道的有关情况,在取得赞同后就一起到学校找有关领导。尽管校方开始还犹豫不决,认为西南联大没有这样的先例,尤其是按照校方的明文规定是不行的,但在教授们,特别是吴大猷先生的陈述和要求下,校方终于做出特殊处理的决定。校方同意先让李政道插在吴大猷先生管理的那个班随班听课,等到暑假考试后再正式转入西南联大二年级就读。吴大猷先生非常高兴,用轻快的步子走出了校务办公室。“年轻人,你猜猜看,我去和校方谈的结果怎么样?”

一进宿舍门,吴先生面带笑容地向李政道半开玩笑地说。由于李政道心里紧张,特别是担心和校方交涉的结果令他失望,所以显得愁容满面,没有吱声。吴大猷先生看着这位可爱的年轻人在那里发呆,接着大声笑着说:“李政道呀,不要紧张嘛,我不是说过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的吗?你对我没有信心是不是?”

接着又继续说道:“告诉你吧,年轻人。你的愿望实现了,校方已经同意接收你在西南联大读书了!”